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关系到人文修养的培养,只有对古今中外优秀的历史文化有广泛的了解和深厚的积累,对文学、艺术、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兴趣,才能去探索各个领域的秘密,才会拓宽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锻炼、培养写作的技能。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阅读能力作为基础的地位更显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占用的课时多,所耗费的精力最大。然而从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来看,阅读教学的情况是最让学生发愁,老师担忧的教学内容之一。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反复训练以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基本上理解课堂的内容,但不是拼命去学习那些死知识。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开阔眼界,积累语文知识,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能力。而那些其他学科成绩很好,语文却不行的同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只注重课堂上的所谓“精练”,却忽略了适当的课外阅读,读死书,不善读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证明,兴趣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课前预习。在上语文阅读教学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并查阅文章相关的背景及资料,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以备课上交流。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调动他们上课时发言的积极性。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课堂情景演练。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教师应改变那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活跃课堂的气氛,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可以直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这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中的知识,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把阅读跟生活紧密相连。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把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跟角度去理解、领会文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三、注重创新设计。
“提问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往往是一堂课提出的问题满天飞,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是对课文的主旨、内涵却很少能深刻把握。提出的问题过多,导致学生很难从文章中筛选重要和有用的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并参照近些年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以下要重视和注意的内容。
1.虚拟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能否积极思维并探讨。虚拟提问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的开始。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来,才能使语文课上得有内容、有意义。
2.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起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意义,吸收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仅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1.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刻地理解整个文章。通过整体领会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精读、细读。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对文章的各段进行精读细读。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段论述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表达出来的,学习段落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比拟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
3.泛读的学习方法。语言是一种工具,是我们与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语文学习源于生活,我们要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的生活周围如电视作品、影响资料、流行歌曲的歌词等都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语言。我们要教会学生从这些方面汲取语言方面的精华。当然在汲取精华的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批判语言糟粕,避免不良语言信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树立整体观念。不能单独地把字、词与句子、段落甚至课文割裂开来考虑。因为这些字、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背景下才具有特定的含义。至于划分段落和层次,也是为了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以上是本文对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的探讨,只有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美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