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初年的上海,由于经济繁荣发展和军阀政府的新闻专制政策,出现了大量以牟取商业利润为最终目的商办妇女报刊。在这些商办妇女报刊中,创刊最早同时也最有名的是《妇女时报》,前后历时六年之久,在民初妇女报刊中能够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独一无二,这与它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编辑策略有密切的关系。《妇女时报》生存的编辑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开辟专栏介绍科学性、生活性知识;与鸳鸯蝴蝶派文学联手;用稿主题紧随时局的变化。
关键词:
《妇女时报》 编辑策略 科学性生活性知识 鸳鸯蝴蝶派文学 时局变化
中国的妇女报刊始于1898年维新运动时期创办的妇女报纸《女学报》,此后直到民国初年,妇女报刊主要承担宣传女学、倡导女权、提倡妇女解放与国家富强紧密结合的任务。此时的妇女报刊虽然也要筹集资金、销售报刊,但其目的不在于牟取商业利益,只不过以此作为报刊能够创办和继续生存的资金保障。民国初年的上海,由于经济繁荣发展和军阀政府的新闻专制政策,出现了大量以牟取商业利润为最终目的商办妇女报刊。
在这些商办妇女报刊中,创刊最早同时也最有名的是《妇女时报》。《妇女时报》1911年6月11日在上海创刊,前后历时六年之久,在民初妇女报刊中能够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独一无二,这与它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编辑策略有密切的关系。
一、开辟专栏介绍科学性、生活性知识
一方面,由于袁世凯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为维护其专制统治,禁锢人们的言论,另一方面,随着辛亥革命旋即转入失败,妇女解放运动跌入低谷,人们的政治热情迅速减退,转向对生活内容、生活质量的关注。《妇女时报》既要不触犯当局,又要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以求扩大销量,而刊载不带政治色彩的知识性内容是一个不错的两全之策。对此,《妇女时报》的编辑策略是开辟一些科学性、生活性知识的专栏,向妇女传播科学知识,指导妇女的日常生活。这些专栏按照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1. 与妇女自身密切相关的知识
一是人体构造知识栏目。如刊载《人体美》《千倍扩大之人颜》,介绍人体及皮肤的构造;《人类羞耻心之解剖》《泣之心理》,介绍人类心理知识,尤其是《妇女心理学》《妇人心理之解剖》,介绍妇女的心理知识,可谓发前人所未发。
二是疾病防治与妇女生理卫生栏目。如《皮脂漏之疗法》《贫血症之研究》等,介绍病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这个栏目更多的是介绍妇女生理卫生的文章,如《女士之卫生》《孕妇之饮食卫生谈》《女子分娩后之看护》等介绍妇女的月经、结婚、妊娠、分娩、产褥等生理卫生知识及应注意的事项。
三是服饰、美容、健身栏目。如《上海妇女之新装束》《海上妇女新装观》,介绍上海女性新式的发型与服饰;《护发术》教女性如何保养头发;《妇女脱肥之秘方》教女性如何减肥,如何保持苗条的身材。女子健身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国家的事情,“女子之身体虚弱,不独个人之生命安宁已也,必将以虚弱遗及子孙”,[1]因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刊登《说女子之体操》《妇人病及他种疾病之运动疗法》《女子拳法》等文章,从既健身又美体的角度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
2. 妇女作为传统贤妻良母应该掌握的知识
一是育儿栏目。《妇女时报》认为育儿是每个妇女的天然职责,“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吾女子既见屏于政界,当以医道济人,而产婆看护妇尤为女界天职。”[2]该栏目刊登《小儿保育法》《小儿疾病看护法》《选择玩具与儿童教育》《对于儿童之保护》等文章详细指导妇女如何育儿。
二是持家栏目。首先,向妇女传授如何调理饮食,如《春不老菜之制法》《蔬食新谱》《释发酵及防腐方法》等。而《中馈录》《西食卫生烹调法》则介绍西方食物的制作方法,此乃编辑为适应当时上海受西方文化影响而采取的策略。其次,向妇女传授如何保持家庭卫生,如《家庭卫生论》《驱蚊法》等谈居住、饮食、服饰、沐浴、嗜好、运动等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卫生。再次,向妇女传授服装裁剪知识,图文并茂地登载《男服裁剪法》《胡氏裁书》《裁缝科讲义》等文章。第四,向妇女传授如何打理家庭财政及管理大家庭,如《吾家之财政》《家庭之组织及治理法》,这当然与中国的大家庭制度有关。
