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川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

2012-12-29 00:00:00周成莉
党史文苑 2012年14期


  [摘 要] 处于临川文化核心地带的东华理工大学,合理结合三课的课堂教学、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临川文化校园氛围、网络阵地的建设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拓展等方面,真正将临川文化渗透到东华学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以切实提高东华理工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临川文化 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 实效性
  爱国主义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是国家自强不息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主旋律。
  关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各学科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和定义。从政治学角度界定,爱国主义的本质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包括国家振兴、民族发展昌盛、领土主权完整。从哲学角度界定,爱国主义是感性爱国情感和理性爱国行动的有机统一体。从价值论角度界定,爱国主义反映的是主体(人)对国家价值的情感体验。从逻辑学角度界定,爱国主义的内涵应为一定国家或阶级基于对自己祖国、人民、山河及各种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的认同与热爱,具有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并乐于为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献出自己一切甚至生命的系统理论或思想。从伦理学角度界定,爱国主义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个人对民族、国家的基本价值认同,是正确处理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对于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界也一直在进行不停的探索。但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偏重政党伦理道德;二是重形式,工作表面化,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性不强,缺乏创新;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层次性;五是灌输式教育严重;六是爱国主义教育缺乏连续性、长期性和针对性;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现实感不强。
  如何让东华学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有实效性,笔者选择了结合本地特色文化——临川文化和我校所处地理位置与理工院校学生特点,试将临川文化的精神渗透到我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
  一、临川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临川文化,华夏奇葩。”它出现于秦汉,形成于两宋,绵延于明清,影响于当今。它是由武夷山环绕的抚河水系,以临川古邑为汇合中心,涵盖现赣东12县(市)的临川区域性文化现象。它是豫章文化的一个分支,和庐陵文化、浔阳文化一起,共同建构了豫章文化的壮丽大厦。临川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它独特的文化特征:第一,以诗书求闻达,崇务实而达理是临川文化的核心内容;第二,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变革是临川文化的主要内涵;第三,坚贞不屈、清正廉洁是临川文化的优秀精髓;第四,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是临川文化的重要特征。第五,红色文化、核文化精神是临川文化的传承。临川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特征更与当代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可以说学习和发扬临川文化精神就是践行当代爱国主义行为的具体化。
  东华理工大学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不仅处于临川文化地域的核心位置,其本身的核文化也是临川文化的一部分,我校学生主要以理工科为主,在专业学习中偏重于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课程,接触较多的是公式、数字、符号。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生动活泼,而且要体现文化的共鸣,临川文化的渗透教育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途径。
  二、如何将临川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
  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临川文化,更要用临川文化的精神去武装大学生,让东华学子能将临川文化精神践行到爱国主义具体行动中去。
  首先,利用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两课、专业课、选修课三课贯通,学习发扬临川文化。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两课教师要将临川文化贯穿其中。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宣传临川文化中的红色文化。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除了第三次反“围剿”,基本上每次抚州地区都有作战战场。虽然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主力红军退出江西进行长征,但正是由于在江西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才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大学语文课学习临川优秀的名人作品,学习临川名人的精神,体会临川文化的本质。临川文学博大精深,王安石、曾巩在唐宋八大家中占了两家,王安石、陆九渊还分别为荆公诗派、理学诗派的首领及重要人物。