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都建都历史的划分,历来有不同见解。各派学者或个人有其独特的、有侧重点的划分标准。因此,关于某古城的建都历史的划分,会存在多种看法或观点。西安,是中国七大古都之首,历史悠久,名头大,地位崇高,历来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学界有一种划分标准,将战国时的诸侯国秦国和秦王朝建都咸阳的历史时期合并为一朝。
关键词:十三朝古都;建都历史的划分;诸侯国秦国
不才近来在读《中国七大古都》,颇有感触。此书由浙大教授陈桥驿主编,序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写的。在这篇序中,谭其骧教授高度概括了我国七大古都的建都历史。谈西安这一节时,谭教授冠它以“十三朝古都”的称号。所谓“十三朝”,简单概括如下: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秦(公元前350~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0~9年),新莽(公元9~23年),东汉献帝(公元190~195年),西晋末愍帝(公元313~316年),十六国时前赵(319~329年)、前秦(公元351~385年)、后秦(公元386~417年),北朝西魏(公元534~557年)、北周(公元557~581年),隋文帝(公元581~604年),唐(公元618~904年,武则天21年除外)。
史实在此,证据确凿。不才也不敢狂妄地随便菲薄西安“十三朝古都”称号的正当性,只是觉得此称号略有不妥。谭教授在序中有言“公元前350年战国秦孝公定都于此,历130年而秦尽并六国;秦王政称始皇帝,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咸阳是中国第一个一统帝国秦王朝的首都”。这段史实准确无误,只是谭教授总结这段咸阳建都历史时期为“一朝”,即“秦”。不应该把秦这段长达145年的咸阳建都历史时期划分为“一朝”,而应该划分为“两朝”。
诚如谭教授所言,公元前350年至前221年是“战国七雄”秦国定都咸阳的历史时期,而不才以为此时期应单独划分为“一朝”;紧接其后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定都咸阳的历史时期也可单独划分为“一朝”。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
首先,建都的主导力量不同。前者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国,而后者是一统帝国秦王朝。战国中后期,秦国固然强大,但终究只不过是“天下宗主”周王朝的一个诸侯国罢了。从这点上看,前者的建都主导力量的名头就远不如后者响。
其次,咸阳的历史地位不同。公元前350年至前221年,尚处于战国时期。当时的咸阳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千里之国的国都;而公元前221年,秦国吞并六国,秦始皇称帝后,性质就大大不同了。此时的咸阳一跃而成为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的首都,成为秦始皇“囊括四海、并吞八荒、鞭挞宇内、驰骋天下”的政治中心,成为一个疆域空前广大、国力空前强盛的大帝国的心脏!统一后的秦王朝首都咸阳的历史地位,岂是“狭小的秦国故土中心这样”的历史地位可比肩的?两个历史时期,咸阳历史地位的变化之大,有如麻雀变凤凰!
其实,谭教授早已注意到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这可以在前文引用的他行文中使用的分号得到明证。不才窃料,之所以谭教授会把这两个历史时期合并为“一朝”,是因为他认识到从秦国建都咸阳到秦王朝建都咸阳是一脉相承的。于是他就把“二朝”合二为一了。其实不然,让我们一起看看秦以后的西安建都历史吧。东汉献帝(公元190~195年)建都长安,不过6年;竟也能归为“一朝”;西晋末愍帝(公元313~316年)更绝,建都长安不过4年,也归为“一朝”;其后的十六国时期前赵(公元319~329年)、前秦(公元351~385年)、后秦(公元386~417年),北朝西魏(公元534~557年)、北周(公元557~581年)建都长安的历史都不过短短的十几年或数十年,远不能与战国时期秦国建都咸阳的悠久的130年历史相提并论。上述朝代的长安建都历史都单独划分为“一朝”,为什么时间更悠长的秦国建都咸阳的历史时期要被“埋没”或是合并到秦王朝建都咸阳的历史时期当中去呢?这样一个大王朝的建都咸阳的历史时期当然不容许被轻易或“埋没”或是合并到其他历史时期中去。
战国时期秦国建都咸阳的历史时期大一统帝国秦王朝建都咸阳的历史时期应是不同的。二者虽有关联,却无法等同。前者以其久长,后者以其意义重大,都巍然屹立于中华绵延不绝的历史碑林中。二者又如同两块鹅卵石,一前一后地静静躺在我国悠长的历史大河中。如此看来,这两个历史时期应当并列,彼此独立,各为“一朝”。果真如此,那么西安就要“升级”了:从“十三朝古都”变为“十四朝古都”。
参考文献:
[1]陈桥驿主编.中国七大古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谢守华(1991-),男,汉族,湖北赤壁人,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