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3大教训

2013-01-05 09:20:54
现代阅读 2013年1期
关键词:赛维尚德负债

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曾经是中国光伏行业的两大巨头,然而现在都陷入了困境之中。“赛维”部分国有化,“尚德”正在“纠结”。政府接盘是避免企业破产的最后一招,也是企业负债国有化的办法,如果企业好转,纳税人受益;如果企业破产,纳税人受损。光伏企业的教训,对今后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无技术、无品牌、无定价权

依靠外资与补贴赢利,整个光伏行业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而中国光伏组件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定价权。一旦主要出口地取消补贴,甚至掀起贸易战,国内行业就会陷入灭顶之灾。

依靠欧美政府对清洁能源电价的补贴,与国内地方政府竞次式的招商引资,国内光伏行业进入大规模增长期,不可避免地陷入恶性价格战。据“尚德”公布的年报,2006年其光伏组件的平均出货价格为3.98美元/瓦,2011年跌至0.43美元/瓦,跌幅达89%。

由于国内市场相关补贴不力,输送电力等制度障碍丛生,因此,欧洲等国是光伏补贴的重点区域,由补贴衍生出产业与市场链条,光伏产业两头在外:70%的产品销往欧洲,从欧洲大量进口硅原料与核心技术。2005年,借助补贴与招商引资崛起后,中国光伏组件一度占据欧盟市场的80%、全球市场的65%。虽然出口就是亏损,但据欧盟的计算,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的太阳能面板和相关部件,出口量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70%。如今,欧美政府降低补贴,断绝产业链利润根本。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终裁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同时还裁定,中国输美的这类产品接受了14.78%至15.97%不等的补贴。30%以上的税率意味着就市场赢利而言,中国已经丧失了美国市场,如果继续丧失比美国市场大10倍的欧洲市场,那么,中国光伏企业剩下一两家足矣,其他企业都只能各自寻找生路。

第二,政府扶持不出高科技

政府的招商引资、补贴带动了光伏行业的发展,大规模的授信迅速做大规模,这就是常见的“体量压死人”。但在核心技术方面却一再受制于人,在关键时刻暴露出高科技外衣下低端制造的本质,银行的大规模贷款有转化为坏账的风险。

据媒体披露,截至2011年3月末,“赛维”刚性负债144.64亿元,占负债总额比重为61.21%,其中短期借款为60.36亿元,应付票据为18.79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为18.01亿元,长期借款为47.48亿元。总体来看,公司刚性负债占负债总额比偏高,债务偿付压力压顶。

从“赛维”的授信可以看出银行的热情。截至2011年3月末,“赛维”获得银行授信253.69亿元,实际已使用额度为152.04亿元。国有5大银行悉数为其提供了贷款,其中建设银行授信44亿元,交通银行授信18亿元,农业银行授信21.5亿元,最大的债权银行为中国银行,授信49.5亿元,工商银行提供贷款最少,授信8亿元。其次为7家商业银行,3家外资银行有授信,其中引人关注的是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的支持,可见有关部门对这家企业寄予厚望。相同的一幕在“中兴通讯”等企业身上也曾发生。

银行砸巨资、政府偏爱,能够做大,不能够做强;能够短期粉饰财报,却不能够长期建成市场。从美国“克林顿时代”的癌症研究,到日本从电子时代向智能时代的转变,政府插手从来都不是高科技、健康市场的必须。

第三,政府必须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

政府可以提供信息、制订新能源规划,建立风险投资体制,建立新能源低碳交易市场与补贴机制,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方面,急需政府制度改进,但政策的滞后,使得中国企业成为软弱的出口巨鳄。

政府主导高科技行业,成功,那是侥幸;失败,那是常态。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叶檀)

猜你喜欢
赛维尚德负债
尚德学校的德育工作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尚德机构2018财年Q2净收入4.818亿元,净亏损2.718亿元
留学(2018年17期)2018-05-14 11:47:32
你的负债重吗?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1:06
画家要做修身尚德的人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16
赛维LDK公司之殇—基于财务会计分析
山西农经(2016年5期)2016-02-28 14:24:41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7:16
加强公立医院负债管理的几点思考
赛维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