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

2012-12-31 00:00:00雷应琨
考试周刊 2012年95期

摘要: 就现阶段而言,体育中考十分必要,但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使其更加完善。但实施体育中考的这十几年来,许多地方的体育中考出现了异化倾向,应试体育教学、考试不公平不公正等问题频频发生,使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难求良策。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中考合理设置不定项目抽考内容、提高分值和规范考试制度,保证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回归正常化,消除体育应试教育,最终促进学生每天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关键词: 体育中考 存在问题 改革措施

一项调查显示:大学一年级学生是青少年中体质最差的,高一学生的体质是最好的。毋庸置疑,体育中考对于增强学生体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一些地区体育中考却经历了实施体育中考加分——取消体育中考加分——执行体育中考加分的变革。分析原因,现阶段体育中考各个环节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对体育中考存在负面的看法。针对现阶段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就如何通过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1.现阶段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

1.1固定的考试内容促使体育教学“失常化”。

现行的体育考试只是一种形式,不管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对这种所谓的考试早已心知肚明。每年的体育中考都是选择跑、跳、投等容易组织和操作的项目作为考试内容,学校和家长都能对学生的体育成绩提前量分,形成了家长压学校,学校压教师,教师压课堂、压学生的局面。体育课上变成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导致体育教学“失常化”。初一、初二年级体育课“随意化”——“放羊式自主练习”,初三年级体育课则出现“应试化”,每天都规定学生练习固定的考试内容。这样的体育教学已违背正常的体育教学,不符合体育教学大纲,是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之一。

1.2体育中考存在“潜规则现象”。

体育中考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考试形式上已初步定格,但仍在实践和改革。各地区基本上都采用“固定场地、时间、监考人员和集体测试”的形式进行。每年的三四月份学生和家长便进入了中考的第一次战斗。在学生忙于体育强化训练的同时,家长则在四处奔波,托熟人、拉关系联系上监考人员,希望得到他们的“必需的特殊帮助”,使子女在体育中考上尽量不失分。到了考试那一天,学生、家长更是神情紧张,仔细打听着各个监考人员的行踪,而少数监考人员则主动与自己有“关联”的学生家长“打招呼”——您需要帮忙吗?这一“潜规则现象”使简单的体育中考变得更加复杂化,从而使学生和家长大大降低对体育原有的那份热情和兴趣,导致社会对体育中考产生置疑。

1.3考试内容与教材不符。

个别地方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教材上根本就没有。考试内容与教材不符,教师教学无从下手。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无从入手,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与考试内容搭不上边,根据考试内容安排又违背了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考虑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需要,不得不违背原则以考试内容为中心制订计划。

1.4体育中考制度不规范。

1.4.1一些考点的考试场地仍是开放型的

体育考试场地应该是封闭的,但一些考点的考试场地仍是开放型的,学生、学生家长等人员随意走动,无形中增加了考评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1.4.2考试期间考评人员不遵守《考评人员守则》

个别考评人员为了实现自己对学生家长许下的承诺,考试期间个别考评人员的通讯工具仍处于“工作状态”。个别学生在考场上直接提醒考评人员,“我是谁的孩子”。

1.4.3提前公开考评人员名单导致很多不良现象的产生

一些地区在体育中考前一周或半个月公布考评人员所在考点的名单,使一些家长与个别考评人员达成了违犯体育中考制度的“口头协议”。

2.体育中考的改革措施

2.1不定项目抽考,促进体育教学回归到正常化。

2.1.1不定项目抽考更符合教学大纲

不定项目抽考的目的是使学生每天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使体育课不再枯燥乏味。只有靠学生认真听讲,掌握技术动作,课外体育活动练习相结合,才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同时树立达到目标的自信心,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激发自觉锻炼的热情。

