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太转型

2012-12-29 00:00:00尹鸿伟
新西部 2012年11期


  
  前不久,十多年来一直以替农民工维权打官司而闻名的重庆籍律师周立太,决定注销重庆周立太(深圳)律师事务所,彻底退回重庆总部。他说:“深圳农民工维权案将大幅度减少,原因有政府工作的不断努力,中国法律的逐步健全,也有深圳经济模式的转型、农民工数量逐年锐减等综合因素。”
  各种变化让周立太最终决定“要开始新的人生”,同时“要利用多年积累的案件资料为中国社会留下变革的证据”。
  奇特的成功者
  仅读完小学二年级的周立太于1956年6月出生于重庆开县五通乡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到西藏从军,1979年1月复员回到家乡务农,1980年到湖南省安乡县安尤砖瓦厂打工。
  “由于从小崇拜电影《风暴》中的施洋大律师,我遂在3年打工期间自学法律,1983年1月回到家乡开县从事法律服务工作。1986年参加全国律师统考并取得律师资格,后一直在重庆四方律师事务所工作。”他说,“1996年5月我偶然赴深圳开始介入劳工赔偿案件,让许多人特别是民工群体认识了我,于是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10多年。”
  周立太颇有武侠小说中江湖好汉的豪气,从1996年5月至2001年,他“吃苦磨难”地先后代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700余件工伤赔偿案件。针对劳工群体缺乏经济能力的实际情况,他采取了“风险代理”的方式—为衣食无着的伤残打工仔提供免费食宿,先打官司后收费,得到了广大劳工的欢迎和支持,也使其事业得到了迅速扩展。截止2012年,他代理的案件已经涉及除北京、西藏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而且基本上都是当事人自己找上门来。
  在中国乃至国际上,周立太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尤其是2004年4月与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当事人对簿公堂,开始追讨160余名当事人欠律师费事件出现后。他表示:“再没有免费的午餐提供给民工们了,至少我要保本。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是一件无可非议的事情。”
  周立太还说:“我帮助了伤残民工,却伤害了自己。民工们通过我的努力拿到了赔偿,获得了实际帮助,但是他们中间有60%的人拿了钱后不付律师费就跑了,让我非常伤心。周立太今天都需要这样了,以后谁还敢帮助他们?”
  为了避免官司打赢后律师费无着落还要倒贴食宿和交通费用的尴尬,2004年后,周立太要求自己的当事人签订代理协议前要交纳一笔基本费用。这样的方式变化,并没有给他的诉讼工作带来多大影响,“收费情况好了很多,而且案件成倍增加,不断有人通过书信、电话和电子邮件请我们代理劳工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3月,周立太以刘朝正拒不支付律师费而提起诉讼,引发全国诚信大讨论;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冲刺题还以本案为素材出题。
  周立太一直承认自己的存在和成功,本身就说明中国在维护劳工权益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不是值得高兴和光彩的事情”。他始终认为,中国的司法独立工作还需要大步前进,“因为离法律真正平等的目标还很远”;另外,他还认为中国的律师行业非常需要自重自爱,法官和政府官员不能办律师事务所,否则将带来整个行业甚至司法系统的腐败,“律师不但要维护当事人的权益,还要带头维护法律和社会正义”。
  继2001年6月成立重庆周立太律师事务所后,2005年9月他又成立了重庆周立太(深圳)律师事务所(分所),2007年9月再成立重庆周立太(万州)律师事务所(分所),主要业务都是代理农民工维权案件。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同期他还成为中华全国律协行政法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致公党党员。
  实际工作中屡屡遭受个别政府部门刁难的周立太说:“我从来不请法官吃饭,但是我从来不愁没有官司打。如果是法官和官员有问题,我就告他们。”他曾经的名言是:“要告,告才能促进民族和社会进步。”
  不过,周立太有时也苦恼连连,而最大的困难始终是经济问题。由于约700名当事人累计欠费高达500多万元,他的律师事务所目前还欠220多万元的债务,包括40多万元税款,“幸亏美、英、德政府和欧盟、香港的一些机构先后资助过我200多万元人民币,否则我早就无法支撑了。”他说。
   2008年是个拐点
  从2004年至2008年,周立太的律师事务所受理案件一直成倍增长。仅2005年,就新接1000余件劳工案件,他认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维护劳工权益的形势依然严峻;二是劳工们的法律保护意识已经觉醒,“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现实中,由于其他律师不太愿意代理,所以中国一直没有出现第二个“周立太”。对于在维护劳工权益的“孤独局面”,周立太说:“首先是因为许多律师在劳工方面的法律知识不足,缺乏办案经验;其次是这类案件出力不讨好,得罪政府和企业,甚至得不到当事人理解;还有就是经济收益很少,甚至收不到律师费,所以很少有律师愿意介入或者坚持代理劳工案件。而我不能停,如果连我都停下来了,中国就没有人能够帮助劳工,用法律维护他们的权益了。”
  周立太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有更多的律师能够走入维护劳工权益的队伍中来,更希望企业老板们和政府部门在教会劳工们一些劳动技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
  在波及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机中,中国沿海的经济体系受到了重创。周立太说,“随着珠三角大量企业倒闭,地方有关部门认为如果补偿金赔偿过高,会影响当地企业发展和投资环境,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倾向于企业。”
  他举例说,农民工以同样的理由状告深圳的同一家企业,2007年和2009年法院的态度完全不一样。2007年判企业赔偿每人3万至5万元不等,2009年则只能庭外调解,由厂家给工人们补偿了一些钱了事。
  “2008年以后,为农民工维权的官司越来越不好打了,败诉率从以前的10%上升到50%。道理很简单,只有保住老板才能保住税收,只有保住了财政收入政府才能持续的运转。”周立太同时也承认,随着时代的变迁,深圳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的投保率逐年上升,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使得企业的违法成本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许多情况同时在出现,比如企业和农民工的数量都在减少,自然伤残索赔事故也在减少。”
  周立太认为,“周立太现象”其实是个不正常的情况,是千百万农民工的悲惨遭遇引发的现象与思考。“但从农民工维权案件减少的综合情况也可以发现,以深圳为代表的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走在了从‘管制政府’向‘法制政府’、‘包容政府’转变的历史征途中,尤其是能够容忍我这种人的长期存在,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迹象。”
  
