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雷洋洲

2012-12-29 00:00:00杜尚儒
新西部 2012年11期


  驾车从西安到渭南,在渭南西出口下高速,很容易就找到了盈田村。
  “朝阳路以北,这片都是盈田村。车站、师范学院占的都是盈田村的地,看你找哪个组,这个村子比较大。”一位晨练归来的老者告诉记者。
  一听说是找雷洋洲,这位老者说,“在临渭区,几乎没人不知道他。”
  盈田村所在的杜桥街道办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不好搞,尤其是城中村的工作,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大村子,村上领导没有两下子是干不好的。雷洋洲这个人不简单。”
  但要找到雷洋洲,却并不容易。
  
  神龙见首不见尾
  “雷洋洲是10组的人,我们村有12个组,相当于过去的12个生产队,不在一个组的人平时很难见到。再说,我们平常也不上村委会去,人家是书记,你应该到村委会去问。”进了盈田村,一位村民向记者指了去村委会的方向。
  盈田村村委会、党支部与村办企业渭南华盈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同在朝阳路路北的一个院子里。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小利告诉记者,雷洋洲到湖北去了,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农村基层干部会议。“雷书记最近确实很忙,村上的事情多,会也多,要见他就得预约,等下个礼拜回来我再看有没有时间。”
  记者想请李小利介绍一下雷洋洲的情况,这位年轻干练的女村官则显得很谨慎,“你最好给我们临渭区宣传部打一下招呼,我可不能乱讲。”尽管如此,当记者提出到雷洋洲所在的组走访一下时,她还是详细告诉了去的路线。
  盈田村10组在仓程路东边,距离村委会不远。由于道路拓宽,这个组的部分村民已经拆迁,搬到了新建的怡泽园小区,雷洋洲也迁走了。
  10组与怡泽园小区其实只隔一条马路。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是盈田村最好的一个居住区,小区内道路很宽敞,绿化也不错,20多栋住宅楼全是整齐漂亮的两层小楼房。
  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在小区碰到的人,都不知道雷洋洲住在什么地方。好不容易碰到一位上了岁数的大嫂,和雷洋洲是一个组的,她也说不清楚:“他的房子是分到这块了,但我真不知道是哪一户。过去经常见,有些日子没见他来了,我帮你问问。”但这位大嫂依然没有打听出什么结果。有位村民提供消息说,雷洋洲在这个小区的两套房给他两个孩子住了,他自己没在儿这住,据说在外面另有房子。
  一个和雷洋洲同组的村民告诉记者,住在这个小区的不光是10组的人,还有其他两个小组的拆迁户。“大家本来就不熟,搬到新的地方后,都各忙各的事情,见面机会也少。就算是一个组的,搬过来后,一大家人可能分成了好几户,除了自家人,旁人谁也说不上谁住在哪里。”
  
