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新趋势

2012-12-31 00:00:00王欢
考试周刊 2012年58期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借助网络平台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网络新闻应运而生。新闻界普遍认为,新闻标题具有概括新闻内容、评价新闻意义、吸引读者注意、美化新闻版面四大重要作用。网络时代是读题时代,新闻标题的导读功能更加突出。这就要求网络时代的新闻标题要符合导向正确、客观真实、准确完整、时效性强几大要求。
  关键词: 网络新闻标题 网络新闻媒体 制作技巧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显得尤为重要。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网络新闻标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新闻标题,简言之,主要是以简短的语言对新闻事件进行提炼与概括,使大众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新闻标题是引向读者向深层信息进入的第一航标,在互联网上的重要性,远大于在传统媒体上的作用。正如对网络新闻作了相当研究的高国营先生所说:“当上百个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网页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如果标题形成了强势,整篇新闻就会从‘新闻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
  一、网络新闻标题具有的特点。
  1.网络新闻标题与正文处于不同的页面,标题在报道中的作用大大增强。
  在纸质媒介中,读者往往通过新闻在版面的位置、标题的字号、字体和特殊的形式表达来判断其重要程度,通过标题和导语内容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而决定是否阅读全文。而在新闻网页中,各条新闻标题字体、颜色通常是一样的,而导语只能在二级页面中才能看到,传统媒介中版面位置、标题、导语三者的作用都要用标题来完成。
  2.网络媒体用户阅读状态与传统媒体大不相同。
  受众在看电视、报纸新闻,听广播新闻时往往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而网络用户在搜索新闻时要集中精力判断是否要阅读该新闻。
  网络新闻用户的这种阅读状态往往让他们缺乏耐心,对其新闻的点击率会大大少于其对传统媒介的新闻报道收听或者看的数量。如何让网络用户在最短时间内迅速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并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对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是新闻作品成功的前提。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报纸的新闻标题特别注意词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鲜活”、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广播的新闻标题讲究音韵的优美响亮、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比较顺畅;电视新闻标题追求简明扼要、直抒主题。而对于网络新闻传播来讲,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和受众对网络新闻标题依赖性的逐步形成,标题制作的如何对于传播效果有着更为重要、更为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编辑特别要强化“标题意识”,既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适应网络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要求,并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2]
  二、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具体要求
  由于新闻标题具有吸引受众、突出文意、揭示主题的作用,既是新闻的“眼睛”,又是“灵魂”。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新闻标题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而独立存在,所以要求比一般的语言形式更加准确、鲜明、简练、生动。在网页上更是如此,因此,在制作网络新闻标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标题语言的口语化。
  新闻标题原本是一种书面语言,具有严谨、规范、完整的特点,但是随着新闻媒体受众意识的增强和亲民之风的渐进,如今新闻标题语言的口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
  所谓口语化的标题,就是将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字词、语句运用到标题中,包括口头语、俚语、方言、顺口溜等。“上周抓获15名‘三只手’”中的“三只手”、“网上购票当心被忽悠”中的“被忽悠”,以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都将口头语、方言、顺口溜融入到标题中,增加了标题的口语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倍感亲切。
  此外,一些感叹句、疑问句和语气助词的运用,也可以增加标题的口语化成分。“隆回一中,黑”中的感叹词“黑”、“笑脸为何只给熟人?”中的疑问词“为何”、“谁来关心一下燃油附加费?”中的疑问词“谁”、“情侣冰淇淋,赚”中的语气助词“赚”的使用都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口语化色彩,更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更鲜活生动。
  口语化的标题结构灵活,言简意赅,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群众,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赋予感情色彩,可以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中、低层次读者的需要。口语化标题使用得当,可以起到活跃氛围、吸引读者、让人过目难忘的作用。
  2.标题语言的形象化。
  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要准确地“达意”,还要生动地“传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新闻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来,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一般而言,形象化的标题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布什和普京最后的探戈”、“听证会让中国竖起耳朵”中都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最后的探戈”、“竖起耳朵”这些形象化词语的使用,很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标题的点击率。
  标题语言的形象化主要表现为一个“活”字,即词语活、组合活、句式活、语气活、节奏活、音韵活、修辞活等。
  同样,词语的活用有同字活用、同音活用、反义词活用等。“赖昌星还能赖几天”通过活用赖昌星的“赖”字,揭露其无耻的嘴脸;“四星宾馆待客如‘冰’的两个同音字强化了其服务态度的冰冷,使文意一目了然、形象生动;“基金热的冷思考”中的一冷一热形成反差。
  制作形象化的标题,还需要运用不用的修辞方法,如比喻、对偶、比拟、借代、反衬、夸张、双关、设问、反问等都可以为标题增添色彩。
  3.标题语言的趣味性。
  读者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往往会出现视觉疲劳,一则有趣的新闻标题,不仅能吸引读者,更会使其产生愉悦的心情。
  成语是从汉语中千锤百炼出来的语言精华,在标题中使用成语能增强标题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座椅观天’的霍金迎来60岁”中“座椅观天”为成语“坐井观天”的仿拟,但意义却截然不同。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身体瘫痪,却依然在探索宇宙奥秘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座椅观天”一词的运用,既贴切形象,又诙谐幽默。同样,用一些与字面义相反的词句来诠释一些新闻标题,既可以达到讽刺的效果,又会使读者会心一笑。
  “说不明白的‘说明书’”和“‘劳动模范’不能劳动”两个标题中,前者讽刺了有些产品“说明书”讲了半天仍然让人难以理解,后者讽刺了有些人虽然有“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但却不能劳动,真不知这种荣誉称号是怎样弄到手的。这类新闻标题虽然与内容意义相反,但同样是用幽默的语言很好地表达了新闻内容。
  4.标题语言的人情味。
  “情”即情感,要能根据新闻的类别,通过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吸引读者的眼球。因为富有人情味的、感人的新闻标题,更容易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使读者内心的情感得以升华,从而促使他们点击阅读具体内容。
  “缅甸女孩遭到拐卖,公安局放各国国歌辨识其身份”、“5800万留守儿童成农民工牵挂父母不舍儿女打工”、“三岁聪明女孩突患重症手足口病,一夜变呆滞”这类简洁精练、叙事明确的新闻标题不仅是对新闻内容的简约概括,更为重要的是向读者传递了情感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家群,张惠.网络新闻与传播教程[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87.
  [2]王明海,徐新军.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205.
  [3]金梦玉.网络新闻务实[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1:122.
  [4]陈蕊,宋悦.网络新闻标题的诱惑性[J].新闻爱好者,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