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国与中国的深厚渊源

2013-01-05 09:20:54
现代阅读 2013年1期
关键词:朝贡琉球日本

在日本九州与中国台湾之间有一道弧影,组成这道影子的是70多个岛屿,统称为琉球群岛。按其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群岛。一座座岛屿犹如珍珠点缀在蓝色海幕上,随着海浪的起伏而摇曳生姿。

在这个被称为“琉球”的岛国上生活着的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中国福建省,因而其政治、文化、思想、宗教和风俗习惯都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大概在隋朝时候,琉球便与中国有过友好往来。在明朝之前,琉球先后有过“流求”、“流虬”、“瑠求”等诸多称呼。“琉球”作为其正式国名是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

公元前3200年,琉球群岛上便有了原始居民,只是受地理条件限制,发展比较缓慢。纵观其古代史,大致可分为3大段:村落时代(公元前3200年~公元9世纪)、按司时代(9~12世纪)和王统时代(公元1187~1879年)。其中王统时代又分为舜天、英祖、察度、尚思绍和尚圆王统时期。

1313年,英祖王统的第四代玉城王即位,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引起地方不满。他们形成两股割据势力:南部岛屿由大里按司统治,北部岛屿归仁按司的势力范围,与朝廷相抗衡,玉城王的统治区域只剩下了中部岛屿。1350年,高德的蒲添按司察度自立为王,不久就统一了琉球王国。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高其国”,得到琉球三王,即中山王察度、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的积极响应,纷纷“遣使奉表,贡献万物”,同中国建立朝贡关系。1392年,朱元璋又从福建人中选拔了擅长游泳、划船的36姓,作为最早的一批移民迁到琉球去。1407年,琉球王以“尚思绍”之名派遣使节朝贡,后来琉球就一直使用中国的姓氏“尚”姓。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对琉球王加以册封,“赐国王印玺……并颁赐大统历法年号,令奉正朔”。

琉球与中国建立宗属关系后,每次出现新君即位,只有明朝赐给印绶或新王继位后报请批准后,其地位才是合法的。如果还没有获得中国政府批准,这位君主即使登基了,也只能称“世子”。如果碰到没有子嗣的国王驾崩,那么其他继承人只有先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才具有继位资格。1404年,中山王世子武宁遣使向明朝廷报丧,说他父亲察度已经去世。明成祖朱棣便下令让礼部官员前去吊唁,同时准许武宁继位。其实察度在两年前就死了,在得到明朝皇帝的册封前,武宁只能用“世子”称号。也是在1404年,山南王承察度的弟弟汪应祖也派使节过来报丧,因山南王没有子嗣,所以王位由自己继承。明成祖表示同意,“遂遣官册封”。

琉球与中央王朝维系友好关系的主要方式就是每到中国的重大节日和庆典时会派人拿着贡品,千里迢迢地登门朝贺,无论是新年、新帝登基还是立太子甚至皇帝册妃,琉球王都会遣使祝贺。1875年,清光绪皇帝继位,琉球国还曾想派人向光绪表示祝贺,最后被日本拦住了。

最初,明朝皇帝准许琉球每年朝贡一次,后来改为两年一次。即使这样,仅有明一代,琉球朝贡的次数多达170余次,是朝贡国中来得最勤的。和中国接触多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风俗等各方面都深受中国影响。自中山王察度统治时期开始,琉球的官制、刑法、祭祀制度等也都是按中国蓝本设计的,儒家思想也在琉球扎下了根,佛教也是从中国传进的。明清之际,应琉球国王的要求,中国政府在当时中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里接纳了不少琉球留学生。他们留学期间的食宿全由中国政府承担,一旦完成学业,中国政府还会派专人护送他们回国。如果有留学生不幸在中国得病死了,中国还会以重金抚恤,惯例是给300两白银,100两是给礼部官员置办棺木安葬学生,剩下的200两由贡使交给其家人。

琉球与中国的关系本可以这样一直好下去,但到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时却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年,日本武将丰臣秀吉在侵占了朝鲜后,妄想接着把中国拿下。他派人到琉球,强逼琉球国王借兵7000给他,任务是攻打中国,军粮由琉球负责,还要琉球王迅速去日本朝觐德川将军。尚宁王以琉球地少人稀、国力虚弱为由,拒绝提供军粮,也不愿朝拜日本将军。德川幕府当即派日酋岛津率3000人马直攻琉球,围城一个多月,攻破琉球王城首里,将尚宁王掳到日本囚禁了3年,迫使尚宁王屈服,每月上贡粮食8000石。日本占了琉球之后,就千方百计地抹掉中国在这里的印迹。琉球与中国之间的所有往来文书档案被全部销毁,就连从中国运来的书籍也不放过。1650年,日本还胁迫琉球宰相向象贤编纂了一部伪书《世史中山世鉴》,谎称琉球始祖舜天之父是日本的“源为朝”。即便这样,琉球还是与中国保持着朝贡关系。

1644年,明朝都城北京被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明朝灭亡。紧接着在东北起家的满族后金国攻入北京,建立清王朝。前明遗留势力先后在南京、浙江和福建等地建立南明政权。按理说,琉球王国如果还想和中国继续发展友好关系,应该在中国的新王朝建立之日起,尽快朝觐新皇帝。而且在清朝平定东南各省的过程中,顺治帝于1647年曾连发两道谕旨,表示自己将会厚待前朝的朝贡国,只要它们对清朝臣服。可琉球国王对明朝“忠贞无比”,不理会清朝皇帝的诏告。1646年,在福州称帝的明唐王(隆武帝)派使节去琉球告知自己称帝之事。琉球王按明朝正统使臣的礼节接待了南明使节,“来时仰奉,去时护送”,专门派王舅带着贡品去福建庆贺新皇登基。不过直到1653年,琉球才臣服清朝。1663年与1756年,康熙与乾隆分别赐印给琉球王,继续承认琉球的属国地位。

(摘自群言出版社《大国的疤痕》作者:赫蓝希)

猜你喜欢
朝贡琉球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二元并存,多层参差:探寻两宋时空交错朝贡运行之力作
——黄纯艳《宋代朝贡体系研究》评价
思想战线(2015年5期)2015-06-09 14:25:14
悲愤琉球
全国新书目(2015年4期)2015-05-11 13:35:05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02
破译《琉球国书》碑
大众考古(2014年7期)2014-06-26 08:00:58
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制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