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军进漳实施的城市政策主要体现在筹款工作上,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对待私营工商业者。紅军进漳城市政策的正确,既有毛泽东个人的因素,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有抗日宣传的需要。同时,紅军进漳的城市政策也对我们党后来的城市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紅军进漳 城市政策 探析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由紅一、紅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打垮国民党陆军第四十九师张贞部队,一举攻克漳州,取得重大胜利。紅军进漳的主要目的是宣传、筹款和扩军三大任务,在完成这三大任务之后,于5月28日主动撤离漳州回师中央苏区。紅军驻漳时间前后一共是39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漳州毕竟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占领时间比较长的中心城市,紅军进城后在毛泽东领导下实施的一系列城市政策,对我们党后来的城市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紅军进漳的城市政策是正确的
1.紅军进漳城市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对待私营工商业者问题。由于中央苏区一再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物质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食盐、医药相当缺乏,所以在紅军攻打漳州的三大目的或三大任务——宣传、筹款和扩军里面,主要的任务应该是筹款。紅军由于驻漳时间较短,所实施的城市政策,虽然也包括维护社会秩序、进行城市管理等方面,但主要的还是体现在筹款、筹物工作上。而要在城市里进行筹款、筹物,就有一个向何人筹、筹多少、怎样筹的问题,毫无疑问,能进入紅军视野的只能是有款有物者,在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对待城市有产者的政策问题。而城市的有产者除了被明确当做革命对象、财产要被没收的军阀兼地主或资本家之外,大多数是私营工商业者也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因此,可以说紅军进漳所实施的城市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对私营工商业者进行筹款。
2.城市政策的正确主要体现在对私营工商业者的筹款工作中。紅军进漳的历史大背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们党也懂得在这场革命中要把私营工商业者这样的民族资产阶级当做朋友,但具体的对其要实施什么政策则不甚明了。1930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左”倾思想在中央占统治地位,党的路线方针的制定、执行均存在着“左”的倾向,对私营工商业者的政策主要是打击,中央紅军东路军就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进漳的。但由于漳州是紅军初次攻占的比较大的中心城市,漳州地处沿海,又是侨区,许多归国华侨本身就是私营工商业者,紅军在漳州进行筹款的所作所为,很快就会通过华侨为媒介,把影响扩大到海外,所以紅军进驻漳州所要实施的政策和策略是很重要的。毛泽东并不因为上头的“左”倾路线而无所作为,而是勇于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使得进漳紅军在筹款工作中做到有章有法、松紧有度,体现出正确的城市政策。
紅军进驻漳州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21日,毛泽东就在芝山紅楼召开师长、政委以上干部会议,主要内容就包括筹款。在筹款问题上,毛泽东特别指出,除军阀兼地主或资本家的财产没收外,对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商人采取自愿捐助的政策。为了加强对筹款工作的统一领导,还成立了筹款委员会,由紅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负责,在石码、靖城等主要城镇也设立相应的机构,并要求采取自愿捐款和没收的形式进行筹款。
为了更好地把握政策,组织领导筹款工作,东路军司令部于4月28日召集直属队连长、政委、队长、科长开会,同时,还请了当地开明绅士及商会负责人参加,研究布置筹款及运输工作。会议决定筹款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没收土豪劣绅、反动分子的财产;二是应交纳的税收;三是通过商会向工商业者募捐。在筹款过程中,毛泽东又多次指示紅军注意城市工商业政策,强调对民族资本家和中小商人的财产不能没收,只能采取捐助政策。
3.城市政策的正确还体现在及时纠正筹款工作中的偏差。由于紅军驻漳时间比较短,其所实施的城市政策难免会比较粗糙,难免会带有短期行为的印记。从历史文献来看,紅军的大部分筹款是文明筹款,主要是通过商会向商人筹款,同时也发动群众自愿捐款。但在筹款筹物工作过程中,由于紅军战士大多数来自赣南、闽西山区,初次来到闽南沿海侨区,情况不熟悉,加上语言不通,以致把一些住紅砖楼、戴礼帽、穿皮鞋、戴眼镜、拿文明棍的归侨、侨眷错当为土豪抓了起来,这些现象曾引起了群众的误解。
根据紅军进漳当事人、时任紅五军团第三军第七师师长的开国上将陈伯钧的回忆:由于紅军进漳是我们初次攻占比较大的中心城市,管理城市的经验不足,敌人溃退以后,我们没有组织强大的力量及时地、彻底地去清查残兵败将……紅军占领漳州之后,我们就分散到下面做群众工作……闽南地区商业比较发达,我们看哪里有好房子的,就要找出账簿,查一查是否有收租放贷的,凡是有收租放贷的有的给他们贴条子,罚他们的款。[1]P62
另一位紅军进漳当事人、时任紅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委开国上将杨成武在纪念紅军进漳60周年的文章里也回忆道:刚开始,我们这个部队的战士因为听不懂本地话,加上有些人头一次进这样的城市,见到戴眼镜、穿西装、拿文明棍的人,就以为是土豪,把人家抓起来,结果抓错了人。毛泽东发现后,立即召开会议,教育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抓人权。要求我们两天内查清,把抓错的人放了,把不该没收的东西归还原主。后来,我们不但把抓错的人放了,还请他们吃饭,向他们赔礼道歉。[2]P8
