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岸
(成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成都 610041)
近年来,随着网球运动在全球的风靡,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网球运动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国际男子网坛俨然已经成为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选手共同竞技的舞台,不过在世界顶尖级的男子网球选手中,长久以来白人选手无论是在人数或是排名上都远远领先于黑人和黄种人选手。从2008—2012年的ATP世界排名前50名名单直观体现了当今国际男子网坛的人种结构。如表1所示,白人选手始终处于领先者的地位。那么网球运动作为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其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白人选手存在的特点是否较黑人和黄种人选手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以2008—2012年ATP排名前50名的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及排名前10名的优秀选手作为研究对象。以ATP官方网站资料为依据,采用国际通行的3分法,把选手分为3类:蒙古人种(黄种人)、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黑种人)。
1)数理统计法:对2008—2012年ATP排名前50名的选手按人种进行分类汇总,并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2)文献资料法:在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及中国知网、SportDiscus查阅网球运动、体育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等相关书籍、资料及研究文献。
表1 2008—2012年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人种分布
2008—2012年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人种分布情况(截止2012年9月12日)如表1所示,在2008—2012年ATP排名前50名的选手中,白人连续5年有47名入围,占据了前50名的94%。黑人仅有孟菲尔斯(法国)、布雷克(美国)、特松加(法国)3人先后进入前50名,黄种人直至2012年才有1名进入前50名,是日本选手锦织圭。而在ATP近5年排名前10的顶尖选手里,黑人选手最巅峰时也仅占2席,没有1名黄种人选手。可以看出,在如今的男子网坛,白人选手占据了绝对的霸主地位,而特松加、孟菲尔斯等个别黑人选手也具备世界一流水平,黄种人选手整体较世界优秀选手则有较大差距。
2.2.1 人种体型
不同人种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和遗传基因,这也导致了身体形态上的差异。在众多差异因素中,身高、体重上的形态差异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最大。对于网球运动而言,身高直接决定了选手发球能力的高低,在当今男子网坛中,世界顶尖的网球选手无一不拥有超强的发球技术,可以说发球是网球运动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由表2可知,世界排名前5的顶级选手在正式比赛中的发球速度都曾经达到惊人的210 km/h,这样的发球速度足以在职业网球比赛中占尽优势。从自然人类学看,白种人和黑种人天生就拥有身材高大、四肢修长的形态特点,更有利于提高发球的速度和成功率。
如表3所示,2012年ATP排名前50名的优秀男子选手中,截止2012年9月12日,白人和黑人选手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87 cm和190.5 cm,平均体重也分别达到了80.4 kg和83.5 kg,而唯一进入ATP50强的锦织圭身高仅为177 cm,体重为68 kg。
表2 世界顶尖男子网球选手比赛最快发球球速
表3 2012年ATP排名前50不同人种身高体重平均值
表4 世界顶级的网球选手基本信息
如表4所示,世界顶级的网球选手身高均在185 cm以上,体重也达到了80 kg以上,而黄种人选手相对矮小许多,我国最优秀的2位选手仅170 cm左右。虽然不能将身高体重简单地与运动水平划等号,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男子网球选手身体形态的发展趋势,那就是用更高、更强壮的身体来适应更强、更快、更为激烈的现代竞技网球。
