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作文评阅方式,完善作文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提高作文训练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作文评阅 评阅方式 学生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作文批阅、评价不太重视,普遍认为只要完成了写作任务就完成了整个写作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评阅比作文写作意义更为重大。在作文评阅环节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在作文评阅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创新作文评阅方式、完善作文评价体系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坚持作文评阅方式多样化
作文评阅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老师的单一评阅转向学生的广泛参与,由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向学生的主动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写作效率。一般来说,有如下批阅方式。
1.教师全批全阅。全批全阅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但是,目前教师的工作量大,且如此也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这种评阅方式只适合刚开始,以初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
2.学生交叉评阅。每次作文完成后教师都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评阅同伴的作文。在此之前教师要教给他们一定的评价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学生通过阅读同龄人的作文,感同身受,很受启发,有利于主动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与差异,从而取长补短,学有所得。
3.学生自主评阅。这种评阅方式时间应该稍微拖后,坚持“冷处理”。因为当学生刚完成作文时,很难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若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作文,则不难发现诸多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新阅读自己的作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无裨益。
4.小组成员评阅。教师划分学习小组(人不能太多,6人左右为宜),由小组长负责组内成员集体评阅。教师给出评阅标准,各组推荐出优秀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参与其中,特别对那些学生难以定夺的作文,帮助他们分析评阅。
5.班级集体评阅。教师先浏览全体作文,整体把握优劣,简单分成好、中、差。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在全班朗读,学生发言,指出优劣,共同评价。对于一篇作文,不同的学生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可能会提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也许不太全面完整,但是,一旦大家集体商讨,就会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价。而且在集体评阅中,大家彼此之间形成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过程。
6.家长参与评阅。作文评阅应该是开放的,不妨让学生家长参与进来,从家长角度评价孩子的作文,一方面引起学生对写作的重视,另一方面对学校评价进行补充,会给学生带来有益的启迪。
二、坚持作文评价形式多元化
作文的评价是一种连续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作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判学生的能力,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不要吝啬作文的分数,可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小学生写作文的动机大多是为了得到表扬和高分,因此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作文评价中遵循多元化,引入学生的自主性评价。
1.等次评定。用等次衡量学生习作的档次,让学生直观感受自己作文的成功与失败。具体操作可以用甲乙丙或百分制等。从整体上对学生作文做出量化评价,这是广大教师常用的一种评价形式。
2.批注评语。对学生做得特别好的地方,要圈点勾画出来,比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修辞等。教师一定要用醒目的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不断发扬优点,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要心中有数,只要每次习作在某一个方面有进步就给予鼓励表扬,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每次作文训练都要有一个侧重点。学生作文只要达到本次训练的要求,就是好作文,这一点颇为重要。因为作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我们不降低难度,分解目标,那么就可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生自主评价。作文评价体系中单凭老师的满腔热情显然是不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互动的、双方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真正的自主作用。在前面学生自主评阅的基础上给自己评阅的作文一个恰当的评价,学生不单纯地给自己作文打一个具体的分数,而是明确指出自己作文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在哪。放大自己的优点,老师要肯定学生的成绩,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写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一次作文的评阅、评价并不意味着写作的终结。学生还可以在评阅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写作。这是另一个更高层次的写作,可以避免上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在评阅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参与,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