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基辛格搭档内幕

2012-12-31 00:00:00董鼎山
美文 2012年21期


  董鼎山
  1922年出生于宁波,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1947年赴美,先后在密苏里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曾任报刊编辑、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国际笔会纽约华文作家笔会会长。著书多种,出版了《纽约客书林漫步》《西窗漫记》《留美三十年》《纽约文化扫描》《董鼎山文集》等二十多本著作。
  近数十年来的美国政治人物中,中国内地民众所最熟悉的两个名字当是尼克松、基辛格。两人都曾数度访华(尼克松甚至在因水门丑案而辞职后仍受中共欢迎)。这两人促成的中美复交乃是二十世纪一件世界大事,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抵达北京机场与周恩来握手情景经由电视广播全球,成为重要新闻。
  那时的白宫国际安全顾问基辛格预先曾秘密经由巴基斯坦飞入北京筹备总统访问事宜。消息透露后,外界一向以为美国总统突然要与中共交好乃是基辛格献计结果,其实那是尼克松自己的主意,他以为在当时政治气氛中要与中共交好,共和党总统较民主党总统更能取得民意支援。
  基辛格后来升为国务卿,直到尼克松几乎被国会弹劾而辞职为止,一直是总统所最依靠的亲信。我们对此两人间关系的微妙,常深感好奇,现在一本新书的出版当能帮助我们了解两人间互相猜疑、互相嫉妒、而又互相依赖的多年交情。新书名“尼克松与基辛格:权利的伙伴”(Nixon and Kissinger: Partners in Power),作者罗勃·达勒克(Robert Dallek)乃是以写作总统传记出名的作家,以前写过罗斯福、约翰逊、甘乃迪、里根四位,这次是第五部论总统的书。他所取的材料主要来自国家档案馆所藏的基辛格电话记录,共二万多页,花了不少阅读时间。他把两人间的关系称之为:“匹敌的伙伴”(Rivalry Partnership),一面互相依靠,一面又互相争取在传媒方面出风头。
  当时他们所要应付的国际危机众多:如何获取越战的胜利;如何缓和与苏联的关系,如何计划与中共接触等等。都需要长时间的讨论争辩,两人在私下不断指摘对方的神经质。在这类又恨、又爱、又妒的情绪下,尼克松会故意在基辛格面前随便发出嘲笑犹太人的言论,看看后者有何反应,而基辛格一面在尼克松面前阿谀奉承,一面又向记者们夸耀自己的功劳。
  除了国家档案馆的基辛格电话记录以外,达勒克也收听了尼克松在白宫办公室的谈话录音,查阅了当时白宫幕僚长H.R.哈尔德曼(Haldeman)的日记,采访了基辛格和他当时的副手阿力山大·海格(Alexander Haig)与斯哥克劳夫特(Brent Scowcroft),以及其他许多尚活存的尼克松时代人物。长长的七百页书共有一千三百多个脚注。内容的丰富令读者神往,但我最感兴趣的是两人私下谈话。当越战期间美军在一农村(My Lai)残杀妇孺的新闻传出后,尼克松大为不悦,把新闻记者责骂为“那些污秽讨厌的纽约犹太人”。而基辛格则向下属与记者们简称自己的上司为“那个疯人”“那个酒鬼”“那个笨脑袋”。
  平心而论,尼克松在外交政策方面确有成就,布什总统不能与之相比。但他处理越战的失败,也立即令人想起当前的伊拉克局势。有关尼克松与基辛格的书多得很,但是达勒克是在当前对伊拉克局势悲观气氛中写成此书,因此特别有意思。他写道:
  我相信,对于伊战是否明智、美国如何能解脱,退出伊拉克;中东问题与以色列、巴勒斯坦之争;美国与中俄的关系,以及总统是否专横独断等等论争,我们可以在尼克松基辛格间关系和他们如何使用权力的文字语境中来取一个新鲜的看法,也许有用。