研究表明:四肢长的选手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并且更长的臂展不仅能有更大的击球半径,还能给挥拍提供更高的转动惯量,从而提高击球力度。此外,由于白种人和黑种人骨架更大,在同等身高下通常拥有比黄种人更大的肩宽和胸围,因此白种人和黑种人的力量平均性高于黄种人。不过黄种人在身体形态上也有其优势所在,黄种人四肢偏短、躯干较长,以致重心普遍较低、较为稳定,脚步更为灵活,步法移动快速且准确。而黑种人的重心最高,白种人适中,且黑种人天生髋部较窄,因此限制了快速移动中的稳定性。由于力量、爆发力、速度和灵活性是现代网球运动中的重要因素,所以综合看来,白种人的身体形态最为符合现代网球的技术要求,较黑种人和黄种人在身体形态方面更有天赋。
2.2.2 肌纤维类型
骨骼肌是参与运动最大的器官,骨骼肌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组成。肌肉纤维分为慢肌纤维、快肌纤维和中间纤维3种。慢肌纤维有氧代谢能力比快肌纤维强,具有收缩速度慢、力量小、不易疲劳的特点,是支撑选手长时间耐力比赛的关键因素。快肌纤维无氧代谢能力比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的收缩蛋白,快肌的肌浆网比慢肌的发达,并具有纤维粗、收缩速度快、力量大的特点,适用于进行延续性无氧代谢和相对力量型运动。不同类型肌纤维的比例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快肌纤维含量高于60%的选手,在相同速度情况下,肌肉力量要比快肌纤维小于50%的选手高15%以上。而不同运动项目选手经过训练,优先动用的肌纤维类型也有不同。体育运动时快肌和慢肌都会加以使用,但在进行强度较低或耐力活动时,是优先动用慢肌;在进行大强度或速度性活动时,如网球运动中的底线抽球、发球时则优先动用快肌。据研究,黑种人的骨骼肌中白肌纤维占大多数,白种人次之,黄种人最少,虽然现在划分肌肉类型主要就分为快肌和慢肌,不再注重肌肉的颜色,因为快肌里面既有白肌纤维也有红肌纤维,慢肌里面既有白肌纤维也有红肌纤维,但快肌仍是白肌纤维居多,占70%以上。所以骨骼肌中白肌纤维所占比例更大的黑种人和白种人选手能击出更快、更有力的回球。
2.2.3 身体代谢能力
网球运动是一项有氧与无氧结合的运动项目,在发力击球、快速启动时都需要强大的爆发力作为基础,需要ATP-CP供能。当比赛进入多拍相持、攻守对抗时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又同时参与供能,3种供能系统在网球运动中同时发挥着作用。
据国际网联统计,在1场网球比赛中,约有70%的时间需要磷酸原系统供能,20%的时间需要糖酵解供能,10%的时间需要有氧系统。然而人体内ATP、CP的储量是有限的,不可能维持长时间的运动,糖酵解和有氧系统必然要参与供能,产生直接能源ATP。网球比赛中1个球来回的时间约为1~3 s,每得失1分球所耗费的时间一般为6~10 s,2分与2局之间的间歇时间约为20 s,交换场地时的间歇时间为90 s,1小时比赛的实际运动时间为15~20 min。1场3盘2胜制的比赛通常耗时2~3 h。此间,乳酸在不断生成的同时又不断地被消除,故全场网球结束后选手体内血乳酸的积累并不多,这表明网球比赛基本上是一种无氧无乳酸的运动。而糖酵解虽不是主要的供能系统,但也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和磷酸原系统一起承担了网球运动中90%左右的能量供应。由于白种人和黑种人肌纤维中白肌所占比重大,其肌肉中能够进行无氧代谢的成分多,所以在无氧代谢上更具先天优势。
2.3.1 地域文化与网球竞技能力
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人种文化,不同的文化环境又深深地影响着不同人种身体形态的发展及对事物认知程度。网球运动诞生于法国、发展于英国、兴盛于美国,与亚洲和非洲国家相比,网球运动在欧美各国开展了上百年之久,并被冠以“贵族运动”的美称,可见网球运动在白人社会有着很高的接受和认同程度。此外由于网球运动及网球文化起源于西方,深受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倡导公平、自由、竞争,个人充分发挥自身的生命潜能和智慧是网球文化的内涵所在,这也与西方白人社会主张外在超越,在对个人发展过程中强调竞争和奋斗精神的文化理念不谋而合。反观亚洲和非洲各国,还处于网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阶段,人们对网球运动的认识、参与度,以及对网球文化的接纳、理解程度远远不及欧美各国。
2.3.2 经济水平与网球竞技能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网球运动的发展也是如此。网球运动发展虽然已逐渐摘掉了贵族运动的高帽,不断向群众性体育运动靠拢,但由于网球运动对场地有严格的依赖性,增加了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难度。一个网球场的造价约10万元人民币,并且一个场地最多同时容纳4人进行运动,这对于大多数非洲国家而言非常奢侈。相较于传统的体育项目而言,从事网球运动的花费也稍显昂贵,尤其是培养一名优秀的职业网球选手,花费更是巨大的,在我国培养一名省级青少年网球选手的成本都在每年15万元以上,而李娜、郑洁这样的世界级选手每年的花费都已达千万之巨。相比之下,白人占主导的欧美国家的经济实力远高于绝大多数亚非国家,在网球运动的推广和开展,以及网球选手的培养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并且像特松加、孟菲尔斯、布雷克这样的世界级网球选手也只是黑人后裔而已,他们分别来自法国和美国这2个发达国家,从小接受欧美教育,接受欧美的网球文化熏陶,依靠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训练体系,才最终在世界男子网坛站稳脚跟。
