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千亿美元传奇

2012-12-29 00:00:00马李灵珊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5期


  1000亿美元,比高盛、亚马逊更高的市值,这是Facebook——一家成立8年、月活跃用户(每月至少登陆1次)8.45亿人、日活跃用户4.83亿人、站内有超过1000亿个好友关系的社交网站创造的新纪录。
  2月1日,Facebook正式提交上市申请。公司估值为1000亿美元,将融资50亿美元。也许这一市值仅为苹果公司的1/4。追溯历史,互联网企业上一个上市纪录是Google在2004年创造的,当时他们融资16.7亿美元,市值仅为230亿美元。
  此时上市,对Facebook、用户与投资者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的选择。对于它的工程师们来说,这意味着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在30岁前就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Facebook的中国工程师范进说,在硅谷最近流行一句话:不要到Facebook员工扎堆的地方买房,因为他们要发大财啦。
  在经历了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欧洲经济危机、秋季围攻华尔街和冬天的俄罗斯骚动之后,Facebook作为如今人们最常用来沟通与交流信息、策划与组织活动的地方,其价值与趋势性已不言而喻。
  它本身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想想看吧,每天都有接近5亿人在上面传播大量信息。就像广场一样,它的参与者也都是活生生的,拥有真实的姓名、身份以及和线下别无二致的交流方式。
  在Facebook上,每个人都用真实身份注册,因为虚假的姓名和照片很难让别人批准你为好友。在Facebook上建立一段长久而稳定的友谊关系,和在现实生活中一样需要适度坦诚与恰到好处的真实。一些美国用户在使用Facebook后放弃了他们原先的联络人名册,因为他们的朋友将一切都储存在Facebook上,只要你经过批准成为好友,你就能看到他的电话、Email、地址、爱好、最近在做的事甚至包括性取向。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结交陌生人,比如一个加纳热血青年或是一个英国汽车经销商,常常在Facebook上向你发来好友请求,如果他们长得顺眼、工作体面,何乐而不为呢?
  广场也可以迅速变成一个个私密的VIP包厢,Facebook从创立初期就引入了群组功能。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主题建立起一个群组,以公开或私密的形式与志同道合者讨论或发起一个活动,再邀请别人参加。其主题从“人类文明史的若干次嬗变”、“支持阿拉伯之春”到“我觉得胡萝卜不好吃”,堪称包罗万象。
  在Facebook上,你永远不是一个人。便捷、无边界、无成本且平等的讨论环境是催生变革的温床,迄今为止,哥伦比亚、伊朗、埃及、英国、西班牙、以色列、美国等多国政府已不止一次地领教过“Facebook一代的威力”。
  就像Facebook的创始人、CEO马克•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页面上的简介一栏写的那样,“我在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开放。在Facebook的愿景一栏,他是这么写的:让世界联结得更紧密与开放。
  为什么是Facebook?
  在2003年和2004年,并不是只有一家社交网站创建。允许用户上传照片和鼓励真实身份注册的Friendster成了业界新贵,几百万用户在数月之间涌入了网站。但Friendster的服务器不堪负荷,技术力量也无法跟上,用户浏览网站的体验变得极差,一个网页需要20秒才能打开。更有活力的MySpace因为对用户身份的不加监管而无法进入成年人的世界,里面都是些十几岁的高中生。
  和这些网站不同,Facebook创立之初只面对大学。从一开始,扎克伯格就将Facebook定义为“基于真实学生的可靠网站”,他希望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提供真实的身份与有质量的信息,从而“建立能得到每个人信息的渠道,每个人也都能与别人分享自己愿意分享的一切信息”。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初期的The Facebook只对哈佛用户开放,你必须有一个哈佛邮箱,否则就不能注册,而且必须使用真实姓名。注册过程中你需要上传一张照片和一些个人信息,包括电话、邮箱、自己选的课程、喜欢的电影音乐、政治立场、态度,以及最重要的:感情状态。
