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杂家罗竹风

2012-12-29 00:00:00魏承思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26期


  学者罗竹风,对现在许多年轻人来说已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但上了年纪的人对这位腹笥宽广、博古通今的大杂家大多十分敬仰。当年我在市委宣传部工作时,罗竹风是上海社联主席。我们来往密切倒不是因为工作关系,而是写杂文。因为年轻时崇拜鲁迅,喜欢鲁迅尖刻辛辣的杂文,所以我在80年代也写起杂文了,以“斯人”为笔名的杂文经常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也算圈中的后起之秀。罗老则是杂文界的老将。
  罗竹风自30年代初开始撰写杂文,六十余年笔耕不辍。他的杂文精悍、犀利、一针见血。1957年反右运动后,文学界有一种论调:杂文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杂文只是作家在旧时代与黑暗势力作战的武器,而新中国只有阳光,沒有阴霾。罗老则反对这种观点。他在担任《上海杂文选》主编时说,杂文是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的潮流与人心的向背。今天的杂文家仍然应该担负起针砭时弊、发扬正气、陶冶性情、振奋精神、关心人民甘苦、益于世道人心的历史责任。
  当时,杂文在文学殿堂中是沒有席位的。一些卓有成就的杂文作家,也被拒于作协大门之外。1986年,罗老在市作协的一次会议上大声疾呼:“鲁迅是现代杂文的奠基人,从20年代开始,杂文就成为新文艺的一个方面军。就其现代性和战斗性而言,在反对‘三座大山’的历史任务中,恐怕是其他任何文艺体裁所不能比拟的。新中国成立后,杂文在歌颂光明、鞭笞黑暗上,继续发挥了它的‘投枪、匕首式’的作用。杂文是‘杂’而有‘文’的,写杂文也是一种创作。文学领域的十八般武器,各有长短,不宜重此轻彼。”罗老的话赢得热烈的掌声。此后,作协陆续吸收了一批杂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