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体系,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调整,给不同的学生能学习不同的化学知识提供了可能。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本。为了能使老师和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改,我们有必要对新课改的化学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从而得出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改是教育界提出的最响亮的口号,初中化学教育作为课改教育的重要组成,不仅要帮学生解决“开头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既完成好初中化学的教学重任,又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课改的目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先进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它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提倡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机会,广大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构建新型的师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解决开头难的秘诀,也是新课改教育的前提。
1.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默契配合,需要教师多一些幽默、少一些严肃,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课堂上提问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回答正确应及时给予表扬;回答不正确时,要适当提示。在课后多找成绩偏差的同学谈心、辅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消除对学化学的畏惧心理,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师要有精通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保障。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学科,因此教师最好在第一课上就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鬼火的形成”、“酸雨的形成”等日常现象,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懂得:化学建立在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但化学更贴近生活,从而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遵循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课改教育的关键。
1.知觉方面,注意培养观察能力。
例如,在演示氧气化学性质的一组实验时,教师要先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碳、硫、磷、铁在氧气中发生的共同现象是什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综合法观察整体的能力)
(2)主要区别是什么?(目的是培养抓住特征对比观察能力)
(3)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目的是培养分析法观察局部内容的能力)
(4)通过改变氧气的流速,观察碳燃烧现象的变化是怎样的?(目的是培养多维动态观察现象的能力)
如此一来,学生会轻轻松松地记住结论,同时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技巧。
2.记忆方面,具体指导识记方法。
(1)要点歌诀法。如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可总结为:一查二装三固定,四热五集六导灯。或用“查、装、定、点、收、取、灭”七个字来概括。又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为:一通二点三熄四撤。再如,元素化合价的记忆口诀为:一价氢氯钾钠按:二价氧钙镁锌铜;三价铝,二三铁;莫忘单质价为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2)联想对比法。例如,运用常见的“异性相吸”原理,记忆电解水的产物及所在电极。由于H■O中H显正价,带部分正电荷,因此要到负极去,产生H■;反之,O显负价到正极去,产生O■;由于H■、O■都是双原子分子,因此其体积比为H■O中H,O原子个数比,即2:1。
(3)形象对比法。如酸、碱的化学性质好像两只手的关系,其性质相似相对,但又不完全相同,可用五指图帮助记忆。
(4)理解记忆法。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在理解操作步骤的基础上总结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以拟人的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5)特例法。如酸碱盐溶解性表的记忆方法:钾钠铵硝溶;氯化物不溶钡和铅;硫酸盐不溶银亚汞;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3.思维方面,培养思考提问的能力。
(1)巧妙设问,启发学生主动探究。设疑是启发思维的有效手段,但设疑必须讲究艺术和技巧,巧问善诱是创设良好思维情境的关键,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相机设置,因势利导,逐步深入。例如,讲铁生锈的条件,可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①干燥的空气里铁钉能否生锈?②在水中能否生锈?③一半在水里,一半在空气中能否生锈?生锈的部位在哪里?④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2)故作糊涂,启发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不妨有意设下“陷阱”故作糊涂,反而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从“错误”中寻找“正确”,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3)注重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重视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防止思维定势,也可以使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更全面。例如,讲到“燃烧的条件:①与空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不同时存在则不能燃烧,那么燃着的东西该怎样才能熄灭呢?这样过渡自然,引出灭火的原理。
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搞好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实验在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机结合,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1.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的实验过程有序、操作规范、现象明显、成功率高,对学生的学习主要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演示实验,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教师边做实验边讲解,实验数据准确、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以形成科学的概念,掌握科学的规律,另一方面教师的演示实验具有示范作用,便于学生掌握实验步骤,促进学生科学而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2.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强调实验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程序合理等原则,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做到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步骤合理。教师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不作限定,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来自主选择实验仪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有创见的地方要及时加以表扬,对错误的要及时加以纠正,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课堂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虽然直观,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在教学应用多媒体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微观为宏观,可以同时以声音、形状与视听等手段来形象直观地展示,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扩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密度,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只有广大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克服困难,锐意进取,认真全面地研究教材与教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新课改的初衷才能顺利实现。
总之,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作为化学启蒙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竭力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并且充分利用化学科特有的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