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人们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较多的关注,却经常忽视教育的有效性,尤其是高职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现代学校建设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形势更加凸现了其现实意义。文章就有效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有效性做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关键词: 教育 ;有效性
美国著名学者斯特娜夫人说过:“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如何改变学生的命运,关键看我们如何给孩子的心播上思想的种子、行为的种子和习惯的种子。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案例说起。
案例一:某校根据学生特点,将时间还给学生,在每周课程设置里,安插了大量自习课,突出学生主体。然而数星期的实践下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常有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讲话、打闹,不但自己学不好,还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自学。于是学校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规定凡是巡视发现学生自习期间违纪讲话、打闹一律给予处分,并停课反省一周。一周后该生返校,发现各门功课已经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从此自暴自弃,更加调皮捣蛋,甚至专门与老师作对,班主任工作很难进一步开展。
案例二:某校根据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每周开展各种活动,如技能比赛、演讲比赛、唱歌比赛、篮球比赛等,试图让所有学生都充分活动起来,在活动中磨练自己,深受学生欢迎。然而某同学小学、初中时一直是学习上的尖子生,在学习以外的各种活动中均没有特长,因而从来都没有机会参加任何活动。多次活动下来,自卑心理极其严重,甚至经常想到退学。班主任发现了这种现象,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然而下一次活动来临时,该生又开始忧郁起来,令老师伤透了脑筋。
这两个案例都是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面对这种问题,很多老师开始抱怨,认为如果学生没有那么多自主时间,在老师的看管下学习效率会高一些,认为那么多业余活动提高了一些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也打击了一些同学的学习兴趣,甚至把“好生”变成了“差生”。于是有些班主任开始动摇了,对待一些新的改革方式持怀疑态度。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开始干预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了,他们指责学校“误人子弟”,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到这一步,教育的有效性面临了很大的考验。
当前社会对于教育行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可对于我们高职学生来说,学业负担远远没有普高学生那么重,但为何还会出现无效教育呢?分析以上两个案例,我们不难得出其中的道理。我们只知道让学生自主学习,却不知道怎样保证学生能充分、合理利用自学时间,我们只知道执行课程计划,却不知道怎样让大多数学生适应这样的课程计划;我们只知道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却不知道怎样达到各种活动的目的。归根结底,我们仍然在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解决新问题。高职教育的无效性,不是高职教育本身决定的,而是教育者指导思想,甚至是能力决定的。
我们的教育方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既要归因于传统教育方法的根深蒂固,也与现行考试制度有直接关系,中考、高考一直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从社会到学校、从家长到老师,甚至是学生自己,很大程度上都把高考升学作为上高中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很多高职学生几年中都接受了这种模式的教育,自3Tkwyp/K/xTimUPShfRHWXkAYQjszqUPWY3zsO8TRPs=然很多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一方面为应付检查,一方面为考试,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教育有效性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那么新形势下,怎样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形势、学生特点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彻底解决依赖于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是一个依赖于新的课程计划、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管理手段融于一体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政策。如果只是执行上级的政策,等待上级下达政策,没有创新与思考,就难免出现一些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法,最终导致教育失效。
建立在对新形势与学生的全面、科学的认识基础之上,学校和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该充分预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当我们贯彻“把时间还给学生”的理念时,我们应当能够预见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把握这个时间。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及时想好对策,可能比事后严厉地惩罚更有效。我们愿意把时间还给学生,应该也不会在乎学生在这个时间做他想做的事,我们可以教育他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而不必限定他们在固定的地点规规矩矩地“自主”学习。
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还必须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怎样才能保证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呢?首先,必须保证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并且适合时代的要求。比如开展各种活动,一律用比赛的办法,机会只垂青有特长的学生,势必造成没有特长和爱好的学生被冷落;众多的比赛下来,获奖的只是极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开展了理科技能竞赛、数学学科知识竞赛,却忽视了文科方面学科的竞赛,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学生的偏科倾向。而偏科有时候会转化为厌学,最终导致教育的实效。要克服这种局面,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课程设置适合时代发展,面向所有学生,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新课程在对课程设置进行宏观指导的同时,还十分尊重学校自己的选择。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学校课程决策权加大,学校不仅可以对国家规定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而且可以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笔者认为,利用校本课程来保证学校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还应该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辅导。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的观念之新、信息之灵、个性突出都为今天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在老师眼里,现在的学生是“不能打、不能骂、甚至是不能批评的”一代学生。然而教育的手段永远都应当是多样化的,有时候,一个适当的处罚有可能比十个说教更有效。但人无完人,即使是最优秀的班主任或教育管理者,都不能完全读懂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预测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就对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一个学生无法面对批评而产生逆反心理时,通常的教育手段往往失效,这个时候有经验的班主任或者心理专家能进行更有效的疏导,但没有经验的班主任则往往举步维艰。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班主任教育培训,把每一个班主任变成心理辅导专家,但是外在的督促永远比不上自身的上进。随着时代的变化,班主任队伍将逐渐走向专业化,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将最终得到解决,但在此之前,教育管理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适应学生群体的变化,社会各界、上级部门只有不断提供教师学习进取的环境、创造学习进取的条件,方能到达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