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一方面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学科素质应该是全科,教育素质应该是全能。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对象是幼儿,不管是认知水平还是学习需求都相对较低,使教师缺少学习的压力。因而,帮助幼儿教师有效学习、终身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
幼儿教师的学习,是指立足于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开展的旨在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从而使自己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这是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中的奠基性,决定着幼儿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比起中小学教师来说,更需要具有艺术性与专业性。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客观规律,不断积累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增进教育智慧,才能做好人的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奠基工作。
一、当前幼儿教师学习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客观上制约了学习的有效性,如果不加以认真解决,就会影响其专业发展。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功利化的学习。
幼儿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也是一些实践性问题。而所遇到的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则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开展。幼儿教师在解决这些实践性问题时所需的是“情境性知识”,而非“书本上抽象知识”。正是这样的工作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学习的功利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通常是急用先学,急需的内容先学习,不急应用的则安排后学;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偏好阅读一些与自己工作实际相关的,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内容,对需要花一定时间消化吸收后才能生效的一些较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大感兴趣;在学习效益上也表现出追求“学以致用”“即学即用”的即时倾向。
(二)盲从式的学习。
幼儿教师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工作更为琐碎,更需要耐心细致,因此体力脑力消耗都很大,一天下来累得连话都不想多说,更不用说静下心学习和思考一些东西了。所以,幼儿教师极易形成个体封闭式学习或者依赖幼儿园教研活动等团体交流的学习方式,习惯先倾听别人讲解再采取行动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幼儿教师的书面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弱,缺少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很多幼儿教师对研读教育理论、政策,反思教学实践兴趣不高,而喜欢外出参观学习;盲从专家,不敢质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自信,即使做得很优秀,也不能够准确解释其中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这种学习缺乏具体的指向性,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心中无数,只是为学习而学习,成为盲目的学习者。
(三)无内在需求的学习。
多数幼儿教师的职后学习都迫于工作需要。如教室环境创造要评比,教学笔记要展览,论文要评选,要上观摩课,等等,于是教师便开始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学习。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不是教师的自我需求。因此,应付、敷衍和走过场就成为学习的常态。如果说一名幼儿教师把在职学习仅仅作为应付工作需要的话,他的学习就是被动的、暂时的,只要眼前遇到的事件或问题消失了就不再深入探讨,今后再遇到这类问题教师仍然不会很好地处理,他的专业发展也就不会有成效。叶澜教授曾经指出教师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他者”现象,即教师将所学知识视为外在于自我的他者。教师尽管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观摩课,也听了许多讲座,但随着书的读完、观摩课和讲座的结束,这些内容也就随风而逝。教师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但最终变成了一场空洞无物的旅行,无果无终,最根本的障碍就在于它们只是教师心目中的“他者”。“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没有真学问出现”,这些流走的学问可能也是真学问,但因为是属于“他者”的学问,不是属于教师自我的学问,不是教师自我的需求,所以很难对自己的生命成长有真正的滋养之效。
(四)短暂性、不连续性的学习。
幼儿教师的学习活动通常是由自己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引发的,并力图通过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幼儿教师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基于学科的正式学习,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为了系统掌握某个方面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而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而幼儿教师学习则是为了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践问题,当问题解决后,学习活动也相应地宣告停止,下一次学习活动的开始就是下一个问题或困难再度产生之时。因而伴随而来的是幼儿教师在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短暂性和不连续性的现象,缺乏系统性学习,专业化发展因此也很难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二、促进幼儿教师有效学习的策略
幼儿教师的有效学习是外在因素和内在需求共同引发的,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来自幼儿园的管理方法等,内在因素则是教师自身不断反思内省,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幼儿教师有效学习。
