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新课标的实施,各地各学校积极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强调教师要千方百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但是,就实施过程来看,我们经常看到的往往是老师提问的多、学生质疑的少,老师讲授的多、学生参与的少的不和谐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体,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就我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用心呵护每一颗美好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的确,唯有用心浇灌出的花朵,才能绽放出缤纷的色彩。教育就是要求每一名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爱、发现爱、施爱于人,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现实生活来看,每个学生都是一朵独特的花蕾,他们追求活泼、追求沉稳,或调皮、或沉静。每一名教师都要学着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只有深入了解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针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进行因材施教。如何做到了解学生呢?一是要多观察。孩子毕竟不懂掩饰,教师要听其言、观其行、察言观色,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二是要多沟通。聊天是一个很好的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途径。三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做到一视同仁,才能让每个学生觉得老师是爱自己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心底里接受你,进而自然而然爱上你的学科,唯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也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
二、信任会迸发无法想象的力量
我们常说:“理解万岁。”就现实生活来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就学生来讲,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的理解。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不仅仅是空洞的说教,教师唯有想他们之所想、爱他们之所爱,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进而做到时刻掌握学生的心态,给予孩子们最大限度地支持。当然,所谓的支持,不是放任放纵,而是松弛有度、宽爱有加。除此之外,教师要时刻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一名学生在《说说我们的校长》一文中写道,他们的校长书法相当出色,学校里很多牌匾都有校长的手迹,就是这件事深深启发了他,从此他的学习十分用功。所以说,教师除了专业课要有硬功夫外,还应该有点“压轴节日”,在课堂教学中出其不意地展示自己教学以外的才华,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深刻的长久的影响,也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此产生的信任的力量,会让学生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三、和学生们共同成长
克林顿的妻子是这样跟女儿说的:“要想当个好老师,只有不断学习!”面对新课改,课本教材有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增加了许多新内容,教师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必须深化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用心观察学生,用心研究课堂。只有以积极的心态用心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教材,再走出教材,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在平时教育工作、学习、生活中,积极探索,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唐河县实验高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