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探析

2012-12-31 00:00:00王娓娓
考试周刊 2012年32期


  1.前言
  学校具有较多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的独特优势,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所以更能适应周边健身群众的需要。由此看来,学校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不但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消费群体,而且学校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有助于全民健身的实施和学校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减轻国家和学校经济负担的一种渠道。
  2.学校体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现存主要问题
  2.1学校领导对体育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事业主要以福利体育为主导,把福利体育与免费体育画等号,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兴办,完全否定了体育的商品性,造成了投入多产出少的局面。这样的结果,一是加重了国家财政经济负担,二是制约和阻碍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校领导是决策者,对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起关键作用。据了解,若校领导重视体育教学及体育建设方面投入,其校体育活动开展就丰富,体育资源利用与开发就越好。反之,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就会受到制约。
  2.2场馆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场馆设施是目前我校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及开展有偿体育服务活动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尤其是体育馆。很多学校体育基础设施较为简陋、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缺乏应学生和对外服务需求但投入不多的项目,比如:健身房、桌球室、桥牌室等,在学校开展更多体育项目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2.3学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
  2.3.1有偿服务形式单一
  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是学校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一种体现。很多学校的体育资源的有偿服务的形式单调,仅限于对外租借场地器材这种低附加值的服务形式,而像提供专业健身指导,举办各类体育项目培训、体育冬夏令营,承办各种比赛、大型会议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形式目前比较欠缺,不能满足学生和外来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
  2.3.2新旧管理体制并存
  在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我校体育场陈旧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新的管理体制尚未成熟,新旧管理体制并存。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在一定的时期内表现得很突出,导致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行模式不科学,管理员存在“等、靠”和观望的心理,很难吸引社会上的体育消费,造成配置不合理、损耗和浪费较大,大部分学校的健身场所除了教学之外大都被闲置,寒暑假更是如此。而社会上喜爱健身娱乐的人员却往往因为社会健身场馆不足或收费昂贵而无可奈何,这种供求矛盾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和实施。
  3.对策及建议
  3.1转变观念,调整管理模式。
  改革发展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着手,学校体育资源要做到合理利用与开发,顺应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就要改变以前“等、要、靠”的被动思想意识。对于体育场馆建设的市场化,学校有土地资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赞助、资助和共建等筹措方式,以冠名、经营权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企业或个人参与,以此加快学校体育场馆及设备的建设与更新。学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市场化,可以采用承包租赁和俱乐部制的方式,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政策干预,让个人或有关部门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的市场化,可以实现不同群体、不同形式的多元化服务。向个人、单位、社会团体提供体育培训和承办赛事等体育服务;还可以满足社会通过举办活动进行媒体宣传的需求、其他行业的咨询培训、大型会议等,并通过举办这种大型活动招揽广告,实现体育场馆的较全面市场化。
  3.2根据市场需求,挖掘自身潜力。
  针对学校固定的学生和教师群体,培育学校市场应在教学、训练课余对师生有偿开放体育场馆,对不同水平和需求的师生举办相应的体育项目兴趣班,或者以俱乐部会员制等多种方式满足师生对健身爱好的需求。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解放思想,树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除了培育学校市场外,还应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并开发社会场馆无可比拟的学校优势,则对学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成集教学、健身、体育产业为一体的新型体育中心。
  3.3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师生和群众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并依据市场化价格制定出学校的运作价格;利用学校体育教师的资源之便,配备专门的体育指导员;成立体育场馆协会,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提出建议和实施监督;制定场馆使用条例,对场馆的经营、使用做到有规可依;场馆经营所得部分收益可继续用于项目拓展、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体育产业化开发经营。
  3.4加大宣传力度,开发潜在的消费群体。
  在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的形势下,学校应建立有着自己高水平队伍并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特色体育项目,并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使其成为一个招牌;引导不同需求的人们对健身消费观念的理性价值判断,以此刺激和发掘潜在的消费群体。
  4.结语
  学校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可以减轻国家和学校的经济负担,弥补社会性健身场馆的不足,满足周边健身群众对健身场馆和服务的需求。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针对自身特点,转变思想意识,调整管理结构;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培育学校市场和挖掘自身潜力;加强与媒体合作,开发潜在消费群体;尽可能使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互补与互动,达到教育、经济、社会三方面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理想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冰,杨双燕.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运行的产业化模式[J].湖北体育科技,2009,01.
  [2]黄平波.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08.
  [3]王明建.学校体育产业走向市场化的思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08.
  [4]陈祎,赵添添.高校体育场馆的商业运作现状及开发对策[J].牡丹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5]盛昌繁.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