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玉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政治和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着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内容。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玉的5德是指玉的5种特性,凡是质地坚韧、光泽晶润、色彩绚丽、组织结构致密透明、击敲时声音舒扬致远的美石,都被称为玉石。
7000年前,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作成装饰品,挂在身上打扮自己,美化生活,从而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流域,玉文化的曙光四处闪烁,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起人们的注目。
春秋战国时,玉雕艺术百花齐发,光彩夺目。王公贵族把玉当做君子的化身,全身上下挂满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君子,佩玉风尚渐渐浓厚。这个时期大量的龙、凤、虎形玉佩,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等代表性玉佩,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和田玉输入中原成为宫室诸侯的玉佩后,一些儒学门生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上,“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等学说应运而生,“玉德”之说拥有了理论基础,崇玉尚玉之风从此经久不衰。
中国玉开采历史悠久,分布地域也极为广大,蕴藏十分丰富。全国的玉矿分为三大矿区:一是东北、内蒙古绵延至俄罗斯地区;二是江浙地区绵延至台湾;三是新疆、西藏和青海地区。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陕西蓝田玉,并称为中国4大美玉。
和田玉称为“国玉”,主要分布于新疆莎东塔什库尔干、和田至玉阗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呈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和田玉夹生在高山岩层中,在河床中采集的宝石叫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玉石叫山料。和田玉的价值主要依据是颜色和质地的纯净度,主要品种有: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糖玉、墨玉等。
独玉主要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又称“南阳玉”。独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色调丰富艳丽。主要品种有:白玉、绿玉、紫玉、黄玉、芙蓉红玉、墨玉等。
岫玉主要产于辽宁岫岩。岫玉外观呈现青绿,淡白色,半透明,腊状光泽,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早在商代,贵族墓葬就已大量使用岫玉作为陪葬品。
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因为古代好的美玉被称为蓝,所以名字叫蓝田。战国时秦置蓝田县,蓝田玉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开发。秦代开始用蓝田玉制作帝王的玉玺,可谓是玉玺之滥觞。唐明皇派人开采蓝田玉为杨贵妃制作打击乐器磬,开玉乐器之先河。
玉器欣赏内涵丰富,重在把握8个字:精英山川,精英人文。精英山川,是指玉的材质美,不仅要确切认识精美玉器的材质,还要穷究玉石的来源产地。精美人文,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需要透过玉器造型蕴涵的文化内涵和雕琢工艺,评价精美玉器的价值所在。
(摘自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国符号:一本书让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作者:王炳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