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纪念活动是中共重要的话语方式。新中国建立以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共借助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对唤起社会历史记忆、树立孙中山之旗帜、促进统一战线工作、表达中共对台主张有重要作用,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积极措施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 辛亥革命 纪念活动 祖国统一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先河,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举办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政治活动。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统一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在政治生活上不容回避、不得不提的重大政治问题。辛亥革命“逢十”周年纪念之时,党和国家都会以最高规格举办纪念活动,祖国统一问题始终是中共举办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最重要的主题。中共借助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对唤起社会历史记忆、树立孙中山的旗帜、促进统一战线工作,表达中共对台主张有重要作用、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积极措施和有效途径。
一、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唤起社会历史记忆
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任何民族的历史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族群范围的认同和集体记忆。[1]P243人们正是从历史中获得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通过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揭示辛亥革命与新民主革命的关系,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侨保留历史记忆、获得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
1.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空前的大解放,为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逢十”周年纪念活动,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或全部出席,或大部分出席;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领导人都要在当地的纪念大会上讲话,成为全国重要的政治活动,是全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中共以最高规格举办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本身就是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的肯定。辛亥革命纪念会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的评价。如周恩来在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上称它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胡耀邦在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上称它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杨尚昆在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上称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江泽民在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上称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胡锦涛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更是称其“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辛亥革命活动,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做出高度评价,突显其历史地位,就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要发扬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同心同德,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揭示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革命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历次逢十周年辛亥革命纪念会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会阐释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论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选择。在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上,周恩来认为,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同一切忠于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人们团结一起,把中国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建立起新中国。[2]在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会上,胡耀邦则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3]在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会上,杨尚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4]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5]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6]通过纪念活动揭示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既有利于国民进一步加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也有助于国人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借纪念活动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则有助于国民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增进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和接受。通过纪念活动既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又揭示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说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革命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论证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增强了海峡两岸同胞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二、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树立孙中山之旗帜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标识性符号,是凝聚海内外华人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面旗帜。在纪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掘这一纪念符号的丰富内涵,塑造孙中山的伟大形象,树立孙中山这面旗帜,努力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悬挂孙中山的照片。画像直观、形象、富有情感,容易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记。在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中,孙中山画像一直广泛使用,是会场布置的主要亮点,成为辛亥革命纪念的政治注解。会场布置中,孙中山的画像往往悬挂在会场的中心位置。如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会场,主席台上并排悬挂着毛泽东和孙中山的画像;将孙中山的画像与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的画像并列,其含义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此后,辛亥革命纪念会一般都在主席台正中悬挂孙中山的巨幅画像。如2001年首都人民大会堂纪念会场,主席台上方悬挂着“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大会”的会标,主席台后幕墙正中则悬挂着孙中山的巨幅照片,使整个人民大会堂大礼堂洋溢着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气氛,也反映出孙中山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共不仅在纪念大会会场后幕正中悬挂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而且于国庆期间在天安门广场竖起了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中共通过悬挂孙中山画像的方式,有助于唤起国民的情感记忆,塑造孙中山在国民心目中的伟大形象,竖起孙中山这面爱国、统一、团结的旗帜。
2.评价孙中山的功绩。孙中山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做出的杰出贡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纪念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都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崇高地位和卓越贡献。在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会上,周恩来称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杰出的民主主义者”;董必武称其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卓越的政治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会上,胡耀邦称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会上,杨尚昆称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称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称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6]中共在纪念活动中给予孙中山高度评价,使其在民众心目中留下了具体、清晰、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形象。这样,一个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的孙中山,一个为各党派、海峡两岸同胞、海外华人普遍接受的爱国主义者形象,得到广泛宣传,其影响力也得以增强。
3.阐释孙中山的思想。纪念辛亥革命也是阐述孙中山思想的机会。纪念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着重阐释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思想。如在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会上,周恩来指出:孙中山“采取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是一个伟大的不朽的功绩。”[2]董必武认为:孙中山“不顾国民党右派分子的反对,坚决地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中山先生的道路,是革命家的道路”。[7]此后,胡耀邦、杨尚昆、江泽民都对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同共产党实行第一次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的思想给予高度评价。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统一战线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诉求,也是各种社会力量共同的政治基础。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重点揭示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思想,有其特定意义。