  传闻中的雷书记
  虽然没能见到雷洋洲,但记者却从很多村民那里听到他的故事和对他的评价。
  盈田村10组一位姓王的村民说:“要了解雷洋洲问我就对了,我是这村的老住户,对他太了解了,不信你可以问他,看我说的对不对。”
  据这位村民介绍,10组这个地方过去叫王真村,王姓是村里的大姓。雷洋洲一家是上世纪60年代从河西乡迁来的,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外乡人后来把事情弄成了。“雷洋洲已经连续35年担任盈田村党总支书记,又是省劳模,风光得很,在村里就好像一个说一不二的大管家,什么事都得听他的。”
  这位村民说,雷洋洲起初也在一家化肥厂上过班,后来不干了就回到村里,正赶上选干部,而当时村上又缺当干部的人,雷洋洲就干上了。
  雷洋洲一开始干的是组长,那时叫生产队长。有一次,上级领导到村里检查工作,看到雷洋洲光着膀子在掏大粪,当时还下着小雨,领导觉得这个小伙子挺实在,能吃苦,就问这是哪一个队的。从那时起,雷洋洲就受到这位领导的赏识和重用。
  在5组村口,有位姓赵的老年男子说起雷洋洲时,意见很大:“净胡吹哩!到现在村里人也没明白,到手的钱不给发,非得十几年二十年慢慢给。”
  记者细问之下才听明白是怎么回事:2002年,渭南师范学院新校址征用了盈田村200多亩土地,征地款有1900万元。村民知道后,就等着每家都能分上一笔钱,可村上却将这笔钱拿来搞投资,与渭南师范学院联合盖了一座学生公寓,与学校签订了23年合同,逐年收回投资。“征的主要是我们组的地,组上都准备要发钱了,村上不同意。”老人说。
  这么大一笔钱,说不分就不分了,看来雷洋洲还真是不简单。他是怎么“摆平”盈田村的干部和群众的?又是如何能连续35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记者更想见识见识这位不同寻常的村官。
  一周之后得到消息,雷洋洲同意接受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富民要富一辈子
  在盈田村村委会办公室里,记者认真打量了坐在面前的雷洋洲。这位年过六旬、看上去体质虚弱的男子,与记者想象中的雷洋洲相去甚远。
  “不管社会对我怎么评价,不管村民对我怎么评价,我有自己做人的原则。这30多年来,不管干什么事情,我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心中无愧。”雷洋洲开门见山,并不客套。
  雷洋洲告诉记者,从农业社开始,盈田村就一直是全乡和全街道办的先进。变成城中村以后,盈田村的主业从农业转向第三产业,但样样工作依然走在前面。
  我们交流的话题最后自然落到征地款的使用上:为什么盈田村没有将征地款一分了之,而是选择了投资?
  “分钱容易,我在想,把钱一分,两年三年后,群众吃光花净了怎么办?以前有过例子,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村部分土地被征用后,很多人一夜之间成了万元户,他们盖房子、买车子、挂链子,很快就花完了。因此,我就想如何能增加村民收入,把死钱变成活钱,把短期财富变成长期收益。”雷洋洲说话语速不快,声音不高,但一字一板,很有条理。
  雷洋洲承认,在这件事儿上,很多群众不理解,说啥的都有,还有人到上面告状。“我们就给群众反复讲道理,扳着指头算账,让大家明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能和子孙后代抢饭吃,让每一家每一户都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富民不是富一阵 子,而是富一辈子。”最后,盈田村两委班子一致决定,将全部征地款用于投资开发,让村民长期受益。
  李小利副书记也向记者证实,得知村上做出这一决定,村民们一下子炸开了锅。“4组、5组、8组的群众都不同意,小组干部也拒绝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有人怀疑某些村干部从中得了好处,拿了回扣,一时议论纷纷,雷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的压力非常 大。”李小利说。
  于是,雷洋洲又给村民们细细算了一笔账:如果把1900万元分了,一个人一年分1000元,最多5年就分完了。如果投资公寓楼建设,与学校签订23年合同,23年内公寓由村上管理和收益,村上10年便可收回投资,13年净赚利润,这样的无风险投资千载难逢。
  经过大量论证分析,大多数群众看到了前景,也开始理解并支持村上的决定。但还有村民不愿意投资,担心投资周期太长,收不回成本。雷洋洲果断决策,坚持村上的决定。“如果等到每一个人都同意了再去投资,这样就错失了机遇,对大多数群众就是一种渎职,就是一种犯罪。”
  李小利说,盈田村10年的发展,印证了雷书记的预言。“现在,每个村民每年春节都能准时拿到2000元的投资分红。村上还有17名村民在师院学生公寓工作。回过头来,当大家看到有些城中村因把集体的资金分光吃净,村民生活无望、致富无门的现状时,才真正理解了雷书记,都服了他。”
  顺应潮流办企业
  雷洋洲自称,盈田村的每一个发展时期,都能适应潮流,顺应潮流。
  渭南华盈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盈田村的村办企业,雷洋洲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家公司组建于2008年,雷洋洲说,他当时意识到城中村改造有很大的商机,便引导村民以股份制形式参与和推进城中村改造,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为保障盈田村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雷洋洲率先在全市向土地部门提出了“7%回报土地”的要求。“7%回报土地”的概念,就是征100亩地,要拿出7亩土地用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利益。“这是我创先提出来的,已经得到市政府的肯定。”雷洋洲说。
  盈田村目前有两个商业中心,一个是杜桥市场,一个是王真农贸市场。其中杜桥市场地处渭南城区黄金地段,是临渭区有名的商业场所。盈田村有191户村民在这个市场卖菜、卖肉,或从事饮食经营。
  在雷洋洲看来,城中村一定要利用城市的发展,闯出一条新的生存之路。“我们现在身份变了,不像农民还有土地,城中村的居民真正是种粮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在这种‘三无’情况下,不通过转型来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怎么行?”
  据雷洋洲介绍,盈田村12个组,组组都有项目。全村23个重大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900多万元。与此同时,盈田村村民依托城市区位优势大胆创业,已蔚然成风。“我们村的项目和企业,采取合伙、承包、独资等各种经营方式遍地开花,发展起来的精细加工、能源、建材等私营企业达30多户,住宿、餐饮、商贸流通达600余家,运输和建筑业500多家。”雷洋洲说起村上的企业如数家珍。
  记者了解到,盈田村的许多村民确实已经成为当地很有名气的企业家。10组组长王新建的新洲地产,每年向国家缴纳税收1400多万元。10组村民王建利个人投资900万元,办起了渭南城区规模和档次最高的奥斯曼洗浴中心,安置了村上部分富余劳动力,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村委会委员张秋芳投资80多万元办的汽修厂也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问题。
  “2006年,全村总产值1.9亿元,人均纯收入不到5000元。而到2011年,全村的总产值已达到6亿元,人均纯收入为1.4万元。”雷洋洲说。
  
