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自主评价有效性教学开展的策略

2012-12-29 00:00:00郭燕红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8期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过程又是制约作文教学发展的瓶颈。《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自己评改作文,互相评改作文,通过交流沟通以分享感受和见解。”因此,作文教学评价在学生自主互助下实行更有效。但是,现实的作文评价教学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
  一、当前作文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
  当前作文评价模式基本上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但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的评改不仅劳而少功、劳而无功,甚至严重地制约着作文教学的发展。
  1.评价主体单一化
  很多教师由于对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不放心,又担心让学生批改作文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往往喜欢做“苦行僧”。大到谋篇布局,小到标点符号,教师都独自一个人批改。长此以往,学生认为作文批改就应该是教师的活动,是教师的职责,与己无关,学生倒成了局外人,所以学生写作文敷衍了事。而且学生面对教师精批细改后“面目全非”的作文,写作的兴趣消失殆尽,更不用说修改提高了。
  2.评价目的功利化
  进行作文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中(高)考获取高分。于是,教师评价作文就把中(高)考作文评改标准作为一把尺子。大多数学生每次作文得分都很低,为获取高分就背诵一些中(高)考满分作文,作文就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这样作文训练就失去了意义。
  3.评价语言模糊化
  由于工作量大,任务重,再加上每周一篇大作文,一篇随笔,语文教师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前世杀了人,今生改作文”。可见语文教师对改作文是多么的苦恼。于是有些语文教师就采用等级制,给学生作文相应一个A、B、C、D、E等级,再加上一些空洞、含糊的评语,如“此次作文较前次有很大的进步”、 “结尾匆促”等。学生看了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写作水平提高无从谈起。
  4.评价标准一元化
  在每次作文训练时,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一刀切”的评价,即用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这样导致优秀的学生永远都优秀,而不善于写作的同学作文永远是较差的。教师在无形中只关注班级的极少数同学,而打击了绝大多数同学的写作积极性。同时,教师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学生缺乏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失去个性化的表达,作文变成千人一面的古板之文,把学生的思维禁锢成“思维八股”。
  既然教师包办作文批改效率低下,我们就应该转变方式,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所以,有效性的作文评价就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实现以评促写,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学生作文自主评价有效性教学开展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新课程下作文的评价应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趣味性。总结起来,作文评价应具有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
  评价形式可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这样一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发现学生作文中哪怕是最不起眼的闪光点。自评,学生可以对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省;互评各取长处,避免不足;师生共评,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评价有机结合,体现了多元、民主、开放的原则。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作文的首席评改者,作文评改最终要落实于学生的反思,作文教学应当提倡并重视学生自改,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评改,把评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重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评价并不是单纯地评鉴学生作文的形式和结果,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小组合作、自主互助的作文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青少年学生都有不甘落后的心理,当同学、老师进行初稿评价后,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改进、提高。
  三、学生作文自主评价有效性教学开展的策略
  毋庸置疑,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互评自改,笔者认为,教师的引导应该分三步走:
  1.指着走:采用数字信息化,制定评改标准。
  学生改作文,首先应该解决改什么和怎么改的问题,否则就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最有效、学生也容易把握的一种修改方法就是数字信息化。因为学生平时考试时,最看重的是分数,我们何不据其所好,因势利导,作文批改采用数字信息化,把作文得分的要点定下来,然后以分数来评判学生作文是否达到要求,通过数字信息的反馈及时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与不足。
  那么,该从哪些方面给学生提供数字信息呢?当然,不能简单机械、千篇一律,而是根据每次习作的特点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有所调整,有所侧重。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的作文训练,笔者与学生讨论并制定评分标准。提到分数,触动了学生的神经,他们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最后确定了如下评分标准(见赏析记录表第一部分):
