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经济”潜力为何这么大

2013-01-05 09:20:54
现代阅读 2013年1期
关键词:光棍光棍节单身

又是一年“光棍节”,各种“脱光”、“不做剩女”的广告照例是铺天盖地。2012年连电商也打起了“光棍节”的主意,“光棍节”似乎成了电商的“狂欢节”。

“光棍节”网购的创纪录,不由得让人慨叹“单身经济”的消费潜力实在是太大了。“光棍节”为何会释放这么大的消费潜力?没有人在意。但一个有关“光棍节”的报道似乎更引人关注:据《2011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7成女性选择“男性要有房才能结婚”,近8成女性认为男性月收入4000元以上“才配谈恋爱”。

这样的调查多少表明,“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个传统观念还相当有市场。但在“光棍节”这天,透过这样的数字,再来探究“光棍”的压力,以及人们对于现代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倒也很值得玩味。

“光棍”以前特指单身男,现在“剩女”也被纳入,表面上看男女地位也平等了。但在一个男女比例不均衡的时代、在一个男人必须要顶天立地的社会,男光棍想要“脱光”,似乎更不容易。谈恋爱需要月收入4000元以上,结婚还得有住房,怪不得有专家说“中国的高房价是丈母娘拉起来的”。不过果真以此作为择偶标准,相信中国1.8亿单身男女的数字肯定会逐年攀高。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3979元,这得有多少人谈不起恋爱,结不起婚?

说起来,做不做“光棍”,实乃个人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但当下爱情和婚姻逐步世俗化、物质化,恐怕也是不争事实。电视上速配型的“快餐式”恋爱,生活中疲于相亲的“光棍”,王石的“婚变”,王功权的“私奔”……让人们对“爱情天梯”的向往也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童话。因而,当我们在指责电商是消费“光棍”时,不妨反问一句: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消费爱情、消费婚姻?

(摘自《广州日报》作者:子在渊)

猜你喜欢
光棍光棍节单身
单身久了会上瘾?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56
光棍节
英语学习(2018年6期)2018-06-12 17:06:38
41岁,我单身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5
光棍的桃花运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脱光大计划
The City and the Memory
文化交流(2016年10期)2016-10-27 03:10:47
The Shanghai Marriage Market
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
海峡姐妹(2016年5期)2016-02-27 15:20:00
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