从管理层面保障和增强幼儿教师学习效果,这是幼儿园管理者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需要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1.建立良好的学习保障制度。要构建支持教师学习的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学习行为经常化、制度化。首先,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教师学习。如,成立幼儿教师学习指导与考核委员会,明确教师岗位学习职责,指导教师制订好每学年度的学习计划,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进行学习总结等。其次,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统筹安排幼儿园的各项工作,科学运筹,提高工作效率,应尽量减少无实在意义的各种会议,使教师有时间投入学习活动。再次,创造有利于教师学习的外部支持性环境。学习形式要多样,如集中培训、小组研讨、网络教研、自主学习、观摩交流等;要有足够数量与质量的学校资源,如专业书刊、音像资料和丰富的网络等;要有可供教师安静学习或相互交流的场所,如教师学习书吧;要建立起有利于教师学习的人力资源支持系统,如和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指导机构建立联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教师能源源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获得有益的信息资助。最后,建立教师学习导师制度。导师可以是当地教研员,更多的应是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概括起来是两大任务:一是通过制度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2.推行适度竞争的学习机制。适度竞争能激发人的潜能,激起群体的进取精神和激情。要使一个组织充满活力,就有必要在该组织中推行适度的竞争机制。对于幼儿教师学习的管理,同样也应大力倡导适度竞争的管理办法。一是可以将教师职称晋升、评聘、评优评先乃至奖金的发放等与教师学习的绩效挂钩,让一些爱学习、会学习的教师能在幼儿园管理制度中获益,让他们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价值与好处。二是应倡导教师群体间的竞争,如不同教研组、不同班级组、不同学习团队之间的竞争。
3.培养群体合作的学习意识。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的古训也说明了学习者相互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对于幼儿教师学习而言,由于教师学习的内容往往是教学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问题的复杂性与情景性,如果仅依靠教师个人的研究性学习解决,势必就会大大影响其学习的质量与进程。而如果能以团队的形式,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来展开合作性学习,那么在这种学习团队中,由于教师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仅利于教师通过合作达到互相启发、相互补充的目的,而且由于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事物,以取得“1+1>2”的效果。
4.实施小步子推进的学习进程。幼儿教师学习行为的改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尚未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教师来说,最适宜采用“小步子推进”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管理策略。“小步子推进”,就是根据不同教师的学习特点,将学习要求进行具体的分解,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通过一系列细小的要求的实现,最终完成较大的学习要求。它的管理理念是“每天一小步,每年一大步”,强调的是学习的分解化和持续性。分解化就是将远期目标加以分解为教师“跳一跳,够得着”的可接受的目标;持续性则要求教师立足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不间断的持续学习。
5.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激励方式。对教师学习行为的奖励,应以激励内部动机为主,积极引导教师关注自我的成长,体验自我成长的价值。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幼儿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降低他们原有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经济待遇有一定保障,生存问题已不是教师首要关注的前提下,学习行为激励就应从外部动机激励转向内部动机激励,通过内部动机激励,让教师从生命意义的层面体悟学习的价值。在激励的具体操作上,管理者要在充分了解教师喜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合理地选择适宜的“个性化的激励”,这比单纯地千篇一律地采用物质刺激更能有效地起到激励的作用。
(二)转化学习方式,促进幼儿教师自我有效学习。
第斯多惠曾说:“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幼儿教师如能将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巨大动力,不断地进行自我塑造和锻炼,提高自身修养,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展现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蓬勃朝气。
1.转变学习观念,把学习当做提升内在生命价值的需求。有效学习是主动习得的过程,是提升自我生命价值的学习。有效学习最终的标准不是看其是否通过了考试、是否发表了论文,而是看这样的学习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生命的价值。所谓教师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就是教师的精神生活因为学习而得以丰富,包括知识的丰富、观察视角的丰富、分析框架的丰富和思维方式的丰富。这样的丰富,使教师的精神生活进入了一种充盈博大的状态,这应该是教师学习最重要的功效。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的学习,既是为人之学,又是为己之学;既是成人之学,又是成己之学。学习带来教师自身的文化成长,让教师完善自我,充实生命理解这一份职业,深深体会生命价值得到张扬的幸福感觉。
