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

2012-12-31 00:00:00黄佩
考试周刊 2012年32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理念有如下表述:“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因此,高中科普文阅读不仅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当今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深刻地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故而科学文化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阅读科普文章,接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念,正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一个生活在当代社会的年轻人与科学完全隔膜,作为思维工具与文化载体的语言及其学科与科普文教学疏离,是很难想象的。因此,科普文阅读教学对于我们培养学生弘扬科学精神、反对伪科学,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对科普文本身特点的认识不足,对科普文阅读与文学阅读及其他实用文的区分不清,在科普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偏向:一是把对科普文介绍的科学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整堂课传授科学知识,老师旁征博引,学生联想丰富,使语文课变成了科学课;二是完全抛弃文中的科学知识,大谈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甚至把文本肢解成考试中的语言训练材料,还美其名曰教材就是一个例子。这样一来,不但使知识性和趣味性浓厚的课堂教学变得干瘪、枯燥、空洞、索然无味,而且使编者精心选择的文章及课程设置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其实,科普文有它自身的特点,它重在传播科学知识,介绍科学方法,是实用性质的,因而科普文语言就是一种实用语言,有简明、准确的特点,在结构上讲求逻辑的严密。因此,它与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区别。文学作品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是审美性质,因而语言更富情感,更形象,有韵律感,且有的含蓄婉约,如诗歌、散文,而且结构形式多变,以最佳表情达意为主,不拘一格。因此,科普文阅读教学就应以获取信息、培养科学理性为目标,培养学生实实在在的阅读能力,即从对词句的理解到段篇的综合归纳概括,再进行分析和理解,达到思考感受认识的认知过程。指导或备课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就是寻找和确定信息区域,筛选信息,然后概括归纳、把握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而不是像文学作品的教学那样,以熏陶情操,丰富人文体验为目标,通过品味语言,鉴赏写法,了解作者情感态度,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对学生人生的意义,且对文本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坚决反对千人一面,以起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
  当然,尽管科普文隶属于实用文体,但它与其他的实用文相比,如新闻传记等,在文体特点,构成要素、社会功用语言特色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教学中就要体现出这种差异来。在新闻传记的教学中,要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新闻传记的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方面。而科普文则需要客观冷静科学理性。在语言方面,一般实用文语言简明平实,但科普文通常走的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路子,语言平实,简明不是没有,但更多的不是“平实简明”所能涵盖的,例如《动物的游戏之谜》一开始对于动物游戏的描述,生动而形象,引发读者的思考;《宇宙的边疆》中比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的运用;《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关于“鲤鱼科学家”的幻想的描写等读来妙趣丛生,逸兴横飞,其生动形象是某些文学作品所比不上的,有许多的文学因素在里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体会语言是怎样跟内容结合的,表达了怎样的看法,有怎样独特的风格。
  既然科普文有其独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对其准确定位。从形式规范,内容客观,作者的自我感情这三方面着力,即围绕实用、科学、人文三方面展开。语文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思想、有精神,亦即“铸魂”。人是高级动物,思想较复杂,没有“精神”不行,但只有“精神”也不行,人文讲多了,科学理性缺乏,似乎是语文课,但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当今和平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信仰危机,各种思想泛滥,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在“科学”的外衣下,各种谎言、骗子大行其道,如果没有理性的思考,对学生的身心将产生极大的伤害,因此,科普文阅读教学,既是审美教育,更是审智教育,它能帮助我们给予学生一双辨别真伪的眼睛,去观察这个社会,明辨是非,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规划自己的人生,如《宇宙的边疆》告诉我们宇宙是广阔无垠、永恒存在的,人是渺小的,生命是短暂的,对宇宙只能探索和利用,是不可能改变的;《动物的游戏之谜》告诉我们,这个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它也是动物的,所有的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的主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则告诉我们,人类观察角度的局限,影响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换个角度思考,世界更奇妙。当然,科普文兼实用与人文于一体,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如:《动物的游戏之谜》,作者提出的“四种假说”是建立在观察、猜想、实验、结论的基础上的,每一种假说都不是凭空猜测,妄下结论,说明科学需要反复论证,才会有正确的结论,从否定、质疑、探究中,得出新的结论,说明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宇宙的边疆》讲解了宇宙的构成,也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思考;《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明科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所有这些,都倾注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科普文阅读教学要紧紧围绕实用、科学、人文这三个指向,才能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高考中增强答题能力,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在教学中应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