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的不同道路
《福布斯》发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对中印人口政策的评论:
中国目前有13.5亿人口,但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下降到1.6,这远远低于人口正常替代所需要的2.1。实行计划生育的动因可以追溯到“文革”时期,当时中国深受食品和物资短缺之苦,人们相信这是人口膨胀造成的,实行计划生育很快成为共识。但问题是,出生率一旦下降就很难回升。今天,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往往到三十多岁才结婚,她们更愿意享受生活而不是生孩子。还有一些妇女干脆不结婚,这部分大概占10%,新加坡更高达20%。
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共同的现象是人口越老化,企业家精神和创造力就越低下。从这个角度看,印度比中国有优势。印度现在的人口是12.1亿,出生率是2.5,估计到2026年,印度人口会达到14亿。印度的人口问题集中在能否为这么庞大的人口提供足够的房子、学校、教育和健康设施。
印度至少有22种语言,印地语和英语是官方语言,但无论住在新德里的总理说什么语言,都注定只有少部分印度人能听懂。中国只有一种官方语言,尽管各地的发音不同,但全国所有人都能听懂在北京的国家领导人所说的话。
我刚刚从日本和香港回来。日本的出生率是1.39,香港是1.11,但日本看起来正在老去而香港生机勃勃,这大概是因为日本是单一民族,拒绝移民,所以人口在萎缩;而每天有22万人往来于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对香港的低出生率而言,内地移民是一个福音。而新加坡致力于从中国、印度和区内其他国家吸纳移民,这有助于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活力。
(【美】《福布斯》8月6日)
中国会在伦敦获得38枚金牌?
一般而言,奥运会东道主在4年后的成绩会大幅下滑。所以,在伦敦奥运前夕,中国体育官员并没有大肆宣扬获取金牌的机会,而是致力于降低人们的期望值。我们预测,中国会获得38枚金牌和92枚奖牌,低于北京奥运的51枚和100枚。
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中国的体育投入在奥运后降低;社会上发财致富的机会很多,当运动员的吸引力下降;当运动员非常辛苦,没有个人自由,也不能照顾家庭。另外,中国社会的运动氛围很薄弱,没有那么多有天赋的年轻人才可供选择。而美国是全民运动,孩子在很小时就被鼓励参加各种运动,对运动有由衷的热爱。现在,中国也在进行改革。著名的北京什刹海体校,产生过33名世界冠军的地方,开始安排更多的文化课,而不是一味强调刻苦训练。这一方面是为运动员以后的生活考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在比赛时灵活应对的能力。
(【美】《华尔街日报》7月19日)
应对日本需要“精准化”
从19世纪末期到今天,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加较量就没有中断过,但有一个关键方面明显失衡:中国对日本的认知和了解,远远不如日本对中国的研习和探究。这一失衡的一大突出表现,就是中国对日本的策略粗放有余,精细不足,经常导致无的放矢,事倍功半。
日本则恰恰是一个靠精细和精准取胜的民族。中国欲有效应对来自日本的问题和挑战,应更多从细微处着手,严格分类和甄别,精确瞄准目标,才有较大成功希望。如今,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应对日本,仍显得策略过于笼统被动。目前的危机,笔者以为,主要是日本右翼领军人物石原慎太郎兴风作浪,试图以此骑劫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稳定发展的大局。如果中国方面还是大而化之地谴责日本,而不能把火力集中对准石原,就很难起到分隔日本内部舆论、激化日本内部及日美矛盾来孤立打击石原的目的,反倒把更多日本人和舆论推向石原一边。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