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象征手法

2012-12-31 00:00:00李芳芳
考试周刊 2012年32期


  一、爱伦·坡的小说与象征
  艾德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批评家。他小说充满了神秘感、恐怖感,历来受到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推崇。坡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挖掘读者自身想象力并唤起读者心灵的恐怖,引领读者走入神秘的深渊。坡的小说被称为“象征主义戏剧”,通过典型的气氛与情节描写,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感情,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艺术欣赏者会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以简练、形象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感情。
  在坡的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灵活多样,他不仅用象征构思整篇作品,而且对作品中某个具体对象、概念也运用象征的手法,使整个作品寓意丰富,耐人寻味,充满神秘的恐怖气息。《厄舍古屋的倒塌》被评论家称为“爱伦·坡象征手法运用得无懈可击的短篇小说”。
  二、象征手法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应用
  1.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
  《厄舍古屋的倒塌》讲述的是罗德里克和玛德琳两位极为相像的孪生兄妹走向死亡的故事。在阴森凄凉的厄舍古屋,住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末代贵族兄妹罗德里克·厄舍和他的孪生妹妹。罗德里克因精神错乱而总感到生活在恐怖之中,妹妹玛德琳小姐也因患不治之症而病死。她死后,被哥哥和他的朋友(叙述者)置放在地窖里的棺材里。此后罗德里克变得更加焦躁不安,异常恐惧,犹如惊弓之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妹妹裹着血迹斑斑的尸衣从棺木里爬了出来,猛地拖住了自己的哥哥。兄妹二人同时倒地身亡。此时,那座阴森可怕的古屋也骤然坍塌。
  坡用象征的手法构思全文,将房屋与人物融为一体。故事的两条主线:厄舍古屋的倒塌和厄舍兄妹的死亡互为隐喻,相辅相成。厄舍一家与古屋十分相似。古屋年久失修,腐朽不堪,摇摇欲坠;而兄妹两人行为怪异,精神紧张。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兄妹二人同时倒地身亡。接着,那座阴森可怕的古屋骤然坍塌。古屋与其主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两者的灭亡互为隐喻。
  故事的两个主人公罗德里克和玛德琳是极为相像的孪生兄妹,他们是“同一个灵魂的两副躯体”。在这个故事中,这座房子象征着一个躯体,罗德里克兄妹就是其中的灵魂。他们(包括房屋)日渐衰败,而其中一方的崩溃就象征着二者共同的毁灭。罗德里克的神经过分紧张,备受恐惧的折磨,处于身心交瘁的状态之中。“他怎么也克制不住自己那因神经过分紧张而引起的习惯性颤抖”,“他时而生机勃勃,时而抑郁寡欢”。他的神经系统就和那座古屋一样,也出现了裂缝,随时都可能崩溃。他的孪生妹妹玛德琳小姐容貌和他很相似,她自始至终未曾开口说话,在大部分的故事中,她也未露面,就像一个幽灵,在房间的远处悠来荡去,令人不寒而栗。她是罗德里克的最爱,更是他的灵魂,也可以说就是另一个罗德里克,她晕死过去,并被放入棺材也就预示着罗德里克的死亡。
  2.用象征手法描写景物,创造恐怖气氛。
  死亡、恐怖的气息弥漫着整个故事,小说中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使读者更觉得毛骨悚然。从古屋周围萧索环境到古屋内部的陈旧陈设,无一不寓意深刻,激起读者的联想,引领他们陷入恐怖的泥沼。叙述者初到厄舍古屋,他描写了阴沉的天气,萧索的狂野,荒凉的墙,还有心里不由自主升起的悲凉。古屋虽十分完好,但他感到古屋的每一块石头似乎都要粉碎。仔细看,古屋的石头墙已变色,隐隐约约一条裂缝从房顶一直延伸到墙根,消失在死水池中。裂缝及似乎粉碎的砖块预示着古屋岌岌可危,即将倒塌,象征着精神焦虑的厄舍主人终将走向灭亡。叙述者一走进这座古屋,便描写室内天花板上的花纹、黑色的挂毯、黑色的地板、破残的家具,这一切给故事营造了阴森恐怖的氛围。黑色是邪恶和死亡的象征。坡犹如一位画家,用黑色把一幅阴冷凄凉的画面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给故事打上了灰暗的底色。
  超自然的恐怖也是爱伦·坡所刻意追求的。坡运用象征手法把无生命的物体描述得栩栩如生,赋予他们超自然的特性,目的就是要利用这一超自然的成分使得故事更加神秘恐怖,扣人心弦。如叙述者说:“整个古屋及周围的地区笼罩着一种特有的气氛。”古屋外表生满了苔藓,屋檐上蜘蛛密布,古屋虽十分完好,但他感到古屋的每一块石头似乎都要粉碎,只不过有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把这些石头联系在一起,使之不至于坍塌。他所描述的屋内的物件——屋顶的雕刻、墙上的挂毯和纪念装饰品都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使人产生“幻觉”。房屋的主人似乎也受到了超自然现象的影响:他对自己所住的古屋有一种恐怖心理,他总是心神不宁,从不敢在这里到处走动,那灰墙、角楼和古屋周围惨淡的池塘,都给他的精神造成极大的压力。主人的恐怖感强烈地影响了叙述者,屋内令人压抑的家具,还有“热气上升时形成的风”,“在墙根游动”,使他感到了超自然的恐怖。这里,爱伦·坡赋予故事超自然的特性。超自然的现象象征着死亡。死亡无时无刻不笼罩着古屋。文中对超自然景象的描写不断地使读者感受到恐怖、死亡的气息。
