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江西高职院校只有立足服务本土经济,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门办学,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以人才培养求支持,以技术服务求发展,才能获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做大做强。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高职教育 产学研结合 对策
高职院校是承载国家高职教育的主体。高职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和经济建设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江西高职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底,江西各类高职院校由2005年之前的15所猛增至49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已接近全省高等院校总数的50%;在校学生人数也由2005年之前的5.8万人猛增至2010年的45万余人。2010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23万余人,其中高职院校就有14.3万人,占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的62%。毋庸置疑,江西高职教育为促进江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江西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部分高职院校开始贪大求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的远离服务本土经济的办学宗旨,把目光瞄向东南沿海和江浙地区,把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于服务东南沿海和江浙地区的经济企业。为了经济效益,有的高职校院甚至不顾自己的办学能力和条件,盲目扩招,而对服务江西本土经济却缺乏积极的态度。
笔者认为,江西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自己的科学定位,只有立足服务江西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才能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前来说,就是要转变以创经济效益为目的、贪大求全的办学理念;就是要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开门办学,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立稳固的实训基地。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内容及人才需求预测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经济发展史上重大的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依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建设方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包括南昌、鹰潭、景德镇3个市、38个县、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土地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经济建设目标是:用20年左右时间,举全省之力,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力打造“光电技术、生物医药、航空、新能源、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优质钢材深加工、炼油及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加工”等产业基地;同时加快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轻纺、会展、功能陶瓷、服务外包、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强力推进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人才是经济建设和企业生存与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规模如此宏大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定需要众多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有专家预测,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20年左右时间,其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上百万与之相关的各类高素质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这对担负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江西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的发展机遇。
二、江西高职院校抓住机遇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先导、基础和依据,是强化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动因。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输送人才,提供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又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加速发展高职教育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和经济跨越式增长,江西的高职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承载和实施高职教育的高职院校,应当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开门办学,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使自己在特色办学中做大做强。
1.以经济区产业基地为服务对象,校企合作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就目前来看,江西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如前所述,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出现了偏差,远离了服务本土经济的办学宗旨,对转变江西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还处于被动适应状态。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转变办学理念,立足服务江西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重新定位自己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配合并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开门办学,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信息优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基地为合作对象,深入经济区产业基地调研,大力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要依据经济区产业基地的人才和技术需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稳固的实训基地,全面推行“工学交替”模式,理论教学在学校渗透,实践教学在基地展开,实现书本知识与实际岗位零距离对接,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坚持正规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行的发展方向,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订单式”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以经济区产业基地的技术需求为指南,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大量高技能人才。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正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改革、发展的主要依据。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也提出了一些区域性特色要求。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决定高职院校是否具有生命力和持续发展力。江西高职院校要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出发点,以经济区产业基地的技术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的交叉复合来设置专业。要按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根据自身的条件,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作为发展江西高职教育的战略重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高职院校要深入了解经济区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及未来发展方向,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人才市场需求,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专业结构与规模。要依据经济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需求,从现有的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和新的服务面向出发,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用战略的眼光,精心打造“采矿冶炼”“机械制造”“电工电子”“精细化工”“光电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装配”“航空动力”“生态农业”“红色旅游”“文化创意”等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坚持在高教性、职业性、区域性相结合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还要科学统筹与产业链相关联的“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工业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广告策划”“物流仓储”“人力资源”等、系列专业群的建设,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满足生态经济区建设全方位的人才需求。
3.以经济区产业基地的发展变化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变化可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旧的产能被淘汰,新的产能不断滋生。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标准必将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高职教育必须积极应对企业的发展变化,才能促进自身与企业的同步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江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江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因此,江西高职院校应当主动依据江西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按照高职教育“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适时修订教学计划。要密切关注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进展情况,不断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新的课程体系之中,将新理论联系新实际,使专业教育与经济区产业基地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从而避免专业教育滞后于生产实际的状况。要积极应对经济区产业基地人才需求的变化,科学设计高职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突出能力本位,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所培养出的高职毕业生才能深受经济区产业基地的欢迎。
综上所述,在当前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江西高职院校只有立足服务江西本土经济,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门办学,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以人才培养求支持,以技术服务求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江西高职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并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发〔2010〕28号.
[2]王小军.高等职业教育对江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作用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02(2).
[3]王继春.关于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7).
[4]晏磊.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探析[J].求实,2009(2).
[5]徐枫.浅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6]李以镔,王小军.江西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2(6.
[7]李阳琇,黄裕.略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之误区[J].江西社会科学,2001(10).
责任编辑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