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紅军以铁的纪律和模范的行动、逐步赢得漳州人民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也使筹款筹物工作步入正轨。如石码筹款委员会还吸收了开明绅士连守谦、商会负责人陈长利参加,由于他们熟悉情况,很快就在全镇十几个行业中筹集银元14万。由于正确的城市政策,进漳紅军很快就筹集银元100多万,并筹集到大批粮食、食盐、药品、布匹、鞋子等物资。这些财物为缓解中央苏区的经济困难,为即将来临的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提供物质支援、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紅军进漳实施正确城市政策的原因
正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开头所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土地问题,就是把封建地主阶级当做主要的敌人,当做革命的对象,在农村的主要政策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紅军进漳时正是“左”倾思想控制着中央苏区,是把私营工商业者这样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当做敌人,在税收政策、劳动政策、贸易政策、职工运动等许多方面的政策是对其进行打击的时期。而进漳的紅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能够顶住“左”倾路线的压力,坚持实事求是,实施正确的城市政策,其主要原因有三:
1.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首要问题的认识正确。毛泽东在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出发,对于分清敌我友这一中国革命首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特别是在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问题上,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观点:一是把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大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二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需要革命”和“怀疑革命”的两面性;三是指出了民族资产阶级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毛泽东在对于各阶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即:“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3]P9毛泽东的这些分析,表明他已将马列主义关于资产阶级一般论述同中国资产阶级问题初步结合起来,一方面标志着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理论的初步形成,另一方面也为他在以后的革命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和处理中国资产阶级问题奠定了基础。虽然经历了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但毛泽东无论是在井冈山时期还是在瑞金时期,在其革命生涯中,总体上依然坚持了关于中国资产阶级两个部分的理论。正因为毛泽东有这样正确的认识,又是这支队伍的最高领导人,所以在率领紅军东路军进驻漳州之后能够采取正确的城市政策,即没收军阀兼地主或资本家的财产,而对其他民族资本家和中、小商人则采取捐助的政策。
2.正确吸取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关私营工商业者政策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私营工商业的认识和政策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与我们党的革命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虽然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在领导南昌起义时发布的文告中宣传了保护商人的思想,1928年6月党的六大决议中也提到了要保护工商业,反对均分小资产阶级财产的倾向。但在土地革命初期,党中央以及各根据地采取的都是比较“左”的私营工商业政策,使我们党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如当时党内还一度出现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4]P78的政策,这种过左的政策,把城市中等商人和小资产阶级大部驱到了敌人一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思,在实践中对这方面开始有了比较正确的做法和政策规定。1928年11月,在毛泽东主持下召开的紅四军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大会提案中,更有《禁止盲目烧杀》和《保护中小商人利益》两案。这两个提案已经明显地反映了紅四军党的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主张。1929年1月发布的《紅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保护商人的文字是根据地较早体现这一思想的文献。《布告》以简明的四言体形式出现,“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5]P671929年3月中旬,紅四军攻占汀州,颁发了《告商人及知识分子》文告,宣布党的城市政策是: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由于“左”倾思想在中央占统治地位,这种保护思想在执行中时时受到“左”的思想干扰,使得我们党在税收政策、劳动政策、贸易政策、职工运动等许多方面制定了打击工商业者的政策。这样,就导致革命根据地的一些私营工商业由于无利可用纷纷倒闭,有的资本家故意抽逃资金,关厂停业,致使根据地内部工商业萧条、冷落,在敌人加紧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中央苏区内外交困。这种局面的出现,促使我们党不得不反思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毛泽东作为亲历者,对于我们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在实施中的经验教训,有着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在带领紅军东路军进漳时,能采取正确的城市工商业政策,只对军阀兼地主或资本家的财产没收,而对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商人则采取自愿捐助的政策。
