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2012-12-31 00:00:00李洪基
考试周刊 2012年58期


  摘 要: 作者通过对生物专业特点的分析,沿着由易到难的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并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实验积极性,还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生物专业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 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即实践能力的唯一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更易于发现问题,并锻炼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是由于实验是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化学专业教学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2]。然而考虑到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而适当做一些改变。
  生物专业与化学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而其专业的学生必须经过有机化学的理论学习及实验技能的锻炼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做到游刃有余。生物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限,而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很难接受、消化这些知识。针对生物专业及其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当及时去发现问题,尽力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长期从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来说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下面将主要探讨近年来我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的若干实验性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选取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认识到生物专业的学生与化学专业的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理论课程的难度。一些年轻的教师为了方便,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照搬照抄,结果生物专业的学生反应较为吃力,这足以说明实验内容选择不当,难度偏大。因此,我们应当把重新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作为生物专业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沿着由易到难,逐渐由简单基本操作向以合成、制备实验为主的思路进行转变。稍微具体一些就是将实验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操作拿过来让学生反复练习,详细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实验成功的关键点、操作有无危险等。在学生逐渐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典型的性质实验。将基本操作与性质实验相融合,即从有趣的试验现象中提出疑问,动手再去解决这些问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当增加设计性的综合实验
  前面我们采取的教学思路即是由基本实验操作到性质实验,然后进行合制备实验。经过这一过程的强化训练,学生应该从整体上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设计性的实验却具有更大的难度。这是因为设计性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实验。它不仅包含大量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还提供学生发挥个人想象能力的机会。从另一角度去想,设计性实验是教师给出一个实验题目由学生去想方设法去完成的。因此,为了完成给定的任务,学生便独立动脑,查阅相关合成路线,在众多的合成路线中还要有所考虑和取舍。然后,学生才能动手尝试合成。总之,这种设计性实验需要灵活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相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全处于主动的地位,借此设计性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技能。进一步来说,设计性的实验既加强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又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属于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及其所学专业的特点改进,即要紧紧围绕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针对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进行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能够达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不但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而且能够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意识和科学精神。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非常关键。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谨记,教师的角色必须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BeiChun,li.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Chemistry in China.University Chemistry,2000,25(2):1—10.
  [2]吴鑫德,李跃春,等.紧密联合中学实际探索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化学教育,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