  《Facebook效应》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说:“Facebook自身没有内容,它只是一个程序,为满足客户需要而做的一个平台。“
  为了满足年轻人躁动的荷尔蒙,一个很好的例子是Facebook的一个特色功能,“捅一下”。这是一个按钮,按下它你就可以“捅一下”任何人,对方和你会收到通知,但其他人都不会知道。这里面有非常明显的调情暗示,当然,你也可以将此模糊化。这一暧昧的工具让大学生们兴奋不已。
  除此以外,那些创建小组和活动的功能也非常实用。The Facebook在创立一周后就让大约一半哈佛本科生成为了他们的用户,3周之后,他们的用户数达到了6000人。而外校的学生则在第二周就写信询问何时这个网站会对外开放。
  2月25日,哥伦比亚大学开放注册;26日,斯坦福;29日,耶鲁。3月7日,达特茅斯和康奈尔。《斯坦福校刊》的报道是“Facebook旋风席卷校园”。3月初,Facebook拥有了1万名活跃用户。3月中旬,2万人。3月底,3万人。
  时至今日,追溯Facebook得以成功的原因时,起源哈佛并在常春藤名校中取得最初的成功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因素。《Facebook效应》一书中写道:“哈佛的声名赋予了一种认同,这种认可在任何领域都不容忽视。与哈佛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一个产品更为可信,任何人加入一个发端于哈佛的社交圈都会顺理成章地洋洋自得。”
  重视身份与竞争意识的哈佛学生也将线下竞争带到了线上。哈佛的精英们希望他们的Facebook页面和个人简历看起来交游广阔、阅历惊人,这让他们在Facebook上花费了许多时间。一旦他们这样做了,其他学校的学生也会纷纷仿效。
  现在在《纽约客》工作、当时在哈佛校报的阿米莉亚•莱斯特写道:“用户多数时候都是在作秀,让大众了解我们为什么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个体,简而言之,那就是哈佛学生最优异的表现。”
  公司发展到后来,用户数量以爆发性的几何级数增长,Facebook的工程师们也始终以保证访问质量与体验为第一要务。他们最不吝惜的投资就是服务器的扩充与技术代码的修改。
  2006年,马克决定将Facebook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勾勒出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上”。那年秋天,他将Facebook的发展方向从单纯的社交网站转变为了能让其他人在上面构筑应用程序的软件平台。
  一年后他们推出了代号为F8的开放平台,向第三方软件开放。优秀的第三方应用在这一平台上得以用病毒式营销方式传播,其背后是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一旦用户使用了新的应用,这一信息就会显示在他的实时状态里。你的所有好友都会立刻知道:你已经开始玩这款游戏/用这个软件。
  一个成功的例子是Zynga,这家休闲游戏开发商在Facebook上一年收入可达上亿美金(他们运营最成功的那款游戏叫开心农场,在中国,它的山寨版一样曾经流行)。对于Facebook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凡的成功。他们对自身有严格的限制,他们会和外部程序开发者公平竞争。
  与资本的博弈
  资本与技术是最密不可分且举足轻重的助推器。在Facebook身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一旦股东人数达到或超过500名,公司就必须公布经营情况。这与上市公司所承担的义务没有太大区别,许多公司会在临界值时考虑上市或回购部分股东股票。
  
  与外界猜测的一致,Facebook选择了与Google一样的道路,在临界点2012年初,选择首次公开募股。
  上市对公司发展来说通常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为发展筹措资金,确保公司有充足实力进行战略投资;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让发展屈服于眼前利益和短期财务报表,影响创始人对公司的掌控和长期利益。
