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2012-12-31 00:00:00孟微
考试周刊 2012年32期


  教育部在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要求。思想教育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是与时代精神文明进步相协调的。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中国未来德育发展的基础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与文明积淀的国度,我们的传统思想文化一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本文将具体分析加强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学生思想发展现状
  (一)外向型经济下思想观念的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外向型的经济对学生思想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中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社会思潮在多元化的发展中逐渐走向更深层次的扩散,这里不乏大量的优秀社会思潮涌现,但难免有大量的不良思潮和不健康思想侵入学校冲击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涉外企业等管理模式下的西方管理制度渗入中国企业,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盲目崇洋心理,收入待遇等物质化的观念逐渐侵蚀学生的思想,传统理想和信心发展方向过早地被社会物质化的思想取代,外国品牌也受到学生青睐,爱国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渐淡化,这是外向型经济给学生思想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是当前学生接触较多的平台,也是学生获取信息存储信息的重要环节。然而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比如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的存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学生模仿网络行为构成犯罪。
  二、加强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前思想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难题和挑战
  当前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长时间的压制可能造成学生的思想道德偏差。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正处于有叛逆心理的青春期,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则极有可能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误入歧途。这一时期的学生并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因此学校便成为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但在学校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又面临着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学校的思想教育方式较为传统,不能满足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方式较为古板、呆滞,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教育课是无所谓听与不听的课,是睡觉课,由此可见当前学校思想教育的窘境。二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与教师关系不融洽,与教师交流甚少。当遇到挫折和麻烦时没有可倾诉对象,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进入心理咨询室将个人情感暴露于陌生人面前。除却家庭和学校因素外,学校思想教育还面临着网络难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旷课上网现象在中职院校屡见不鲜。网络世界较为复杂,并非所有的网络信息都是健康无害的,黄色、暴力等不良因素都会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当前学校思想教育的弊端
  尽管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不少学校的领导层和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意识到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极大挑战,也正努力寻找解决的策略,但当前学校思想教育仍然存在以下弊端。
  1.思想教育课没有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学校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上,如何提高学校升学率、就业率和在学校竞争中脱颖而出上。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涌入,企业或者个人投入学校建设,为了尽早回收成本,学校领导层或者学校管理者的重心都在资金上,忽略了思想教育建设的重要性,再加上学生和教师普遍只重视学术和学习,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对学校管理者还是师生来讲,都明显弱化。
  2.学校思想教育缺乏执行力。当前学校普遍存在“重经济、学术次之、思想政治教育再次之”的现象,思想教育工作虽然一直被提出,但真正到了实施阶段又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使得加强思想教育只是喊喊口号,并未真正付诸行动。学校思想教育主体的思想德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待遇和工作福利也较其他学术教师低。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提高自身能力或者进行学术研究上,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关心不够。许多时候学校或者国家硬性规定的思想教育任务往往只是走过场、搞形式,并且这样的形式和过场也不多,在“官本位,形而上”的高校管理模式下,对思想教育工作的不重视自然降低了思想教育的执行力。
  3.教育方法传统守旧,缺乏新意。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扼杀,虽然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普及,不少学校已经引进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但这些都仅仅局限于学术性课堂上,思想教育课堂仍旧被忽视,开展思想教育仍采用老方法、老教材、老方式。当前的思想教育沿用了几十年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可否认这些思想具有广泛性和延续性,并且是思想文化精髓的结晶,这些思想我们不能抛弃,但是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我们不能仅仅用传统的思想眼光看世界,而要从当前新的时代内涵出发,从国际形势及我国国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需要在思想教育中得到贯彻,为思想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另外,思想教育模式和方式也不能因循守旧,而要敢于突破创新,从而才能适应“80后”、“90后”乃至“00后”的价值观和思想需求。
  面对社会转型,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和社会波动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当前学校思想建设尤为重要。伴随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计划经济时代产业结构的后遗症逐渐显现出来,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及社会矛盾越演越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造成思想误区。综上所述,思想教育在学生成才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发展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点工作。虽然当前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但相信在未来伴随着思想教育的改革,思想教育会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强化。
  
  参考文献:
  [1]陈延斌.德育良性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新途径.道德与文明,2005.6.
  [2]唐炜.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体系建构的核心.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4).
  [3]史玉英.论加强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大众周刊,2001,(35).
  [4]张永光,李力.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及功能的探讨.学周刊:A,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