  我没有为党丢人
  雷洋洲说,他把工作当一种乐趣在干,所以并没有感到有多大的困难。但他也不否认,目前城中村改造是个难事儿,“在利益驱动下,村民总想要补偿多一些,开发商肯定是希望出少一些,作为我来说,屁股肯定要坐到村民这一边。”
  他也承认,“干工作肯定会有得罪人的地方,不一定人人都说你好,但出于自己做人的原则,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随他说去。有说好的,有说瞎的,都能理解。最近我们11组拆迁,如果让11组评议,那至少有一半人会投反对票的,这都很正常。”
  据记者了解,盈田村2组、10组、11组正在拆迁。根据计划,这次全村要拆迁55户,已经拆迁33户,还有22户没有拆。雷洋洲坦言:“这一阶段打不开局面,主要问题是群众抱团死顶,希望(赔偿)幅度再往高的提。我对这个问题咋解决的呢?我前边定的政策必须要有连续性,必须执行,我绝对不能叫前边拆了的人吃亏,叫后边的‘钉子户’、‘难缠户’占到便宜。我的方法是不断在做思想教育工作,群众最后都会理解的。”
  雷洋洲介绍,根据市上城中村改造的要求和总体部署,城区的18个城中村要在三至五年内全部拆迁结束,要求盈田村先走一步。
  “盈田村改造的二期、三期、四期工程正在招商中,已经有三个老板找我商谈,已经向上面报了有关手续。盈田村目前改造的是位置最不好的地块,等这个地方打开局面了,以后好的地段动起来就快了。到明年,盈田村的改造要全面开花。”雷洋洲满怀信心地说。
  从某种意义上看,盈田村的改造,给陕西城中村改造提供了一个典型和范本。今年夏天,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到盈田村视察时说,盈田村发展得好,关键是有一个好班子,党组织坚强有力,班长雷洋洲心系群众,长期奉献,赢得了干部群众信赖。赵乐际书记指出,盈田村在城中村改造中走出了一条好路子,做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套好办法,探索了发展和管理村子的有益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和借鉴。
  对于上级的肯定,雷洋洲也自认为问心无愧。“作为一个支部书记,能任职35年,就是村民对我的认可,也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如果我只为自己利益考虑的话,群众早把我赶下台了。在我的人生当中,我没有为党丢人。”
  雷洋洲是盈田村的管家,而且称得上是一位“铁面”管家。他自己也承认,他这个人平时很严肃,村上人说他不会笑。
  而在雷洋洲的副手李小利的眼里,雷洋洲并非总是强势。“没有人知道,几年前拆迁那段时间雷书记是怎么过的,当时他被查出食道癌,但术后仅仅一个月,他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村上,白天要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晚上心呕的睡不着觉。直到现在,他只要看到电视里有人想为大家办点事,而大家又不理解的节目时,都会忍不住落泪。”
  李小利的话,让记者又看到了雷洋洲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