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指挥教学之我见

2012-12-29 00:00:00胡碧兰
成才之路 2012年17期


  歌唱指挥是指导学生在课堂及课外活动中进行集体唱歌的组织者、领导者。在音乐教学中,声乐和指挥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通过指挥者的手势、表情等,演唱者才能正确地表达,并创造性地显示出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在指挥教学中应做到“三性”。
  一、理论性
  要使指挥发挥得淋漓尽致,离不开雄厚的乐理知识和常见的拍号的指挥方法。因此,指挥教学要落实到实处,必须从乐理开始,教会学生识谱、节奏、节拍、旋律、力度、速度、句法等理论。要锻炼学生的视唱能力,使指挥表现得更加完整,动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例如,我在教《接过雷锋的枪》这首歌时,首先对这一作品进行讲解。全曲以强拍(硬拍)为主,以弱拍次之,但强弱拍的落实离不开音乐本身。为了强化理论,我又重点强调了这首歌中的几个关键部分,比如附点、唱法、切分音符、弱起、休止符。然后,让学生边视唱边打拍。结果,同学们在整齐的歌声中掌握了2/4拍的指挥图式和基本姿势。所以,指挥教学,必须以乐理为骨架,以气质、情感、动作为内容。
  二、情感性
  音乐指挥教学属于艺术范畴,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在指挥教学中,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但又不拘泥于此,还应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指挥教学得以升华。否则,显得枯燥、呆板。同样,我在教《接过雷锋的枪》这首曲子的指挥时,给同学们讲解了雷锋生前动人的事迹,又结合歌词中三个排比句间递进关系,讲了音乐表现手法上力度和速度的强弱交替使用,最后将音乐推向高潮。接下来,我让一个音色较好的男同学,有声有情地朗诵了一遍歌词,然后我又富有激情地即兴示范。结果,受这些情节的感染,同学们兴致勃勃,满怀激情,增强了学生奋发向上的决心。因此,指挥教学要在不同的旋律中灵活应用,才能展示音乐形象内涵。
  三、创造性
  创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指挥教学更离不开创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有创造性,它受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力、对生活的体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各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去开发这方面的智力,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比如,我在教《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指挥更加投入、生动,上课前我先给同学们放了一个蒙古族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同学们感受音乐美、景色美以及舞蹈粗犷豪放的自然美。然后,把指挥图式想象为雄鹰的翅膀一起一落,在茫茫草原上空翱翔,并将强弱节拍及其延长节拍形象化。这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指挥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指挥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指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观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音乐中茁壮成长。
  (西和县何坝职业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