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物理学家丁肇中费劲6年心血发现“J粒子”,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记者问他:“你如此刻苦,不觉得累吗?”他这样回答:“不不不,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要探索的东西。”可见,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成就感对于主动选择活动项目具有重大影响,如果能够将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引导到学习活动上来,就必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诺贝尔的目标是发现炸药,这是他的追求,当他实验成功时,哪怕被炸伤,他也兴奋不已。学生的目标是学好物理,这是他的心愿,当他取得优秀的物理成绩时,他心中也满是成就感。可见目标无论大小,只要是在自己强烈意愿驱动下主动制定的,当目标实现时就能体验到成就感。目标的设置如果太低,实现的过程过分容易,就会使成就感减少甚至没有;如果设置太高,根本不在“跳一跳”就能达到范围之内,无法达成,就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这就要求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为了提高班上一个物理基础薄弱学生邱兴华的成绩,我和他的同桌王东秘密协议好帮助他,我把月考试题部分泄露给王东,然后让王东找到资料上相似的题去找邱讨论,结果邱的成绩大大提高。我还在班上表扬了邱,从此他的学习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107分的好成绩。
2.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应从身边熟悉的这些生活经验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物理学习不仅仅是学会几个物理概念、掌握几个物理公式、处理几个物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将身边的物质世界与物理课本联系起来,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学生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会充满无限乐趣;当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时,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与喜悦感。这些都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物理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去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3.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保持兴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断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为了回答一个问题而去学习的时候,学习就具有了目的性,就会产生兴趣。
新教材曲线运动的编撰中,对拱形桥的问题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教材分析了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的分析方法,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分析出过凹形桥最低点,接着提出汽车不在最高点如何分析?最后思考与讨论提到地球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拱形桥,如果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就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计算,很快就会发现航天器的原理,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4.重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指的就是听老师讲百遍还不如看老师做一次演示实验,看老师做百次演示实验还不如自己动手做学生实验。高中阶段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相对简单,可操作性较强,完成教材安排的实验并自己做些设计性小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他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5.幽默的语言
“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如果在威逼利诱下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以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享受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快乐主动地学习。
我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学生喜欢的老师类型之中幽默诙谐的老师是比例最高的,所以我也在这方面下了番工夫,以下就举两例以抛砖引玉。
学习系统误差时,我让同学找出生活中测量时存在系统误差的事例,同学们也说了很多,最后,我列举了一例:用菜市场的秤测质量就会产生系统误差。可能这也许不是误差而是错误,但是同学们在笑声中深化了对系统误差的理解:测量值总偏大或偏小。
分析教材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课后习题第3题之后,讨论了如果转速增大就会出现离心现象的情况(我是上完了第7节后回过头来评讲练习的)。最后设问:假如你和成龙在转盘上比试,你会站在中间还是边缘?学生同声回答:“中间!”我说你们好傻。同学愕然,我解释:“和成龙比试还站在中间,等着挨打吗?站在边缘,甩出去后就逃跑吧!”同学们大笑。
我没有给学生布置多少课外作业,但是我带的两个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都非常高,他们自己买了许多资料来做,物理成绩也很不错。当然幽默只是物理课堂的点缀,要合理运用,用得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印象;用得不好则可能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6.重视对物理学史的了解
很多同学是对物理史感兴趣的,但是由于懒惰、时间不充分或是条件不允许而对物理学史没有更多的了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的事例展示给学生,并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例如,牛顿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科学家,在高一一开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牛顿的生平及其科学研究历程,从而消除了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励他们把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①。
总之,兴趣靠培养,只要我们多了解学生,多思考方法,多提高专业水平,就一定能使他们爱上物理。
注释:
①该段引用方文博《关于中学生对物理学史的认识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