3.适应紅军东路军抗日宣传的需要。由于中央紅军长期战斗在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的赣南与闽西山区,长期与外界隔绝,加上国民党政府宣传机构的反动宣传,在紅区以外的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紅军是所谓的“青面獠牙”“共产共妻”“杀人放火”的一群怪物。特别是在中央紅军进漳前发生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上海抗击日寇的一•二八事变,更是给了国民党政府诬蔑共产党和工农紅军的绝好机会,共产党似乎成了只会搞内乱不会对抗外敌的动乱分子,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紅军对于民族危机的看法和主张是什么,外界并不了解。因此,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紅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亟需通过合适的途径向外界宣传自己的主张。漳州地处沿海,紧邻五口通商口岸厦门,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侵占了台湾,相当一大部分台湾人的根就在漳州,其中许多人不愿当亡国奴,就跑回漳州居住,漳州同其他比较早向外界开放的城市一样,人民群众切身的感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统治和压迫,也同样具有强烈的反帝、抗日诉求。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紅军亟需向外界宣传自己的抗日主张;另一方面,漳州人民具有强烈的反帝、抗日诉求。所以紅军东路军攻占漳州以后进行抗日的宣传就很容易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也就很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但进漳的紅军要人民群众顺利地接受自己的主张,前提之一就是必须在进漳之后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进城之后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也就是要实施有利于安定民心,又能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好政策。因此紅军进城之后的筹款工作只对军阀兼地主或资本家的财产进行没收,对其他民族资本家和中、小商人则采取捐助的政策,而且筹款数额合理适度,出现了偏差又能立即加以纠正。
三、紅军进漳的城市政策对我们党后来城市政策的影响
紅军进漳所实施的正确城市政策,不仅在当时成效显著,而且也对中国共产党在后来的城市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为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其在后来的革命实践活动中,毫无疑问会主动的把紅军进漳所实施的正确城市政策作为参照物,成为指导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至于新民主主义阶段城市管理的重要思想内容。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毛泽东所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体原则和方针指导下,执行了比较正确的民族工商业保护政策,边区政府宣布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商人的营业自由。工厂开工及地主土地私有,“号召逃跑的地主与资本家回来经营他们的工厂与土地”[6]P57。同时在税收政策中实行“有钱出钱、钱多多出、钱少少出、无钱不出”的合理负担。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10月,我们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以法律形式把“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规定下来,使民族工商业的保护政策有了法律依据。同年12月,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从政治、经济、国情、任务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重要性,并把保护民族工商业明确为党的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验纲领之一。在我们党夺取了全国政权之后,也正是坚持了这种政策精神,才使得新中国能够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就把一个烂摊子收拾得令人赞叹,使一个经济凋零、百废待兴的旧中国变成经济快速恢复发展、人心舒畅的新中国。○
参考文献:
[1]福建省龙溪地区中共党史研究分会编《中央紅军攻克漳州》资料选编(上).
[2]紅军进漳论文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3][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许毅.中国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册)(1936-193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