4.赞扬孙中山的品格。纪念辛亥革命,对孙中山精神品格的赞扬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董必武称赞孙中山具有更远大的眼光。胡耀邦称赞孙中山表现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英雄气概。叶剑英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前夕发表文章,深切缅怀孙中山“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是“为革命鞠躬尽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伟大战士”[8]。杨尚昆、江泽民、胡锦涛都高度赞扬孙中山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的精神,强调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这是提炼孙中山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价值,也是提示国人应当继承和发扬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孙中山作为政治象征符号,曾经在促进中华民国的统一进程中发挥重要的精神作用,在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中具有强烈的政治影响,是当今促进海峡两岸人民国家认同和社会整合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具有积极的政治文化功能和积极的历史作用。正如胡耀邦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指出:“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和怀念,至今仍然是把中国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的精神纽带。”[3]通过开展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运用孙中山这一符号进行仪式化宣传,将其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显现了强化国家认同的特质。国人在记忆孙中山符号的过程中,强化其深厚的民族主义情感,有利于促进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三、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促进统一战线工作
纪念活动能收到政治整合、凝聚人心的功效。中国共产党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聚集社会各界人士共商统一祖国大事,呼吁台湾执政当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共同促进统一大业,发展壮大新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聚集社会各界人士,共商统一祖国大事。仪式有助于人们进行社会交流活动。有时候,人们只有通过对社会共同体的原始组成部分或元素的认可和认同才有可能聚集在一起,也才有可能组成一个人群共同体。[1]P77每逢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都会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以及辛亥革命老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各族、各界人士聚集在一起,共同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如1961年10月7日,中共就邀请了48位辛亥革命老人参与讨论研究辛亥革命的丰富内容和深刻的经验教训;10月9日,北京各界一万多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又如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有5000多人参加了纪念大会,许多是辛亥革命的参加者,还有的是孙中山的战友和亲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华侨等。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成为各党派、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各族、各界人士沟通交流的桥梁。
2.呼吁台湾执政当局,共同探寻祖国统一途径。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主要依靠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但台湾执政当局也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国民党执政台湾时,为尽快结束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的局面,利用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之机,中国共产党总是劝导台湾当局捐弃前嫌,为尽早实现民族大团结做出贡献。如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前夕,叶剑英委员长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纪念大会上,胡耀邦不仅提到国民党同共产党实行的两次合作,并积极呼吁在台执政的中国国民党为建设统一的国家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并以中共领导人的身份邀请蒋经国等台湾当局负责人和台湾各界人士到大陆和故乡看一看,坦率、真诚、深情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促成祖国统一的诚意。2001年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再次呼吁台湾当局,在明确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和谈判,开放两岸直接“三通”,改善两岸关系。举行纪念活动可以达到整合各派力量、凝聚各方人心的目的。中共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对协调大陆与台湾当局的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整合各派力量、凝聚各方人心也有异乎寻常的效果,对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统一战线工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表达中共对台主张
任何历史叙事无不潜匿着政治性目标的追求和政治意图的表达。[1]P244通过纪念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价值和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必须表达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问题的主张。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问题的原则和立场、态度与政策,是一个恰当的时机,意义非同寻常。
1.表明中共的原则立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中共自始至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中,中共明确表达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如辛亥革命70周年前夕,叶剑英发表谈话,提出九条建议和主张;在纪念会上,胡耀邦郑重地指出:“台湾问题,纯属我国的内政。这个问题要由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解决。”[3]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会上,杨尚昆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根本大计。“再一次严正申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对任何把台湾分裂出去的行径,我们决不坐视。’”[4]在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会上,江泽民真诚地重申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则呼吁全体中华儿女“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这些都说明,中国共产党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一再表明对于台湾问题的立场、态度、政策。
2.谴责“台独”的分裂活动。对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中共也借助辛亥革命纪念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在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会上,杨尚昆对台湾当局坚持“反共拒和”,推行“弹性外交”,实际上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以及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活动的“台独”势力进行了严厉谴责,指出主张分裂的人是为列强侵略中国服务,并严重正告“台独”分子,“不要错误估计形势,玩火自焚”。[4]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会上,江泽民义正言辞地指出:“我们有争取和平统一的最大诚意,也有制止任何‘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决心。”[5]借助辛亥革命纪念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进行严厉的谴责,可以赢得更多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的支持。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表达对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谴责“台独”的分裂活动,可以更为有效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和态度。将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问题的主张、政策宣传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有机结合,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总之,时代条件不同,面临的历史任务会有所区别,辛亥革命作为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积淀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和文化传统,成为团结和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一个重要源泉。新中国建立以来,把纪念辛亥革命和祖国统一的现实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和建立中华民族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联系起来,这是现实的政治需要。[9]正如胡耀邦在1981年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的第三件大事。这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尤其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3]借助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唤起社会历史记忆,树立孙中山的旗帜,促进统一战线工作,表达中共对台主张,有助于生成、再造、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国家的认同,有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举办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周恩来.开会词—在辛亥革命纪念大会上[N].人民日报,1961-10-10(1).
[3]胡耀邦.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1-10-10(1).
[4]杨尚昆.在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1-10-10(1).
[5]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10-10(1).
[6]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0-10(1).
[7]董必武.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61-10-10(2).
[8]叶剑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N].人民日报,1981-10-5(1).
[9]张海鹏.50年来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6).
责任编辑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