3. 妇女适应时代发展应该掌握的知识
一是国外妇女栏目。《妇女时报》每期登载专文介绍国外妇女及其生活,如《美国女子之职业》《英国之女市长》《日本之工业与妇人》《西洋男女交际法》《法国之妇人律师》等,达29篇,介绍世界许多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地位妇女的生活,这个栏目为民初妇女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妇女生活的窗户。
二是旅游栏目。本栏目大量刊登游记文章,介绍各地的民风民情,如《北戴河游记》《杭州旅行记》《苏州婚嫁之风俗》《江西女俗谈》等,此外还专门撰文谈游历的好处,如《游历增学识论》《论游历之益》等,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开阔眼界。本栏目的文章多达18篇。
三是实业栏目。《妇女时报》认为中国女子遭受压制,依赖成性几千年就是因为不发展实业,“去此恶习之策,端赖实业之振兴与否,实业之改良与否”。[3]由此开辟实业专栏,介绍各地妇女所从事的实业,如《嘉定女子职业谈》《闽南妇人之职业》等;专门研究某项实业,如《蚕业之将来》《茶之研究》《酒之研究》,讨论妇女与实业发展;如《妇女与实业》《女子职业问题之商榷》等,这些文章有12篇。
二、与鸳鸯蝴蝶派文学联手
与鸳鸯蝴蝶派文学联手是《妇女时报》为了生存并且盈利的第二个编辑策略。鸳鸯蝴蝶派文学诞生于清末民初的上海,“因为那些作品中常写爱情故事,离不开“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的范围,因而公赠了这个佳名。”[4]鸳鸯蝴蝶派文学以消闲、游戏为宗旨,内容以言情为主,也写黑幕、武侠、侦探、宫闱、滑稽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引起当时市民阶级的普遍共鸣。《妇女时报》与这样的文学流派联手不仅可免除因政治而被迫停刊,也可扩大销量,从而获得更多利润。《妇女时报》与鸳鸯蝴蝶派文学联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聘请鸳鸯蝴蝶派文学大家为主编
《妇女时报》聘请了鸳鸯蝴蝶派大家包天笑和陈冷血为主编。聘请鸳蝶派大家为主编有这样几个优势:首先,他们一般都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这一点可保证刊物在内容上不会因为政治而惹祸。其次,因其从事鸳蝶派文学创作,所写的小说能够引起市民阶级的普遍共鸣,这表明他们对市民的阅读倾向、阅读需求把握及时而且准确,将此运用到编辑刊物上就能够在栏目的确定与增删、稿件的选择上以市民的阅读兴趣和需要为标准。第三,鸳蝶派作家不但文笔流畅优美,且创作的作品通俗易懂,由他们担任编辑,能够保证经其修改润色的稿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对于当时文化水准普遍不高的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来说非常重要。第四,聘请鸳蝶派大家为主编不但可吸引主编将自己所写的鸳蝶派小说首先刊发在《妇女时报》上,且能够吸引其他鸳蝶派作家向《妇女时报》投稿,从而以鸳蝶派文学作品吸引更多的读者。例如鸳蝶派另一个大家周瘦鹃就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落花怨》、首篇译文《英国女小说家乔治·哀列奥托女士传》最先发表在《妇女时报》上,《妇女时报》几乎每期都有他创作、翻译的作品。
2. 刊登鸳鸯蝴蝶派文学作品
《妇女时报》是商办性质,靠扩大销量来盈利,因而要使读者感到刊物有他感兴趣的内容,将自己作为鸳蝶派文学的一个阵地是不错的策略,主编包天笑说:“小说与报纸的销数大有关系,往往一种情节曲折、文笔优美的小说,可以抓住了报纸的读者。”[5]因此每期都刊登几篇鸳蝶派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主要的有:周瘦鹃的《落花怨》《爱国花》《卖花女郎》,徐卓呆、包天笑的《虚荣》《侮辱》,徐卓呆的《蚊》,包天笑、蛰庵的《冢中人语》,包天笑的《我负君矣》《不贞之夫婿》,毕倚虹的《家书》《中国女子未来记》等,其中《虚荣》《蚊》《冢中人语》属长篇连载,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 刊登鸳鸯蝴蝶派作家的翻译作品
