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情感认同,以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从而得以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更牢固地记忆教学内容,并最终得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而通过教学内容与情感体验的高度融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体验;情境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或机会,引导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促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以提升教学实效。初中思想品德课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生活气息,有利于以教材为载体,设计出生动的体验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与领悟思想品德知识。本文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的具体策略,以期将抽象的思想品德知识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教师的外在教育与学生的内在体验完美相融,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美好心灵。
一、引入情境,感知体验
体验的产生,首先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着切实的感知,方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情感认同。因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入生动形象的体验情境,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中感知体验,引发道德经验的初步生成。
(1)角色模拟体验。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感知体验的建立,往往与生活阅历有关,所以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体验,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对角色的演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与认识。如在“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教学中,我就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分别创设了“要考试了,你正在复习,朋友邀你出去玩”“上课时,同桌非要与你聊天”“课间休息,同学拿烟给你抽”“回家的路上,同学给你钱,让你帮他教训人”等情境,让学生分组上台创造性地进行模拟表演,而我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的观察,也可发现学生在表演体验中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从心理上真正领会了何为不良诱惑,以及不良诱惑的危害,为教学内容的深入展开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2)多媒体情境体验。感知体验源于客观情境,而思想品德课中还有不少内容是远离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不适合利用角色模拟情境。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引入视听情境,为学生提供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感知体验,从而有利于将教材中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难懂的观点浅显化,方能打动学生心灵,激起情感共鸣。如在教学《世界文化之旅》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世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并以导游的身份配以优美的解说,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从学生陶醉而愉悦的神情中,不难发现学生已在如临其境的世界文化之旅的体验中乐而忘返,从而既掌握了各国文化知识,了解了各国文化差异,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心设疑,感悟体验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引入生动的情境,虽利于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感知体验,但却缺乏学生的深入思考,且忽略了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个性化感受。这使体验仍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致使学生纵然感知了道德知识,也无法反思个人的道德行为,并形成正确的坚定的道德信念。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讨论,让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设疑释疑的过程中集思广益、相互启迪,并得以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或错误认识,促使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感悟,在感悟中深入体验,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并成为调节行为习惯的稳定的内驱力。如现在网络已经成为初中生信息交流、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但若过度沉迷,就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教学时,我就设置了“你平时上网吗?在哪里上网?你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少?”“你在网上干什么?”“你有网友吗?见过面吗?”“你认为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理性感悟,并让学生在倾听与交流中意识到网络的确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而只有增强自律意识、安全意识,方能尽情享受健康而快乐的网络交往。
三、实践调查,升华体验
情感体验总是伴随着人的行为而产生,又是通过人的行为得以保持与巩固的。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若仅让学生在分析疑问与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提升内在思想政治觉悟,而缺乏外在实际行为,那么体验也将流于形式,成为过眼烟云。所以,为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内在的思想意识外化为行为,教师就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践调查,以完成知识的重构与巩固,让学生在道德践行中实现对体验的超越与升华,达到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目的。如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象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堪忧,而初中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同样也应承担对社会的环境保护责任。因此,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走进学校周边的社区,展开对绿化情况、垃圾分类情况、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家庭废旧电池的处理情况等的调查,并形成了大量的书面访谈记录、照片、视频等。由于经过了亲自考察,学生的体验非常深刻。每个同学不但对环境问题有了感性认识,还加深了对环境问题的理性认识,从内心深处领悟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并认为自己一定要对社会环境负责,今后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将环境保护践行到底。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应强调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事实,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过程,从而有利于让知识传递着浓烈的情感,真正抵达学生的灵魂深处。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应引入体验式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听、可演、可说、可做的机会,通过引入情境、精心设疑、实践调查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感悟、升华思想品德知识,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化为己用,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同时,也彰显了思想品德的德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少琳.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