  3.用象征手法深化主题。
  死亡是坡钟爱的主题之一。《厄舍古屋的倒塌》描述了罗德里克和玛德琳这对兄妹的死亡。在故事中,坡把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在读者面前,他运用了绘画、诗歌、音乐等形式,并在故事中套故事,把读者带进厄舍古屋。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是为了起到缓解紧张气氛作用,其实它们与《厄舍》的故事都有相似之处,作者是在用象征的手法烘托死亡这一主题。
  《厄舍》中所描述罗德里克的绘画既吸引人,又令人畏惧。其中有一幅不大的画,画的是一个地穴坑道的内部情景,一条白色光滑而无止境的隧道,深深地埋于地底下,不见任何出口,整个画面沐浴在可怕而怪异的光亮之中。其实,这幅画描述的就是厄舍古屋,它不仅烘托出了古屋的惨淡、阴森及可怕,而且加深了读者对古屋的恐惧感。
  故事中的诗歌的题目是《闹鬼的宫殿》。读者会发现诗歌与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诗歌中的“鬼宫”即是“厄舍古屋”,“曾经有一个庄严美丽的王宫——多么辉煌——瞧它昂首挺胸。”这是对厄舍古屋辉煌过去的描述。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屋与主人一道衰落了。“邪恶的势力,驱动悲郁之气,袭击了皇家的领地。”这正是厄舍古屋的现状的写照。爱伦·坡借用诗歌表现厄舍古屋的阴森恐怖,走进古屋就是进了鬼宫。诗表面上是对照王宫在前后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而实际上前两节讲述了宫殿的恢宏壮丽,隐含了厄舍府邸的辉煌历史;中间两节描述了宫殿里歌舞升平的景象,隐含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的幻想和厄舍府邸早年的景象;最后两节描述闹鬼的宫殿辉煌难在,美好往昔成为“模糊记忆的故事”,暗指厄舍古宅的破败现状和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的无奈与失落。这首诗就是罗德里克为自己做的一首挽诗。
  音乐也是爱伦·坡有意设计的,那“狂想曲”、“六弦琴”、“那触景生情的冗长悼歌始终在耳边”,“那怪诞的曲子”使人心里充满恐怖,叫人难以忍受。爱伦·坡通过对这些时而怪诞、时而哀怨的音乐的描写达到了烘托恐怖、死亡主题的音响效果。
  故事中的故事同样与主题紧密相连。在那个狂风骤雨的夜晚,叙述者与罗德里克都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无法入眠。为了分散罗德里克的注意力,缓解他的恐惧心理,叙述者给他读《疯狂的特里斯特》故事。他读到英雄特里斯特无法进入道士的住地,于是,他“举起狼牙棒……一时间空洞里发出干木头的破裂声”。这时厄舍古屋内传来一声与故事中所描述的干木头的破裂声相似的声响。接着,他又读到,勇士进门后,只见一条巨龙,他举起狼牙棒与巨龙搏斗,巨龙发出嘶哑可怕的刺耳的声音。读到这里,叙述者又听到了与故事中描绘的巨龙一样的“嘶哑的尖叫声”。后来,叙述者又读到“巨龙死尸的面前,银盾当啷落地,发出巨响”。故事中的三声巨响与厄舍古屋内的巨响声相吻合。这声音正好是玛德琳小姐砸开棺材,嘎嘎地推开铁门,在地穴通道中行进,来到房前的声响。玛德琳小姐就是那条巨龙的化身,魔鬼的象征。在这里,故事中的《疯狂的特里斯特》故事与《厄舍古屋的倒塌》故事融为一体。两个故事相互映衬,达到了完美统一的境界。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的运用都是坡为追求恐怖效果而精心设计的,他完美地把它们糅合在故事情节里,并以此烘托主题,达到恐怖的效果。
  三、结语
  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坡灵活多样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不仅构思出了精妙的故事情节,而且描绘出了恐怖阴森的画面,更深化了死亡这一主题。通过象征,坡找到了挖掘人类黑暗灵魂深处的办法。在坡之前,还没有哪位作家如此灵活地运用象征,这一手法的运用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寓意和不确定性,充满了奇特的魅力。正是由于他开拓性的创作,现代派作家不断地从他的作品里汲取养分,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陈良延,徐汝椿.爱伦·坡短篇小说集[C].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
  [2]唐松波,黄建森.汉语修辞格大词典[Z].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3]虞建华.20部美国小说名著评析[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
  [4]于薇.坡小说中的悬念与象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