  以数字化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信息,既能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又给学生改作文提供一根标尺。这比以往笼统的评语如“作文较上次有明显的进步”、“你在逐渐超越自己”、“写作技巧日趋成熟”等,更具有指导意义。
  2.牵着走:示范引路,激发兴趣。
  (1)教师示范引路
  教师先浏览一遍全班的作文,掌握了学生作文中基本的情况,再进行整体讲评,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作文训练中,学生态度认真,比前几次进步较大。但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在选材上,题材陈旧,写母亲送我上医院、雨天送伞占30%以上;在表达上,记叙多,描写少,尤其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在主题上,缺乏真情实感,胡编乱造。如母亲送我去医院,淋了一点雨,就感冒发烧,结果自己也住院了。教师再挑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分不同角度——主要着眼于选材、主题、结构、语言、个性特点等常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修改,再由教师补充,提升格原先作文。教师示范评改作文,不仅使学生明白了作文评改应该评什么,而且还懂得了怎样修改。
  (2)设评改擂台,激发兴趣
  设作文评改擂台,是提高学生评改作文兴趣的创新之举。每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都非常兴奋,全然没有了教师独改作文的枯燥,没有了学生对作文评改超然局外的冷漠。对于教师而言设计比赛的方法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重点要考虑:①设计比赛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②在记分上,每发现一个宏观问题记5分,每发现一个微观问题记1分,讲错不扣分,这种记分方法,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而且要优先考虑宏观问题。③提倡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并思考,并针对问题,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能提出好的修改意见,都可得到和发现问题相同的分数。④让作者参与裁判,当发生争论时,谁讲得有道理,谁讲得不太合理,首先听作者的意见,再由教师分析评价,这样既让作者能真正领会评改的意见,也能让全体同学提高认识。
  3.看着走:还原主体,合作探究。
  (1)积极互评,及时反馈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又因为成功的作文往往是激情的产儿,是情感、思维的宣泄。因此,我们提倡对学生习作实施趁热打铁的及时评价,教师迅速调研后,指导学生互评。①指导学生互评,对照每次的批改标准,可以指导学生采取三遍批改法。第一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别字、病句。第二遍,慢读,从头到尾,就文章字、词、句、段这些方面的优缺点进行精批细改,大到立意新,结构巧,小到一个传神之字、一句形象之语。第三遍,粗看,检查批改情况,在作文赏析记录表上打分,并写好评语。在写总评时要求做到:抓住关键和重点,既要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又要看材料与中心是否一致,开头结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评语要客观公正。②每组推荐一篇优秀作文,组长读给组员听,全组讨论并写好推荐语,再在全班展示交流,在学习园地上粘贴作文和推荐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主动自评,不断提高
  过去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教师讲评作文,教师讲评结束,此次作文训练也结束。学生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在老师的讲评中刚刚有点感悟,来不及细细反思,更谈不上改正提高,就匆匆忙忙结束了或转入另一话题的写作,作文训练意义不大,作文提高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与其让学生写三篇不同的作文,不如让学生按照训练标准把同一篇作文修改三遍。又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写完作文之后,都难以做到多次重读自己的作文,主动修改就更谈不上。但他们又很在乎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因此,我们将那些互评的作文再发给学生本人,让他再品读自己的作品,品味、思考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不太合理的地方则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对于正确的、合理的评价要重新审视,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的合理意见进行修改,此次修改不一定要全文进行,可以重新写内容梗概,重新写提纲,重新写片段等等,但笔者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修改。因为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进行打分,所以学生的修改就有了动力,而且目标明确地进行修改。比如:郭家麟同学《如星子划过夜空》原文的结尾是:“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这样悄悄过去,我真永远忘不了。”同学给了5分,并在评语中写了,“太过平淡,要前后照应”。他的改文是“长亭外,是那张天真的面容;古道边,是那个淡雅的微笑;天之涯,是那句暖心的话语;地之角,是那份亘古不变的友谊。纵使那段日子如星子划过夜空,一去不复返了,可我们知道,那属于你我的星将永远光芒万丈!”改文后的结尾不但与开头、题目相照应,而且语句优美,点明中心,我给他评为9分。
  作文评价应着力于有效性,“学生写作——学生互评——学生再修改——师生再评价”的作文动态训练过程远远要高于“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固态训练过程。因为这样既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比较、鉴赏等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也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文章,认识自己的语言思维的个性特征,从而产生更高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所以,笔者强烈呼吁:让学生参与评改,把作文的评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吧!
  (作者单位:仙居县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