鸳鸯蝴蝶派作家大都既从事文学创作,又担任报刊编辑,同时还从事翻译工作。鸳蝶派作家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上,作出了筚路蓝缕的贡献,晚清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小说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他们的译作,可以说鸳蝶派译作是近代中国传统文学、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第一次发生碰撞的结晶。其中最典型的是周瘦鹃,他翻译的西方小说被鲁迅称赞“用心颇为恳挚,不仅志在娱悦俗人之耳目,足为近来译事之光。”[6]《妇女时报》刊登了鸳派作家的许多译作,其中尤以周瘦鹃的为多。如域外小说专栏里有《将奈何》《侬之处女时代》《无名之女侠》等6篇,国外妇女及其生活的专栏里有15篇,如《英法妇女凌空谈》《美国女教育家丽痕女士逸话》等。
三、用稿主题紧随时局的变化
虽然商办妇女报刊为生存且获利,内容上有意远离容易惹是生非的政治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超然于政治。在一个时局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尽管议论时势容易招惹是非,但由于政局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们依然关注国家形势的变化。且越是在政治混乱的时代,人们越对政治敏感,越关注政治,越希望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商办报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盈利,要盈利就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这样才会扩大发行量,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用,因此不可能置读者的阅读欲求而不顾。不过,虽然它不是官方的喉舌,官方也不予经济支持,但官方对它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因此它绝不会与当局唱反调,编辑的指针与内容会随时局的变化而变化。《妇女时报》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对反清革命所持的态度
鸦片战争以来,清廷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国势的日益颓弱使有智之士认定,要救国就必须推翻清政府,此时满清的统治也已危如累卵,大厦将倾。这时《妇女时报》刊登了一些指责清廷统治的言论,“外交之失策,内治之无方”,[7]抨击清廷在国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时刻,仍“制民气,媚外人,剥民脂,供挥霍”“歌舞湖山,乐其所乐”。[8]虽然并非专门撰文反抗清朝统治,但符合潮流。
虽然表示反对清廷统治,但《妇女时报》并非旗帜鲜明地支持革命派,它在前三期只谈救国,不谈革命,直到1911年11月出版第4号时依抱着对革命派与清政府都不得罪的态度。“敬告吾国同胞姊妹,速组织红十字会,以救吾全国同胞。今世界各国,莫不有红十字会,临战之时,不分亲敌,普施救济,乃其天职。”[9]这是主编包天笑以“武昌革命军起之后一日记”的形式写的,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不管是政府军还是革命军,都在救护的范围之内。即使如此,同期的另一篇文章还是对这一做法表示忧虑。“政府之与革军,非敌国也。今赤十字会同往保护之,一旦革军胜政府,先生固荣矣,不幸而政府平革军,于先生得毋有窒碍乎。”[10]总之,为安全起见,要在革命派与清政府之间谁都不得罪,最好不要介入二者之争。究其原因,在于此时武昌起义虽取得胜利,但清廷仍然存在,革命派与清政府分出最后胜负之前,必须谨慎行事。
武昌起义两个月后,全国24个省中就有14个宣布脱离清廷而独立,形势已明朗,《妇女时报》从第5号起面目焕然一新,登载了一些反映革命的图片,如《中华民国革新之女儿》《女界协赞会会员》《中华民国女国民军》《光复后上海名闺之新装》等,充满革命色彩。第5号的《编辑室》还特意告示征集有关革命的文章和演说词:“自民军起义以来,我同胞诸姊妹,有组织北伐队者,有发起军事团者,巾帼英雄,令人敬佩。顾上马杀贼,下马露布,吾女军人中安得无此气概。倘蒙惠赐文件,尤为本杂志之光荣。军兴以来,恒有女子之热心国事者,到处演说,崇论宏议,足以启发女界同胞者,能录赐本志尤感。”[11]对妇女参加革命极力赞扬,以能够刊登这些文章为荣。
此外,《妇女时报》刊文明确支持反清革命。如《女子从军宣言书》号召“吾女胞有力者,速宜提倡从军,组织成团,为大举之后援。无力者竭智谋,筹集巨款,竭力捐募,以为粮饷之接济,使吾二万万女同胞,皆得尽一分子之义务”。[12]《妇女与革命》一文猛烈抨击清朝统治“以东胡贱种窥我中原,腥膻骤来,神器尽捣,所以暴酷狼毒我人民者至矣”。号召妇女投入到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中去,“吾女界中人国民之一部分也,欲有大汉国民之资格,当人人有革命之思想”。[13]
