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新加坡的教师培训
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及培训的道路,比我们的要直接、明确。一名新教师从教不久,学校领导就明确告诉其职业生涯的三种选择:①教师—成熟教师—资深名师;②教师—主任—校长;③教师—科研实践—教育理论专家。学校也早早地把教师划分成几类:资深教师方向的、科研方向的和学校管理方向的,然后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由专人负责,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这也是新加坡教师培训及教师专业发展有别于我国的一个明显特征。除此之外,学校还会通过每年的考核评价,发现、引导、鼓励教师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新加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每位教师都比较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工作中能够有效发挥自己的长处。
新加坡的教师培训大致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政策支持,制度保障,计划推进
1.新加坡教育部规定教师在职培训时间为每年100个小时,给予每人300新元的培训津贴。允许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选择。
2.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2001年,教育部推出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即以教师的不同特长、能力和志向来确定不同的教师职业发展轨道。教师发展有三种专长轨道——领导轨道、教学轨道、高级专业轨道,这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3.增加师资(即增加学校教师的编制),给在职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政策允许学校方面可以减少资深教师的教学班数目,让他们有精力指导新的教师。教育部为每所学校配备一位了解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需要的教师指导员,由科主任或资深教师担任,负责为教师制订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
4.为教师在职培训提出更为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教育部请专家对新教师、资深教师、部门主管等不同层次教师所需的重要技能进行整理、归纳并系统组织培训。对培训对象需求的研究和细化为保障培训效果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二)培训途径多样化
新加坡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了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培训机构,以满足各种不同培训的需求,让培训更具针对性。
1.国立教育学院的培训。①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提供高一级的学历进修课程培训。一名大学毕业的教师有机会用5年的时间完成硕士课程,并在接下来的10年取得博士学位。目前新加坡每年约30%的在职教师参与教育学院提供的培训课程和专业文凭课程来实现专业的持续发展。②为主任设置合适的培训课程。每个学校的科主任、部门主任上岗前,需要在国立教育学院进行4个月的脱产专职培训,学习的必修课程有法律法规、教育行政领导力等,此外还有更多的课程供选择,如教育统计、如何辅导教师、教育变革的管理等课程,为主任上岗做好职前培训。③为校长设置合适的培训课程。新加坡的校长经过教育部高层长官面试后,在上岗前必须到国立教育学院去上一门领导发展课程,课程为期9个月,之后要跟一名校长在校实习1个月。课程完毕,经过讲师与督学考核,合格后才被派去当校长。
2.教育部教师培训中心的培训。新加坡教育部属下有一个教师培训部门,专门负责教师培训的相关事务。他们根据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设定合适的培训课程。每年年初会印发一本当年的培训课程手册寄到各学校,里面详细罗列着一整年的课程名目、纲要、上课地点、日期、时数。课程包括各科教学法、课室(即课堂)管理、辅导学生、时间管理、与家长沟通、多元智能、创意教学等。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时间上的配合,选择三至四门课程(在教育部规定的1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内),告诉学校的主任,然后自己向教师培训部门申请。获准后,相关部门会通知。若届时不能出席,要预先写信通知,以便把学额转给别人。若是无故缺席一天,会收到警告信,相关部门会通知校长。
3.以校为本的培训。新加坡每所学校在年底会计划下一年的全校性培训目标。订立培训目标时会根据学校短期或长期发展目标的需要,让全体教师接受二至三项培训。此外,还会根据教师个人的需求量身定做特别培训课程。
(三)培训内容多元化
1.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培训。针对华文教师,会为他们开设听力与说话技能教学、作文教学法、创意教学法、课文编制和教学策略等培训,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水平提供专业帮助。从科学教师的培训课程安排来看,主要有:①通用教学技能及个人素质提高;②科学教育技能;③科学知识内容;④技术课程。这为每一名专业的科学教师提供了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
2.与工作有关的非专业学习。为了帮助教师能够更自如地开展自己的教育工作,在职培训除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培训课程外,还为教师提供一些非专业的课程学习。如开设了外语、学生心理、课室管理、团队协助、教学技艺、电脑培训等内容的课程。这些培训内容具有实用、应急的特点,也是教师在职培训的一部分。
3.与自我人格发展有关的学习。新加坡的教师在职培训还特别重视教师人格完善的培训,特别是人际沟通、交往方面。这些课程的开设让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不断超越自我,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支持。还有对教师学习态度的深度认识、教师为什么需要学习等,会提供专门的课程辅导。这些内容都是目前我国教师在职培训非常欠缺的。