2.转化学习意识,由外在的“他者”变为内化于己的内核。教师的学习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转化。这种转化体现为具有内在关联的三个方面:一是能否将看(听)到的讲(做)出来,即通过教学实践把书本中看到的、讲座中听到的知识、观念、道理转化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知识化为行动;二是能否把做出来的说出来,即通过说课反思将自己的实践行为与所学新知进行比较,言说本身既是梳理思路、洞察实践的过程,又是审视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过程;三是能否把说出来的写出来,这种转化侧重于通过写作转化已有的经验和思路,这些转化的目的是使教师实现对所学新知的占有。幼儿教师学习的核心要义就在于:把别人想的观念变成我自己正在想的观念,把别人做的事情变成我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同时使我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形成和调整的过程变成主动吸收他人思想和行为经验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在自我追问中反思:面对这个学习内容或学习对象,我想转化什么,我该如何转化,哪些转化变成了自我的东西,哪些没有转化依然是别人的东西,这种反思不是一次性的,而应是持续性和渗透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地渗透在教师学习过程之中。最终形成的既是一种转化意识、转化方法、转化能力,又是一种转化习惯。有此习惯,教师的任何学习都可能会变成反观自我生命内核的学习。
3.克服教育惯性,把学习当成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自在”状态。人的惯性行为来自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在人的主体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潜意识驱使和制约下左右着人的行为发生,并使行为主体和他人及社会形成某种默契。在长久相对封闭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中,幼儿教师的工作相对安逸、稳定,容易形成按部就班的职业惯性思维,缺乏变动与创新。在教育惯性的影响下,有的教师抱着畏难心理,觉得自己不具备充分的能力,新任务做不来,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有的教师则出现自我认同的混乱,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重新给自己定位,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设想;还有的教师则仍然遵循传统的职业习惯,将自身发展视为管理层的任务,依赖管理者的安排,但若上级安排比以往多了许多,他们就会感到厌倦不已。要克服教育惯性,首先要有一定的危机感,意识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和所面临挑战的复杂艰难性,于是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以内在动力推动自己更好地进行实践探索。其次,教师还要形成一定的内驱感,将个体价值的实现融入到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变“为别人而学”为“为自己而学”,使学习呈现“自在”状态。把学习作为提升自我以适应整个时代潮流必需的途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体验发挥人生价值的愉悦。
4.利用各种契机,形成多元的学习能力。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学习的主观意愿,更要能够学会学习,通过有效地学习实现自我成长。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针对目前专业理论素养相对薄弱的客观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除仔细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巩固专业基础外,还要积极地浏览最新的学术动态,了解教育前沿,与时俱进,以学习促发展,以发展带动更好地学习。在信息知识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缺乏学习的资源,而是缺乏发现资源的眼睛。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在各种地方找到学习资源,服务自身,要善于通过合作交流获得发展。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成为实际的行动者。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与孩子打成一片,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营造出适宜的环境支持孩子的发展。
5.采用适宜方式,让学习促进教师循序渐进发展。美国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论及学习型组织时,曾把其技能要求归结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对学习型幼儿教师的自我修养不无具有启发意义。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团体学习离不开个体的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的改善。而这两项恰恰构成了个体愿景达成的基础。要实现个体愿景,首先就要深入地了解自我、剖析自我,通过适合自身的方式提高学习的品质与技巧,建立综合化的能力素质结构。在多元化的能力素质结构中,各种能力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层次。其中最为基础的是教师对基本知识的把握能力,包括教师对教育的一般原理及方法论的认知、理解和感悟能力。进一步的是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即教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包括了实践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教学的技能技巧等。最为深层的是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从理论理解到实践操作再到研究与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当我们在某一层面出现问题时,完全可以返回到其基础层面上思考,挖掘本质原因。这将对我们完善自我产生极大的帮助。在分析自己的基础层能力、中层能力和上层能力分别处于什么水平以后,教师可以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朝着个人愿景的方向前进。每位幼儿教师其实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学习与思考而不断获得发展的。
总之,幼儿教师要树立“工作即学习,生活即学习”的理念,通过有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能力,让自己育人育己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快乐一生。
参考文献:
[1]李政涛.论教师的有效学习.教育发展研究,2008:5-6.
[2]乔梅.有效学习助你成长.学前教育,2009.9.
[3]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方远山.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新型教师的自我塑造.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3.
[5]第多斯惠.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6][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