  从Facebook创立之初,资本与技术的博弈就从未间断过。扎克伯格幸运地邀请到了肖恩•帕克在运营早期阶段担任公司CEO。帕克知道风投们的过早介入会让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被瓜分,甚至有可能让创始人最终失去控制权。
  在Facebook创立一年后,帕克为公司争取到了第一笔融资,Paypal创始人彼特•泰尔投资50万美金,换得公司10%的股份。这项投资确保Facebook有足够资金支付服务器和后续发展的费用,同时泰尔不会对公司管理经营设置任何限制。董事会被改组为4个席位,扎克伯格、泰尔和帕克各占一席,另一个空缺,而扎克伯格拥有决定权。
  随着Facebook的发展,其他风投也开始对他们产生兴趣,但帕克拒绝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包括著名的红杉资本。
  不过对一家成熟的公司而言,接受风投不仅意味着资金的流入,还有发展方向的纠偏。2005年起,扎克伯格和帕克陆续会见了一些风投商。承诺不干涉公司任何发展的《华盛顿邮报》与阿克塞尔风投公司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优势,最终阿克塞尔以投资1270万美元的价格取得了Facebook12.5%的股份,Facebook估价已达1亿美金。
  同期包括维亚康姆和Google在内的公司都向Facebook提出过报价,要求整体收购。维亚康姆的报价高达7500万美金,但扎克伯格无一例外地拒绝了。他的名言是:“让公司有趣比让公司挣钱更重要。”
  帕克再次修改了董事会席位,和上次一样,扎克伯格控制两个席位,加上他的一个席位,他们仍然拥有3/5席,得以控制整家公司的发展。
  值得庆幸的是,公司早期选择的投资商都十分信赖扎克伯格和创业团队,对让他们放手经营并无意见。即使后来帕克因为吸毒事件而被开除出公司,在他设计之下的公司决定权仍然毫无疑义地归于扎克伯格名下。“我把Facebook看作一个家族生意,马克和他的继承者将永远控制Facebook。”帕克如是说。
  2007年,Facebook已经先后接受了8家投资机构或个人的投资,总投资额超过7亿美金,此时他们的市值已被估到了100亿美金。他们直到2009年9月才正式扭亏为盈。在此之前,公司的运营得以成功延续并随心所欲地开发新功能并提出新战略,成功融资功劳不小。
  今时今日,Facebook的盈利能力已经相当强大。招股书披露,Facebook去年全年总营收37亿美元,净收入10亿美元。公司声称Facebook已经有230万广告客户,他们可以提供全球最精准的广告投放。例如给一名55岁的男人投放生发灵广告,或是向17岁的高中拉拉队长推荐最新的一首单曲,都是Facebook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广告商将根据点击量和显示量向Facebook付费。
  当年的开放平台也已成为Facebook另一大主要收入来源,用户在使用Facebook平台上的应用与游戏时,Facebook会从他们向开发商支付的费用中抽取一部分。这被视为一个可观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扎克伯格始终没有放松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他挖来了Google的高管谢莉尔•桑德伯格,这位经验丰富的女士在加入Facebook后一直充当着公司二把手甚或是扎克伯格监护人的角色。
  中国工程师范进和覃超说:“如果马克是皇帝,那桑德伯格就是宰相,她让Facebook从创业企业变成成熟企业,规范化与制度化。”与此同时,每个人都承认扎克伯格才是难以取代的首席执行官和灵魂人物。董事吉姆•布雷耶说,“我们在寻找的是能接受这一点的优秀精英人才。”
  当时有人问彼得•泰尔,华尔街可能不会接受一个25岁以下的上市公司CEO,泰尔冷冷地回答,那我们就等扎克伯格满了25岁再上市。
  Facebook此次的招股书显示,27岁的扎克伯格拥有28.4%的B类普通股和28.2%的直接投票权。通过协议的投票代理人拥有30.6%的投票权,该投票权间接归于扎克伯格。根据相关规定,每一A类普通股拥有1票投票权,而B类普通股拥有10票投票权,照此计算,扎克伯格共拥有56.9%的投票权。这将保证他在公司上市后仍然享有完全控制权和决定权。
  Facebook的中国工程师
  范进坦承,“Facebook工程师”是个相当有吸引力的身份。他从美国某名校研究生辍学进入Facebook工作,Facebook给他提供的薪水比Google高10%,股票价值高五六倍,微软的薪水甚至会少30%,股票只有1/10。
  那部著名电影《社交网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觉得这家公司很给力,马克在学校里很受欢迎。每个美国大学生都知道他,就好像农民都知道毛泽东一样。”范进说。
