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初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12-12-31 00:00:00吴建文
考试周刊 2012年95期

摘要: 为了了解初一新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我们参照其他地方的心理调查问卷,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修改,分别编制了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调查我校初一年级学生和一个班的家长对孩子心理的了解和辅导状况。学生问卷共发放218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家长问卷共发放35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仔细分析,并且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初一新生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我校心理咨询室自制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家长及学生调查问卷,通过对家庭中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便我们在工作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于2008年9月3~8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编制了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学生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我校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共发放问卷218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其中男孩56人,占55.6%,女孩45人,占44.4%。家长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我校初一年(3)班的学生家长,共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4份。全部数据经EXCEL软件处理。

2.结果

2.1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认为上学读书是为了读书后赚大钱的占差不多一半(44.0%),认为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占36.2%,认为替父母和老师学习的也不少(19.8%);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马上回答的占42.0%,想一会再回答的占47.3%,合共九成,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或者等别人答的只占少数,情况比较理想;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的占91.3%;期末考试时有信心,不紧张的占74.9%,心情紧张和有点紧张的占22.7%,大部分学生应试心态良好,但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有考试压力,心情紧张。

2.2学生情感表露

学生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的情节时跟着流泪和非常激动的占多数(85.0%);和同学在一起,感到快乐的占97.1%;见了认识的长辈主动热情招呼的也占多数(91.3%);家里来了陌生客人,主动招呼(44.4%)和不理睬、怯生(44.9%)的所占的比例差不多,都占比较大的比例;与新朋友在一起,有93.2%的学生能够主动邀请一起玩;受到委屈时为自己辩解的占多数(85.0%),独自生闷气和与人争吵的占15.0%;当被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时,能原谅对方的占多数(72.9%),要求对方道歉的占24.2%,只有2.9%的学生骂对方或反踩对方一脚。

2.3学生社会适应性

在学校做清洁时,94.7%的学生能够认真做;做事不成功时,请别人帮助的约占半数,有28.0%的学生是不服气,再做;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81.2%的学生能够自觉遵守,但也有不少的学生是老师来就遵守或有时违犯(17.4%);竞选干部时,认为我能行,努力争取的占72.9%,但认为当干部要多做事,怕辛苦的占16.4%,认为无所谓和自己不行的分别占6.8%和2.4%;学生到学校的心情是很愉快的占87.0%,认为心情一般、有时烦和不愉快的合占13.0%。

2.4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在对家长的调查中,平时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的占51.2%,不主动的占26.8%,不在意的占22.0%;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的占绝大多数(92.5%),认为一般重要和有点影响的占7.5%;认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家长的影响关系最大的占多数(47.6%),其次是孩子的天性(28.6%)和学校教育(23.8%);认为自己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正常的占多数(80.5%),发展一般的占17.1%,不知道的占2.4%。

2.5家庭亲子关系

在学生的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平时与父母说话多(56.0%),有时有和父母说话的占42.0%,没什么话说的只占极少数;想和父母多说话的占多数(75.4%);学生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的对象是父母和好朋友,分别占45.9%和27.5%;认为父母平时鼓励有时有的占多数(41.5%),认为父母鼓励多的和很少的比例差不多,分别为29.5%和28.5%。

在家长的调查结果中,平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占绝大部分(90.2%),平时不太在意孩子心理健康的只占少数(9.8%);平时很注重和孩子沟通的占多数(77.5%),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偶尔与孩子沟通(22.5%);很了解孩子学习状态和一般了解孩子学习状态的家长所占比例差不多,分别为58.8%和41.5%。

3.讨论

3.1学生学习态度方面。

学生对上学读书的目的差异较大,其中,为了赚大钱的约占一半,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占三成多,认为替父母和老师学习的也有两成;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合共九成,老师抽问才答或者等别人答的只占少数,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比较积极;绝大部分学生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应试心态良好,但也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有考试压力,心情紧张。

3.2学生情感表露方面。

学生情感丰富,容易受到感染,善于表达;与同学、朋友和长辈的交往较积极、主动,但对陌生人有较强烈的抗拒心理,对家里的陌生人不理睬、怯生的学生差不多占一半;被伤害或压迫时,大部分学生能有采取合适行为(例如原谅对方、辩解、要求对方道歉等)进行解决。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采取独自生闷气自我封锁或争吵、骂对方和反踩等过激行为,这需要及时纠正。

3.3社会适应性方面。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做清洁,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但也有一成多的学生是老师来就遵守或有时违犯;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参加班干部竞选的学生占多数,但也有部分怕辛苦,不参加竞选的,有一成左右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或自己不行;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生活很愉快,这对学生的学习有正面的影响。

3.4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方面。

有一半家长平时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另外一半是不主动和不在意;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认为孩子个性发展和家长的影响关系最大的占多数(47.6%),其次是孩子的天性和学校教育;认为自己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正常的占多数,发展一般的也占一部分。

3.5家庭亲子关系方面。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亲密,大部分学生与父母沟通良好,大多数的学生也有与父母沟通的意愿;绝大多数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学习状态也有较好的了解。

4.措施

心理健康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其日后有效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通过此次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原因,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4.1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架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以班主任为基本队伍,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中坚力量,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将课程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4.2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加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4.3发挥学校、家庭的综合教育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目前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主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全面观察学生的言行,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观念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中小学教育.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网.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3]张蕴敏,陈迎春.儿科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分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