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几经修订,已日臻完美,但笔者在试教中发现最新出版的教材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将其修改意见罗列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第一册
1.P4第二节第1行:“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所认识的宇宙都是有限的。”这种表述将科学上的宇宙与哲学上的宇宙相混淆。科学上所讲的宇宙(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这是一次不可想象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这个概念不同于哲学上所讲的宇宙概念,即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结合下文内容,这一句话宜改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或“人类认识的宇宙是有限的”。
2.P31:关于条目“内力作用的‘足迹’”。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而课本上只介绍了地壳运动的“足迹”——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类型,即褶皱和断层。严格地说,地质构造包括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建议将条目“内力作用的‘足迹’”改为“地壳运动的‘足迹’”。
3.P37第二节第1行:“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这句话未能全面、准确地叙述辐射定律的相关内容。建议将其改为“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4.P48倒数第6行:“水循环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作用。”这句话叙述不够全面,漏掉了岩石圈。因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热量传输不可能没有岩石圈。因此,建议该句改为“水循环对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作用。”
5.P48倒数第5行:“水循环过程中,还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不仅产生流水的侵蚀地貌,还产生流水的堆积地貌。建议将该句改为“水循环过程中,还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侵蚀作用,并通过搬运、堆积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6.P5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下方将亚热带气候分为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这与教材中气候类型判断教学的内容不一致。建议将亚热带气候仍分为两种,即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或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将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分别归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并建议换上相应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另外,为体现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建议将P58《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下方的亚热带荒漠和草原带分别归入热带荒漠带和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用不同的图例分开,并换上相应的《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7.P60第3行:“受这种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自然带表现出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表述不科学,因为海岸线不一定就是东西向延伸的。建议该句话改为“受这种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自然带表现出大致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8.P64“活动”第3行:“由于秘鲁寒流和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将富含磷酸盐等营养盐类的下层冷海水带到表层,导致海洋浮游生物繁衍迅速,大量鱼群来此觅食,因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渔场成因说法欠妥。秘鲁渔场的形成得益于沿岸上升流,而非秘鲁寒流。因此,建议第一句改为“由于秘鲁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在常年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这不仅使水温显著下降,同时更重要的是带上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
9.P84第二节第1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强调的是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这种说法只适用于可再生资源,对非可再生资源显然不合适。建议最后一句改为“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第二册
1.P4:从“人口增长模式图”可以看出,原始低增长阶段的出生率波动大,死亡率波动小。但这与实际不符,在原始低增长阶段,由于受灾荒、战争及瘟疫流行的影响,死亡率的波动应很大,而出生率则相对稳定。建议该图作适当修改。
2.P23第二节第1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此外,环境人口容量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前面已讲过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科技等因素有关,最后一句又说:“此外,环境人口容量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等有关。”前后重复叙述。建议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改为“此外,环境人口容量还与社会分配制度、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3.P57第1行:“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样叙述不够完整,因为如蘑菇等微生物的生产显然属于农业生产的范畴。建议将“动植物”改为“动植物和微生物”。
4.P90倒数第2行:“在商业活动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交换是联络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并以“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图”作形象化说明。这种叙述将生产、消费作为商业活动的环节,显然扩大了商业概念的内涵。因为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所以收购为起点,销售为终点。建议将该句改为“在商业活动中,收购为起点,销售为终点,交换是联络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图中的“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也应删去。
第三册
1.P42:关于“稳定战略”的叙述:“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现代汉语词典》对“归宿”的解释是“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归宿点”应理解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才是目的,也就是说社会可持续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或归宿点。因此,建议将文中的“归宿点”删去。
2.P77倒数第1行:“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将旅游资源放在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条目下叙述就欠妥了,因为长江流域许多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景观资源。建议将其改为:“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和自然风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3.P97“知识窗”中第1行:“湿地是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及海岸带的滩涂等。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这样叙述将湿地的防旱功能漏掉了,应将文中的“蓄洪防洪”改为“蓄洪防旱”。
4.P104:关于条目“人地矛盾加剧”。人地矛盾一般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内涵非常广泛,结合文中内容,此条目应改为“耕地急剧减少”。
(责任编辑 郭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