2. 对妇女参政运动所持的态度
辛亥革命的胜利给妇女以极大希望,她们以为清政府被推翻了,“中华民国”建立了,妇女所期望的参政、与男子平等、婚姻自由等实现在即,因而妇女参政运动如火如荼。《妇女时报》积极支持这一运动,在《编辑室》栏目中表明“女子参政,方有萌孽,本报绝对承认之”。号召读者参与到妇女争取参政权的讨论中,“凡关于参政及种种运动之文字,本报均欢迎登载,并为他日参政之预备。而关于女权之宣扬,尤望惠我大文”。 [14]同时刊登《论女子应有选举权》一文,从15个方面论述女子应当有选举权。 [15]
此后,《妇女时报》掀起了关于妇女参政的热烈讨论。《女子从军宣言书》《妇女与革命》《论组织女子军队》《论女子宜购买爱国公债票》等文章,认为妇女若要享有参政权须首先尽应有之义务。《女子争参政权当以自修为基础》认为如果妇女真要获得参政权,就要在争权的同时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内容包括“衣服务求其朴素也,装饰务求其正当也,容止语言务求其端庄厚重也”, [16]这样争权才可收到圆满的效果。对于反对妇女参政的各种借口,《妇女时报》刊登多篇文章,一一予以驳斥。 “人类程度,分于知识,而知识者后天所能增长也”,[17]况且“二万万之男同胞皆能识字耶?抑皆有高尚之思想耶”?[18]至于妇女参政会殃及家庭生活,“家庭为一人切己之事,人人自知保持,必无不调置妥帖,而拂然不顾者”。[19]女子不但应当参政,也能够参政,“参政者,平权之确据也。男子为国民,女子亦为国民,同为国民,而不许同参国政,乌得谓之平权”?[20]妇女参政还会对国家带来好处,“男女性质虽殊,要可互以所长相济”[21]“女子而有参政权,则所痛恨之积弱弊病,必能专意施救,以求女子程度之日高,即国民程度日高”。[22]
此时《妇女时报》还刊登了反映妇女参政团体及其领导人物的文章,如《女子参政同志会宣言书》《女界代表唐群英等上参议院书》;刊登介绍英美妇女参政的译文,如《美国妇女之选举权》《泰晤士河畔女子要求参政之怒潮》。并配有许多反映国外妇女参政的图片,来表示对妇女参政的支持。
但袁世凯很快篡夺了革命政权,且为称帝作舆论准备,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反对妇女参政,妇女参政运动不久就以失败告终。《妇女时报》又及时迎合当局,刊登了一些反对妇女参政的文章,如《论女界之嚣张》一文对妇女从事军事、政治活动极尽污辱之能事,“呜呼今日女界,何堕落一至于此,致已有夫婿之女学生,乃可以迎新送旧。而上书都督府焉,痛斥父母焉,此种嚣张之举,实为无耻之尤,无怪曹大家以无才是德之语陷我女子也”。[23]此后,《妇女时报》上支持妇女参政的文章基本不见了。即使有关于妇女参政的文章,也仅是介绍国外妇女参政的情况,不敢发表任何支持妇女参政的言论了。
参考文献:
[1] 汤剑我.说女子之体操[J].妇女时报,1911(3).
[2] 秋苹.产妇之心得及经验谈[J].妇女时报,1911(1).
[3] 傅梦兰.妇女实业宜速筹改良之方法论[J].妇女时报,1913(10).
[4] 宁远.关于鸳鸯蝴蝶派[M]//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5]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M].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
[6] 王稼句.关于鸳鸯蝴蝶派[J/OL].中国文学网.
[7] 李桂年.家政根于教育说[J].妇女时报,1911(2).
[8] 朱惠贞.漆室女[J].妇女时报,1911(2).
[9] 笑.最大之敬告[J].妇女时报,1911(4).
[10] 沈淑贞.致赤十字会会长张竹君女士书[J].妇女时报,1911(4).
[11] 编辑室[J].妇女时报,1911(5).
[12] 汪杰梁.女子从军宣言书[J].妇女时报,1911(5).
[13] 吴征兰.妇女与革命[J].妇女时报,1912(6).
[14] 编辑室[J].妇女时报,1912(6).
[15] 陆守真.论女子应有选举权[J].妇女时报,1911(5).
[16] 江纫兰.女子争参政权当以自修为基础[J].妇女时报,1912(7).
[17] [19] [22] 杨季威.致某报记者书[J].妇女时报,1912(6).
[18] 怀冰.说女子参政之理由[J].妇女时报,1912(7).
[20] 江纫兰.说女子参政之理由[J].妇女时报,1912(8).
[21] 倾孟.对于女子参政之研究[J].妇女时报,1912(8).
[23] 张郁芗.论女界之嚣张[J].妇女时报,1912(8).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妇女 / 性别研究与女性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