晏殊和他的儿子晏几道等人开一代词风,树江西词派的大旗。两宋时期867名词人中,抚州籍即占44人。临川四才子谢逸、谢薖、汪革和尧节,均系江西诗派前期的代表人物。大戏剧家汤显祖以其艺术珍品《临川四梦》,被人誉为“东方莎士比亚”。临川二陈(陈郁、陈世崇)、临川二危(危稹、危和)、宜黄二乐(乐史、乐黄目)、金溪三陆(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临川四王(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王雱)、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惇、曾协、曾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和临川四才子(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等数百位文化名人,均以其丰厚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文化艺术宝库。特色专业地质学引介地理学名人乐史、朱思本的成绩;优势学科核专业发扬爱党奉献、“两弹一星”的核文化精神;生化课要学习医学名人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李挺、龚居中、黄宫绣、谢星焕的成绩;选修课“书法课程”要引介书法、绘画名人赵崇嶓、陈景元、尧介、王英、赵世俊、李瑞清、陈容、吴宏作品。三课贯通,临川文化深入学生心中。
  第二,用临川文化精神塑造学生人格。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要合理利用临川文化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大学生一般都在17至24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但阅历浅,自制力不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稳定。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临川文化的诗书求闻达、崇务实而达理的精神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利用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变革的精神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利用坚贞不屈、清正廉洁的文化精髓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利用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扩展大学生学习视野;利用红色文化、核文化精神鼓励大学生践行爱国主义行为。
  第三,努力宣传临川文化,营造临川文化校园氛围。近年来我校临川文化研究中心著述颇丰,通过招收临川文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更扩大了临川文化的研究视野,拓展了临川文化的研究深度,为营造临川文化校园氛围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如何将这些理论成果转化为校园文化需要学校党委宣传部、临川文化研究中心、校团委和各学院的密切配合,应当以学校党委宣传部为支撑,以校团委为核心组织力量,以临川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学院班级为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宣传临川文化。
  第四,利用网络阵地。目前我校特色文化信息数据库已经囊括了临川地方文化及其研究的相关古籍资料如文渊阁《四库全书》(1501册)、《二十四史》、“十通”、《古今图书集成》《豫章丛书》《明实录》《清实录》《四部丛刊》《古本小说集成》等其它一些相关古籍资料。临川文化名人所著述的资料如汤显祖著述的“临川四梦”、《汤显祖诗文集》等;晏殊的《珠玉词》;晏几道的《小山词》;王安石的《王临川全集》《王安石全集》《王荆公百家诗选》《王文公文集》等;李靓的《李靓集》等大量临川名人著述的资料。历代对临川名人及临川文化的研究资料如((王安石年谱》《临川近现代文化史》《汤显祖综论》《陆象山研究专辑》《临川文化史》《临川文化名人研究指要》《临川文学史》《临川摊文化》等近千种临川文化研究资料。历代方志及名人录等相关资料。利用网络资源我校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学习查阅临川文化的各种资料。同时利用网络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网站,设立网上互动平台,增强学习临川文化的自觉性和趣味性。
  第五,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临川文化的精髓。到目前为止抚州市共有5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抚州烈士陵园、抚州市博物馆、抚州市档案馆、抚州一中(校史馆、金柅园、名人园)、李井泉故居、山陂红军烈士墓及红军标语、万魁塔,崇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宜黄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红一方面军总部会议旧址、黄陂大捷纪念亭、谭纶墓,南村邓小平旧居、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流坑古村落、乐安县博物馆、登仙桥大捷战斗旧址、红一方面军“大湖坪整编”旧址,渭水桥战斗遗址、长源庙战斗遗址、硝石战斗遗址、大竺山战斗遗址,曾巩纪念馆、康都红色旅游景区、南丰县醒侬烈士公园,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三次会议旧址暨毛泽东同志故居、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驿前镇“红三军团指挥部及高虎脑系列战役遗址、古民居红军标语”、红色雕塑主题公园、符竹庭烈士纪念亭、广昌县莲花科技博览园,闽赣省苏维埃旧址、黎川县烈士公园,资溪县革命烈士陵园、泰伯博物馆、大觉山旅游风景区、下张村革命旧址,金溪县烈士陵园、仰山书院、金溪战役纪念碑、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卢春生烈士故居,东乡县革命烈士纪念塔、舒同博物馆、王震将军旧居、73866部队烈士陵园、东乡县图书馆、王氏宗祠(王安石),等等。如此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我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和素材,延展了两课课堂。思政部、团委、学院分团委利用特殊节日、两课实践课等机会分别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临川文化、红色文化面对面,加深大学生对临川文化的认识,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