  覃超也说:“扎克伯格绝对是美国校园中人气最高的IT偶像。”和范进一样,13个月前他得到了Facebook的offer后立刻结束了Google与微软招聘流程。
  在硅谷流传这样一句话:Facebook像大学本科,而Google像研究生院。范进说,这是Facebook的特点:“成员都很年轻,写程序时讲究速度,不太在意规范。Google会非常严格,速度会慢一点。”这对年轻人的刺激是不言而喻的。Facebook希望控制员工人数,所以均分到每个人身上的工作量就会变大。范进说,“我们每天工作时间在10-12小时,周末也得加班,公司也鼓励我们加班,食堂全日制开放。在硅谷,其他公司大多数都按点下班。”
  覃超在Google中国实习过,他观察到那里的每个人都是做一小部分事情,而他在Facebook的第一周,就得独立修复个人页面的一个小bug,“当时我对代码库还不甚了解,就要在一个每天有5亿人访问的页面上写代码了。第二天老员工审核,一周后我再打开主页,bug已被修复。这种成就感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这儿都是年轻人,公司的文化比较酷,有老牌公司完全无法具备的朝气和工作热情。”
  为了促成这种互助气氛,范进说:“公司被设计得像是国内的网吧,开放式,每个人都能看到别人在做什么。包括马克,他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你也能看到他的一举一动。”
  在Facebook,扎克伯格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大人物。每周五他都会给Facebook员工做一个小时的演讲和问答,任何员工有问题都可以在那个场合当众问出。无论Google+还是本次IPO,他都会对敏感问题直言不讳地回答。在食堂等待打饭时,他也永远会乖乖排队,有一次他就排在覃超后面,吓了覃超一跳。
  在Facebook上,员工们建立了许多专供内部人士讨论的私密小组,他们可以自由发起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讨论。两年前Facebook曾经想要进军中国,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高管发帖询问中国员工,他们如何看待进军中国将面对的问题和复杂性。
  也许是因为扎克伯格的女友是中国人,他对中国充满了兴趣。每个中国员工都可以自己报名为他教授中文。每周两次,一次5个中国人,和扎克伯格一起用汉语讨论一个主题,从食物、世博会到中国的特殊网络环境均有所涉猎。范进说,他的中文水平很好,之前有中国企业家团拜会时,他的中文水平完全可以自如交流。
  作为中国人,范进和覃超也都是人人网的用户。在他们眼里,中美两国的社交网络存在极大的差异。覃超说:“Facebook的小细节比人人做得要好得多,在不同浏览器、不同系统环境下浏览Facebook不会有太大差异,但人人网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广告设计不当、颜色有偏差的小问题。这些不是什么大事儿,但会让用户不爽。”
  在范进看来,更大的差异是两个网站的核心。“我上人人网是去看朋友分享的好文章,可Facebook更重视的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不管是短信息、组织活动还是现在新出的时间序列(Timeline),都是围绕着用户之间真实互动的功能。如果我不想被朋友抛弃,我就必须上Facebook。”
  中国的社交网站也号称要建立开放平台,但他们却做不到Facebook提倡的不与开发商竞争,“它们和客户抢肉吃,Facebook一直很中立。硅谷的创业环境明显好于国内,如果Facebook敢在自己的平台上恶意封杀一个应用,在美国会被告上法庭。”范进说,“Facebook是一家有理想的公司,中国的公司以盈利为目标,比如说百度,搞竞价排名。Facebook追求影响力,赚钱是最不重要的目标,它希望自己扮演改造世界的角色。这是Facebook能够基业长青的原因。”
  IPO也给Facebook带来了一些阴影,最重要的就是其在最精英人才身上的吸引力会下降。覃超称:“美国大学比较提倡企业家精神,Facebook上市后对最牛的那批毕业生吸引力会下降。他们更愿意去自己创业或是加入新兴公司。Facebook会慢慢和Google、微软一样,成为收养中等或者中等偏上水平毕业生的摇篮(或温床)。”
  大卫•柯克帕特里克对本刊记者说,“扎克伯格从来没有以让Facebook著名或自己致富为目标,当我夸奖他是个天生的CEO时,他甚至面露厌恶,像被羞辱一样对我说, ‘我从没想过要运营一家公司。对我来说,商业化只是完成我雄心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