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他们写好作文的基础,而且是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宇宙间包罗万象,错综复杂,学生观察的对象大至天地日月,小至虫蚁草木,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教师要善于揣测学生的心理,把握契机,将他们引向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引导他们主动自愿地观察,全身心地投入,以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比如:学生喜欢做游戏,不妨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精彩的游戏,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做游戏,在玩中观察、玩中求乐,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孩子们喜欢户外运动,那么不妨试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的万千气象,发现季节的不同变化、景物的变化。孩子们往往喜欢玩具,况且玩具的种类颇多,各具特点,那么在写这类作文时,让学生把玩具都带来,开个玩具展示会,各自观察自己的玩具并向别人做精彩介绍。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习作练习《我心爱的玩具》,在此次训练中,我大胆进行了尝试,一方面让学生搜集材料观察,另一方面我从同学们带来的玩具中找出一个独具风格的精品“美少女”,为学生作文提供两个选择,减少了难度。我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观察,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她的身高、肤色、头发、眼睛……然后请学生找出她独特的地方。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动手扭动“美少女”的胳膊、腿,想象着摆成各种姿势。我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讲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各抒己见:“像飞跑的运动员。”“她像舞蹈明星。”“她正向我招手致意呢。”“老师,我在她手上放一本书,她正在那儿看书呢。”待同学们讲完心中的想法后,我又将“美少女”平放在课桌上,同学们大声说:“她睡着了,像个睡美人。”从同学们那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可以肯定,观察是本次作文取得成功的重要阶梯。
二、观察要抓住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比如,小乌龟翻身就有它的特点,它先是伸出头颈朝地上一顶,四脚一划,然后硬壳一弓,身子便翻过来了。又如,长在墙上的爬山虎的脚就与众不同,它是嫩红色的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样,长在茎上。小乌龟翻身的样子,爬山虎的脚,便是它们各自的特点。只有观察时抓住了特点,作文才能写得逼真。
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观察本质的能力
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还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在讲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时候,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图形长方体,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教师将学生举出的物体贴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些物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但都是长方体。因为这时学生只看到了长方体的表象,所以还要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要他们从三个方面观察(面、棱、顶点)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然后由各小组报告观察结果。教师将这些数据分别板书出来。教师在肯定了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后,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问学生是否还是长方体。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样就加深了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这时教师拿出正方体教具让学生再观察,并说出现在这个形体与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后,由此引出正方体的概念。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小学生日常接触到家庭、学校、社会中许多有情趣的事情,但大都缺乏有意观察的习惯而未能积累下来,因此,我们要培养他们从周围生活中积累素材,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把生活中自己认为有意义、有趣的、感受深的事物记下来,并把有新意的题材给学生讲评,从而启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作文材料。并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博览群书,在书中善于观察,发现名词佳句,可以写一写、说一说、背一背,摘抄与积累,便于为我所用。并收看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电影、电视节目,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及时写好收看心得。
总之,在观察中只有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地观察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管是学生头痛的习作,还是数学,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