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人类的许多本领,甚至是重大的发明创造,都往往离不开模仿。模仿纯熟了,从中生出变化,才能有所创新。语言学习也是如此。徜徉课堂,遨游书海,留心生活,我们会欣然发现,许多精美的语言值得我们去借鉴,去模仿,从而增强语言魅力,让学生的作文更具文采。
一、仿修辞
有时候,修辞仅仅被看成是一种辞格现象,认为只要知道什么是比喻、拟人、夸张等等就行了,其实这是对修辞的狭隘理解。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硬功夫,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巧手”。
被誉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饱含深情地描绘了济南冬天河水的温暖清澈,给人以生动、形象、亲切的感受。
模仿这段文字,一位同学在作文《秋的怀想》中这样描绘了“秋姑娘”:
她随着秋风徜徉而来,轻轻地碰落了花瓣,沿着夕阳的轨迹,悄悄然融进了山野。她在山野间向我微笑,告诉我她将去采撷红叶与野百合,会在她明年的生日里带来那远山野果的醇香……
小作者模拟了拟人手法,句句含情,把对秋天的眷恋表达得意蕴深远,一往情深。
当代作家铁凝的短篇小说《噢,香雪》中有这样一段排比句: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作者运用排比修辞,突出了山谷的寂静和山路的崎岖,有力地衬托出主人公香雪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的性格。
有位同学模仿此句,在作文《心中的春天》的开头这样写道:
春风吹来了,唤醒了南归的雁阵,冬眠的青蛙,唤醒了潺潺的流水,翠绿的青山,还有一朵朵含苞欲放的野花,还有一排排整齐挺拔的白杨,还有我窗前的那盆君子兰……
小作者仿写了一段整齐的排比句,兼用拟人修辞,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色,给人优美清新之感,并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春天的感怀。
二、仿句型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文章就是由字、词、句这些语言的基本单位组成的。将一些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巧妙组合,构成新的句型,往往会使语言韵味更醇厚,意蕴更深远。
鲁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善于组织语言的高手。他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这样的笔墨描绘了趣味盎然的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
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型,一位同学在作文《校园追忆》中写道:
不必说重叠的假山,清澈的喷泉,锦簇的鲜花,如茵的草地;也不必说鸟儿在小径两旁的柳枝上歌唱,美丽的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单是校园一角那满墙的爬山虎,就足以使人留连忘返……
在习作中,小作者彰显了驾驭语言的功夫,把校园描写得幽美动人,富有情致,无疑得益于对课文句型的模仿。
三、仿幽默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的确,幽默能使生活更富有乐趣,是人类精神的“按摩师”。幽默的语言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口角生香,赏心悦目。
有这样一段文字,巧用了词语和其他学科术语,令语言顿生文采:
班头的“海拔”尚争气,身材也没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丢脸。只是头顶上“草木稀疏”,若说是聪明“绝顶”,确实有些夸张,但说他少年老成,还是恰如其分。幸亏他的发型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结构,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倒也不给人以萧瑟之感。
读罢此段,颇让人忍俊不禁,耳目一新,班长的外貌特征,在幽默的一笑之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有位同学在作文《朋友万岁》中仿写了这样一段话:
在三年的求学苦读中,我与他的“春秋争霸”从未停止过。每次“生死角逐”的结果,总是我俩“平分秋色”,轮流坐着第一把交椅,在全年级中颇有“振臂一呼号令天下诸侯”之势。
最近几年,“校园魔鬼辞典”在学生之间一度走红,其词条来自校园生活,其解释诙谐幽默,超越了人们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但又蕴含了很多生活哲理。如:
书包——一种妨碍我们长个儿的包袱。
红笔——老师手中的执法工具。
监考老师——我想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
模仿这些词条,有位同学在作文《我和差生说“拜拜”》的开头写道:
大概是受了魔鬼点化吧,自从走进校园那一天起,我便注定了是差生。在我眼中,课文,简直就是唐僧师父口中的咒语,“念”起来就让我头痛难忍;作业,则是如来佛祖的五行山,压得我五百年不得翻身;教室,是剥夺我人身自由的牢笼;至于奖状,那更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辞海》)考察历代文学家的成长之路,他们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欣赏、临摹经典作品,然后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并自成一家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敏捷,正处于以纯洁的眼睛观察世界、以敏感的心灵感受世界的时候,也正是风华正茂、思如泉涌、文采飞扬的时候,只有生动活泼的、富含情韵的、酣畅淋漓的语言才能表达这种朝气蓬勃的生机和律动。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进行仿句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使作文的语言更加靓丽多彩。
(作者单位:滦县何庄学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