  与以前已出版的几本传记不同,达勒克几乎以心理分析的方式来描出这两个性格复杂人物心理外交事务时的肖照。他们的个人特性,他们的竞争好胜,他们的偏执多疑,他们对权利的控制的饥饿等等,实在都影响了他们外交政策的决定与实现,如上所述,他们在论争时经常发生意见,为了泄气,不免在背后向下属互相指摘侮辱对方。
  他们都自以为是外交政策现实主义者,可是他们所犯的错误几乎相似于布什政府“牛康派”所犯的错误。这两位总统都是专横独断,想扩充总统的权力,都不信任在野的外交专家,在决策时不走常用的路道,也不顾国务院与CIA专家的意见。两个白宫都逐渐处在孤立状态中,引起人民不满。他们要改变世界的雄心也无可实现。
  达勒克虽然认为尼克松基辛格合伙确有一些被人称道的功绩(例如与中国复交,与苏联和解),但仍强调地指出,他们的野心与傲慢态度歪曲了他们对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智利情势的了解,而产生不良决策。尼克松不顾国务院与国会专家的意见,在外交政策上往往自作主张。例如,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他趁国会议员圣诞假期之时,下令大规模轰炸河内与海防,一面得意地告诉基辛格:“在此时发号施令的妙处之一,是不必商榷国会。”他的忽视国会的做法令人想起今日的布什。
  民间反越战情绪越来越高,尼克松民意测验评价大降,战地司令警告总统,“战争已好似成为无底洞。”达勒克写道:尼克松基辛格还是“坚持决意,相信加施军事压力可以迫使北越就范,而促成自主的南越达到光荣的和平。”他们批评传媒界发布的新闻过分悲观。他们坚称越南民主政府已生效,美军如果撤出,必会引致“不能克服的灾祸”。尼克松当时的谈话正如目前总统布什对伊拉克战争局势的谈话。
  不但如此,尼克松甚至称战争延及柬埔寨造成红高棉的得势,屠杀平民二百万。美国民意相信战争已不能取胜。实际上,早在一九六六年,基辛格两度赴越考察,回来后就感到“美国军力取胜已不可能。”达勒克认为总统与国务卿仍在决意不撤退美军,“直至越南可以独立”。达勒克把那两人的态度做法称为“故意玩弄政治。”他们不撤退越南,乃是因为他们仍在等待一九七二年的总统大选,尼克松原想于一九七一年撤军,但是基辛格向他警告,美军撤出后的越南混乱局势,将可影响总统回返白宫的机会。
  停火协议终于在一九七三年达成。四年前早已在谈判,这四年中有多少美兵、越南、柬埔寨平民的生命白白牺牲!
  达勒克指出,尼克松曾想利用他在外交方面的成就来掩蔽他在越战的失败。后来他又要利用外交成就来防止一九七三、七四年国会弹劾的威胁,达勒克以为那是尼克松白宫“历史中最扰人不安的一段”,他写道:“利用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来影响内政以求达到他的政治目的,乃是尼克松总统期内一贯作风。在水门事件揭露后,国会讨论弹劾期间的总统处政能力,实在值得细细查考。”
  基辛格后来则在回忆录中说道,“到了一九七三年十月,尼克松已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做一贯的领导。”这似证明国务卿当时尚在为撒谎者总统作辩护。
  达勒克的结论如下:
  基辛格至少应该根据宪法第二十五条修正案,与其他内阁人员商榷,暂时中止总统行政权力。如此,他至少可以表明他对国事的关怀重于他对尼克松福利的关怀。但是尼克松白宫行事方式明白显示,基辛格虽可算是处理国家安全的外交能手,也只不过是一个捧场缺陷众多政府的应声虫而已。
  尼克松在一九七四年辞退后利用退休时间著书立说重建名誉。去世后于一九九四年的葬礼中,许多致辞者称赞他的政治手段,外交政策的先见,与冷战的终止。
  至于基辛格呢?他尚健在,曾被数度请入布什白宫提供对伊战意见。我们只能希望伊战终止不会如越战终止的狼狈,读者们可还记得直升机在美使馆疏散外交人员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