4.教师个人爱好与兴趣的培训。学习唱歌、跳舞、插花、绘画、瑜伽等,也是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因为新加坡政府认为个人修养可以影响一名教师,兴趣爱好可以丰富一名教师。这些非专业的课程学习可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增加教师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教师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工作。目前我国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在某种层面上来看就是由缺乏个人心性的修养以及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调整工作的压力所致,因此这些培训内容也值得借鉴。
5.实施“教师实习计划”。为了扩大中小学在职教师的视野,让教师拥有另一种工作体会,然后以全新的观点回到学校教书,新加坡教育部2004年年初推出了非常有创意的“教师实习计划”。此计划的具体做法是:教育部建立与私人机构、公共机构和国家卫生保健机构的一系列联系网络,以提供给教师到这些机构实习的机会。目前有几十家机构提供实习机会。除了在本地实习,还提供给教师到国外实习的机会。实习计划最短一个星期,最长可达一年,一般是三个星期左右。如果教师利用学校假期外出实习,教育部将支付最多四个星期的全薪。“教师实习计划”为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带来一种全新的思路与模式,让他们跳出自己熟悉的范围,看到工厂、商场等其他行业的竞争,深受欢迎。
(四)培训方式灵活有效,培训组织以人为本
除了我们熟悉的报告和讲座,新加坡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有更多灵活的方式,如各种主题研讨、校群分享会、个别辅导、课题研究和实验等。这些培训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量结合实际教育教学需要,符合教师的学习心理。为了教师更方便进行学习,还开展了网上教学。
新加坡教育部和学校除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培训课程外,考虑到教师在忙碌的工作外还需要继续学习,身心是有一些疲劳的。因此,每次培训都安排得很温馨:负责组织培训的单位会把培训的时间和地点附在课程的后面,提示可乘坐的巴士和地铁以及自己驾车的行车线路;提醒教师事先准备好与培训相关的学习用具;每次培训都会备有茶点。在培训的间歇,大家在一起喝喝咖啡和茶,吃一点小点心,彼此之间聊聊,场面温馨,环境舒适,真正做到人性化的贴心服务。
(五)新加坡教师培训给我们的启示
1.新加坡奉行“教育立国”“人才强国”,对教育的重视,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际做到。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国防支出排第一位,教育支出排第二位,这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支持。新加坡强调“精英治国”,他们理解的 “精英”,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还包括教师。新加坡认为把精英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是落实“精英治国”的基本要求。遴选教师的标准很高,都是由教育部到大学遴选优秀分子进入教师队伍,候任教师都必须经过大学的教育学院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后才能上岗。而且,国家有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以确保教师队伍的高度专业化。
2.教师培训有明确的目标。教育部和学校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保障培训计划的有效推进,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多元化的培训内容、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再加上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以达到培训目的。教师培训既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又关注到教师的个体差异,既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又考虑到学校教育活动实践。更难能可贵的是考虑到教师的个人爱好与兴趣,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亲身体验各行业的工作情况。可以说,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新加坡教育部及学校可谓动足脑筋、不遗余力。
3.缺点。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但对新教师而言,在对基本的教学技巧及教育方法尚不能十分有效把握的情况下(一般由职初教师到较成熟教师要经历5年以上),过早地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些勉为其难。即使有些人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今后无论走领导轨道或高级专业轨道,都会给人以教学功底不扎实的印象。这对教师长远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停笔而思,回顾新加坡建国以来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明感受到新加坡教育紧紧追赶时代步伐,在不断地警觉和检讨中超越了自身。新加坡教育的严谨认真的管理模式、能够战略性地应对未来变化,不懈地为未来的教育勾勒新的蓝图,并牢牢抓住人才这个“杠杆”来“撬动”新加坡的未来。当然,新加坡教育也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不足之处。愿自己的观察和浅悟可以帮助国内同行了解一些新加坡值得借鉴的做法,在借鉴与反思中寻求推动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魔棒”。
(责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