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2-12-31 00:00:00许兴盛
考试周刊 2012年95期

摘要: 导学活动教学模式是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就活动导学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做了探析,然后介绍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以此阐述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意义。该种教学模式运用能够通过活动导学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感悟运用,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学案导学 应用

1.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通过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优化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活动导学案的运用则是基于上述理论运用过程中而形成的教学思维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这种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创建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

2.活动导学案概述

活动导学案就是在任务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的引导创造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教学,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该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完整性,活动指导学习,使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具有综合性;(2)互动性,师生互动沟通,能形成有效的互动;(3)发展性,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激活鼓励学生使用的综合表达式[1]。

3.活动导学案的运用方法

3.1明确活动任务,营造导学氛围。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明确一定的活动学习任务,通过任务引导优化导学环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变得更为活跃,有效增强学习运用能力。

3.2注重活动过程,丰富学习体验。

活动导学案的运用重点在于活动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践活动丰富学习体验,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这样的形式优化教学,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能力。

在活动导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参与课程教学,更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必要的引导。可通过同伴合作加深理解,增强认知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加深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同时,d6CrM7rGimvTrxnqXGDrtaeRybWa6R621l8tpz+vcnU=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实际情况,注重综合语言的表达运用,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探究,增强自身的理解感悟能力。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探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The world of ourenses”的Reading:Fog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A”中的习题,就“What’s the character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novel?”进行考查探究,让学生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运思维的能力。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更是课程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话题[3]。这样的理解感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3.3关注导学反思,深化综合运用。

活动导学案在不断的反思中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要求,对课程的教学过程及具体目标任务进行有效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仅是对新课程英语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更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需要。

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在活动导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学习体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从语言知识优化和学习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以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这些学习反思更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的重要体现,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反思,更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样的教学反思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和思维得到充分激活,有效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加深理解感悟。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思考反思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呈现,以此培养他们正确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导学案的需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

4.“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

4.1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实现多维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不但是指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充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上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习语言知识,而且要掌握学习策略,从而实现多维教学目标。

4.2挖掘学生潜能,将学困生融入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虽然我们倡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以Pair work或Group work形式进行,但往往是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掌控着讨论的全过程,并得到充分的锻炼,而程度较弱、口语较不流利的学生却失去提高的机会。“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则可以根据学案中研究性任务的不同,学生自行分配,动手、动脑、搜罗信息、发表意见等各尽其能,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尤其是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将每一位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实现教育的平等性。

4.3促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平等、民主、公平”。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又是组织者、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座位是灵活多样的,学生面对面而坐,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教师则是在各组之间巡视。这种模式是为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的探讨服务的,有利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英语学习任务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的,课堂气氛是融洽热烈的,这无疑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4.4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是有学案辅助的,学生任务的目的性更强,学生活动有的放矢,学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有预见性,因而在学习中更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避免以往课堂中学生活动的“热闹”,但实效性低,多数是用公开课摆摆样子的不利现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近几年的课堂实践中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时,一线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4.1“学案”设计要注意教法和学法两条线索。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而编写“学案”变得十分重要。“学案”的设计既要体现教师是如何教的,又要体现学生是如何学的,简言之,“学案”包含教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两条线索。“学案”中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应该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而这主要体现在设问导学环节的设计。因此,设问的设计要精巧和独具匠心,使学生通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引导辅助,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言综合技能,发挥潜能。

4.4.2教学中有效利用学案。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教师将学案先发放到学生手中,布置预习任务;课中学生根据设问导学进行交流、探讨,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课后根据巩固性作业进行复习、消化。例如,英语教学中每一模块的第一节课是Introduction部分,通常用来引出每一节课的中心话题,积累或复习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在“学案导学”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在“学案”中设置相关的词汇填空等习题,学生通过学案进行“预热”,这样,在课堂中再进行讨论或对话练习,就避免了学生由于词汇匮乏而造成“无话可说”的现象,实现了课堂的实效性。

4.4.3提高业务,及时反思归纳。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由于贯穿课堂的是学生的活动,因而灵活性很强,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师德修养。同时,在不同的授课班级所反映的问题必然是不同的,教师一定要针对问题及时做好反思和归纳,及时修改学案或调整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4.4.4协作完成,注重合作。

“学案”的编写过程工作量是较大的,它需要教师在编写前研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了解本节课在整个高中英语知识体系中的比重;钻研近几年高考英语的趋势;了解学生学情等。编写中还要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或活动进行导学,具有多样性,所以,若是个体就很难全面。教师应该以年级为单位协作完成“学案”的设计,在合作切磋中不断加工、完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5.结语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在英语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思考,希望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得到不断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1).

[2]刘雪琦.中学英语“问题预设启发式教学法”探究[J].魅力中国,2010,(01).

[3]袁征.采用“高效互动”教学策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07).

[4]张建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案”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