  在这些过程中,周立太不但得到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积极关注,还得到了许多国际组织的热情支持,他甚至获得了许多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
  “我想告诉全社会的是,‘周立太’的转型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标志,目前农民工维权的案件虽然还在出现,但是数量上明显少了。”周立太说,“我估计5到10年之后,中国企业会很难招到目前大家熟悉的农民工,相关各方都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且提前准备应对预案。”
  
  职业转型的期盼
  “与其说周立太‘败走深圳’,不如说是他自身的局限导致目前面临一个结构性调整的新瓶颈。他代理的案件大多是出于社会底层、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民工的维权官司,而他正是凭借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帮助而声名鹊起的。由于对这个群体维权官司的过度依赖,也使得他的律师事务所无法承担其他领域的诉讼案件。”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旅英学者李韧说,“律师业在中国发展这二三十年来已经很职业化,周立太却未能走上这条职业化道路。不要说他在深圳难以为继,在重庆这个大本营恐怕也难保。”
  但对于下一步的人生及职业规划,周立太似乎胸有成竹,并且为自己设计了“两大目标”。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对中国的劳动保护和工伤赔偿等法律法规和农民工的历史变迁非常熟悉。我收集了自己经手的一万多个案例,是社会各界对中国企业和农民工研究的良好素材,不仅仅是对类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欧美的发达国家同样有着借鉴意义。”周立太说,“例如对于农民工的分布情况、受教育情况、年龄情况和性别情况等多方面的研究都可以找到实际证据,包括同时期国内外媒体对这些事件的报道内容、报道风格和报道重点,我都有完整的收集。”
  他表示,由于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经济能力有限,因此很希望尽快寻找到“有诚意、有实力的合作者”将这些珍贵资料整理出来,对全社会公开展现,甚至可以考虑采取“知识产权有偿转让”的方式,目的就是保证有效的保存和传播,给人们留下一些中国真实的法律和历史记录。
  李韧认为,周立太这些年办的案件很多,但其历史价值体现在保护、开发和恰当的利用上;农民工是劳动者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国社会改革、城市化发展一支很重要的力量。
  “他们在劳动用工领域的遭遇,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不能漠视的成本,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毕竟两亿多农民工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他说,“周立太过去所经办的维权案件,可以说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经验和教训,但需要认真总结。”
  李韧提出了两个建议方案:其一、这些资料最好的处理办法是走学术研究的路子,与高校合作,创立适合大学研究和教育发展的档案馆或资料库,对现有案卷资料进行深度开发,并借助高等院校这个平台,向学术界和全社会进行宣传和展示,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其二、创办民间性质的民工维权博物馆,但这里有个障碍,就是这类博物馆太专业,很难吸引普通人的兴趣,而如果结合第一种方法,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就是职业转向问题。周立太表示,将考虑为各种用人单位提供法律服务,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帮助各种企业安全用工,合法办企业,降低风险成本,“包括如何应对恶意讨薪等新情况,我都会有许多办法;一方面继续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用工进行法律服务”。
  “周立太转型是必然的,但在目前这个年龄阶段,其知识结构及其民工律师形象,要想轻松转型绝非易事。”李韧说,“我觉得周立太应该思考在如何开发、利用过去的维权官司资料的同时,要坚持为普通劳动者维权这个特色,而一旦从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拓展到全体劳动者上面,他的发展也许会走向海阔天空。”
  周立太则透露,目前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已经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重庆分公司、重庆帝景摩尔房地产公司和重庆心一建筑劳务公司等10多家公司企业担任了法律顾问,而且获得了很好的工作评价。
  “无论时局如何变幻,我始终会在中国的律师界拥有一席成功之地,绝对不会就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他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