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兵团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问题也十分重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纪律严明”的队伍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履行新时期中央赋予兵团新的使命的关键和基础。
一、兵团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257.31万人,从业人员103.50万人,其中在岗职工67.19万人,农牧一线职工46.37万人。新增劳动力就业15万人(大中专毕业2.5万人)。
1.从业人员变化不大,但兵团职工数量不断减少(如图1所示)
2. 兵团从业人员结构情况(如图2所示)
二、兵团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
1.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兵团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团场地域限制,造成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劳动力供需矛盾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还反映在实际需求与实际资源之间是否匹配上。
(1)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快速提升,对技术和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技术条件无法很快与之相适应,企业找适合产业岗位需求的劳动者难,“不少事情没有人去做”和“许多人没有事情可做”同时并存。从近几年招聘会上可看到,存在岗位多、求职者多、能达成意向的少的“两多一少”现象。
(2)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纳转移劳动力,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对滞后。但是,这方面就业潜力很大。面对新的需求,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许多新的工作岗位有待进一步开拓。
(3)在用人和择业观念上,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观念上的偏颇和定位上的偏差。有些用人单位在用人上提出了苛刻的用人条件,不合理地提高了就业门槛;而在求职人员中,对自身就业的条件缺乏正确的评价,择业时挑肥拣瘦,定位过高,甚至对某些职业存有偏见,以致多次错过再就业机会。
(4)在自然环境上不少团场处在沙漠边缘,风头水尾,远离城镇,处于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区域,自然条件差,资源有限等,这些现象加剧了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兵团目前还有5万职工子女未就业,2.4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2.团场职工年龄老化严重,职工文化素质下降
职工年龄结构的顶部老化严重,突出表现在第一代老军垦年龄老化,六七十年代的大部分职工已退休或到退休年龄,每年退出劳动队伍数量较大(如图3)。
而随着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建立,兵团人才流失较严重,而随着兵团历程的发展,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原有的职工队伍素质发生了变 化,第一代农垦职工的退休,补录农牧一线的职工大多来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部分外省流入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生产经验,降低了职工的整体素质。现兵团一线职工初中以下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