体育中考的考试内容必须符合教材,所考的内容不能围绕以往的跑、跳、投等简单的内容来开展。必须重新合理设置体育中考的内容,将考试内容设置得更为广泛化。如田径(50米、100米、800米、1000米、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跨越式跳高、实心球等)、体操(男生的头手倒立、女生的单肩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跳箱、跳山羊等)等初中体育教材的教学内容,并且容易组织和操作的教材内容均可作为体育中考的考试内容。如北京市2006年初中毕业体育学科考试内容设置如下:

必选项目:1000米(男)、800米(女)

限选项目:单杠引体向上或掷实心球(男)、一分钟仰卧起坐或掷实心球(女)

随机选择项目:田径的立定跳远或急行跳远;篮球的接球急停——急起运球——行进间单手投篮;体操的技巧、单杠、双杠等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

北京市体育考试的设置更为丰富,已增大了学生选择空间,有利于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无形中提高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若实行不定项抽考,则体育教师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自然会加强对学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力量、柔韧、平衡、协调性等方面的培养,更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

所以,在临考前一个月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合理地、科学地设置好抽考内容,在抽签时必须由各学校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现场监督,实现体育中考的公平性、严密性。

2.1.2不定项目抽考有利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最快、最敏感的时期,同时又是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时期。实行不定项目抽考,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体育健康更加关心,督促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更加重视,有效地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加强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并且能引导学校规范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正规化,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建设。

2.1.3不定项目抽考有利于体育教学回到常态

实行不定项目抽考,避免了体育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了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学现象”。能引导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应试的阴影,回归常态教学,使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督促体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学生认真学好练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促进体育教师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在体育教学中若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则必须重视体育基础教学,着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督促学校领导保证体育课的正常开课率,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教与学、学与考充其量只是学生锻炼的基础工程,而形成一种健康的理念、掌握一种或几种科学健身的方法,使强身健体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则升华为一种高层次的境界。

2.2提升分值比例,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文化考试的分数依旧是学生的“命根子”,这就造成了不论是校长、班主任、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特别重视文化考试分数的局面。只要升学考试“指挥棒”目标这一主旋律不变,那么学生、家长、学校追逐进入重点高中的目标仍是渴望的。由于其他学科占分比例大,学校领导抓的重点就是文化分,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

将中考体育列入考试科目,并没有影响到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影响学校的升学指标,反而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了放松调节的时间。提高体育中考分值,更有利于体育学科发挥应有的作用,促使社会重视体育,学校领导重视体育,班主任重视体育,家长重视体育,学生重视体育,从而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3规范考试制度,促进体育中考健康发展。

2.3.1规范考场监督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体育中考的督察力度,规范体育考试过程。严肃考试纪律,规范考试组织,是实现体育中考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实现锻炼价值、体会练习成果的保证。采取体育中考处罚,可以促进体育中考的健康发展,实现体育中考中的正义,维护学生的运动精神,也是对体育中考中不当行为进行干涉,保证学校体育课的正常开展。所以,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舞弊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进行严肃处理,若出现严重问题,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进行必要的批评与曝光。

2.3.2规范监考制度

对参加考务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理论培训和专业业务方面的实践操作,同时督促各校对学生加强考风考纪的教育。严肃对待体育考试的考风考纪,封闭考试场地,改进考试组织管理方法。在考试期间,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主考评分人员全部外聘并严格保密;考试期间所有考评人员、工作人员的通讯工具上缴封存;各项目考点都设立巡视员进行督促抽查;对每项测试结果须有巡视员和学生代表签字等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操作程序,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

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参考文献:

[1]丁伟明.直面体育中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2]北京纸2006年初中毕业体育学科考试目标、考试内容和考试实施办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3]嬴予.体育中考四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4]惠志东,李虎,顾美芹.体育中考制度不能丢[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5]徐大从.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6]李小伟.体育中考:生存还是毁灭[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7]皮长友.体育中考剖析[EB/OL].http://www.czjxyj.cn/wstg/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7.

[8]丹阳市体育中考隐患之我见[EB/OL].ttp://www.czjxyj.cn/wstg/ShowArticle.hasp?ArticleID=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