1)白种人普遍身高较高,身体强壮,平均身高要高于黑种人和黄种人,并且四肢修长、重心适中,在身体形态上更为适合现代网球运动的发展需求。2)黑种人和白种人的骨骼肌中快肌纤维所占比重较大,速度和爆发力均优于黄种人。3)在能量代谢方面,黑种人和白种人的无氧代谢能力优于黄种人,而黄种人的有氧代谢能力又强于黑种人和白种人,所以说白种人和黑种人选手力量和速度优势突出,而黄种人选手恢复体力的能力突出。4)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及经济实力的差距,加上整体竞技网球实力的不强,黑种人和黄种人选手要彻底打破当今白种人选手垄断世界男子网坛的局面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世界级的男子网球选手,遗传因素、身体素质是基础,而后天的科学训练、经济基础、文化融合是关键。因此,结合我国男子网球发展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在选手选材方面,应该向世界优秀男子选手看齐,优先选择身材高大、脚步灵活、力量及爆发力突出的选手。2)在选手的训练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无氧代谢供能的训练,如非乳酸无氧耐力训练、乳酸无氧耐力训练和肌肉耐力训练,以缩短黄种人在无氧代谢方面与白种人、黑种人的差距。3)我国男子网球选手在打法上,应充分发挥黄种人重心低、脚步灵活的特点,重点加强选手的底线技术。4)加强与欧美优秀网球选手的比赛、交流,学习其先进的技战术理念,并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不足。5)我国选手还应充分学习和理解网球运动的文化内涵,不仅要学习到西方网球运动的“形”,还要真正地融入网球运动的“神”,将顽强、拼搏、自信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始终如一地贯穿于训练和比赛当中。
[1]李志伟,苏小运.世界田径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成因初探[J].四川体育科学,1998(4):2-6,10.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5]郭永东.新世纪职业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0-13.
[6]吴云.从世界优秀网球选手的特点看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98-100,27.
[7]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等.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115-118.
[8]李庆有,俞继英,叶飞.网球选手体能训练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60-62.
[9]周琪.关于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与种族差异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2):155-156.
[10]席焕久,裴林国,程鹏,等.北京奥运会运动成绩的人种差异[J].体育科学,2010,3(6):83 -86,98.
[11]孙健.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滞后的人文社会学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9,6(2):14-15,28.
[12]王海明,邹克宁,李婷.文化学视阈下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9(9):84-88.
[13]马永涛,周芳在.我国女子网球运动现状及突破因素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2):49-50.
[14]蒋浩.现代网球选手专项体能特征的理论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2):24-25.
[15]王振亚,朱杰.现代职业网球选手比赛中能量代谢特征及其对训练的指导意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