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刚
(重庆电力设计院,重庆 401121)
按照电力工业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国家监管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网公司和电网发展的要求,农网规划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做到科学论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农网规划应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农网建设应统一规划,优化电网结构应与农村电气化、现代化及城镇化发展相统一,要与输电网的规划、分布式电力规划相衔接。②农网规划应遵循安全可靠、节约、高效的原则,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③农网规划要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技术改造与新建相结合,规划要适度超前。④农网规划要方便用户、服务用户,有利于电力市场管理。⑤实施“科技兴电”战略,以提高农网的综合经济效益为前提,提高农网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⑥农网规划应坚持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的原则,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⑦农网设备要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⑧电网建设与管理体制要协调一致。
农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年限一致,一般近期为5年、中期10年、远期为15年及以上。近期规划应重点解决当前农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期规划应与近期规划相衔接,中期规划应明确农网发展目标,对近期规划有指导作用;长期规划侧重于战略性研究和展望。农网规划应远近结合,建立滚动工作机制,基本按照3年滚动计划调整。
农网规划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编制,并且要符合相关深度要求。农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概况和总体规划情况;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负荷分析及预测;电力电量平衡;县级电网规划目标与主要技术原则;电源建设及网架规划;调度、通信、自动化规划;近期项目安排和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绘制县级电网规划图;编写县级电网规划说明书。
农网规划负荷预测实践中主要采用电力弹性系数法、年均递增率法和单耗法等。电力弹性系数是指用电增长率和全社会总产值增长率之比,电力弹性系数法通过对历史的电力弹性系数和社会总产值增长率预期的分析,设定规划期内的电力弹性系数,从而预测规划期内的用电增长情况。电力弹性系数的合理设定是该方法的关键。社会总产值的波动直接影响电力弹性系数,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受到影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的波动在所难免,电力弹性系数法可信度不高。
国家对“三农”的政策倾斜,农村的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电量增长潜力巨大,目前所用电压等级主要为110/35/10/0.4kV。35kV线损所占比例不容忽视,而作为农电企业所采取的管理和技术降损措施发挥降损空间有限。
早期农网35kV变电站布点主要按负荷中心布置,一般位于田野中,由于交通不便带来了很多影响。农网改造期间,变电站布点多临近公路,检修和施工比较方便。由于乡镇道路规划和农网改造不同步,乡村道路建设导致的配电线路移杆、重复建设普遍存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早期变电站建设常是先布点后建设输电线路。但由于输电走廊路径长,在沿途施工过程中涉及较多的村民利益,协调有一定难度,以致建设周期延长。
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我国大部分县域内没有220kV变电站,县城电源点主要是110kV变电站,35kV输变电呈现辐射状供电的串带方式,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无法保证。有的地区虽然有两个及以上110kV变电站作为电源点,初步实现了35kV输电环网互带,但35kV变电站双回进线没有同期并列运行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同样影响了供电可靠性。由于农网点多面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种情况仍会存在。
灰色系统理论是利用系统已知的信息,建立灰色理论微分方程进行求解未知量。由于影响电力负荷的因素很多、关系复杂,负荷增长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因素是确定的,而一些因素则不确定,故该方法有很强的适用性。
灰色系统理论负荷预测的特点是所需原始数据少、运算方便。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来看,国家政策倾斜大,招商引资企业以及村办企业数量会大幅度上升,用电负荷会有大幅度上升,符合灰色模型中期预测的特点。但由于数据灰度的进一步增加,该方法不太适合于电力系统的长期预测。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可以利用年均递增率法,并结合国民经济未来发展情况这一特点进行预测。参照过去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率并求出某一时期均值,对于未来经济发展速度,可取高于该均值(即按高方案对待),主要原因是考虑新农村建设措施和政策性投入资金的积极影响。两种方法的组合预测可以弥补相互的不足,比较符合农村电网的实际。
通过提高运行电压,将会极大提高经济效益,且可以减少电压损失率,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为了实现安全、稳定、可靠、经济以及满足未来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逐步将农网原有35kV变电站升压为110kV变电站供电。新建变电站和线路应与大电网接轨,即以220kV电网为电源,110kV变电站为负荷布点。对配网而言,电压等级提高可以减少电压损失,提升输电能力。采用20kV供电较10kV供电半径提高一倍,一条线路可以带两个或更多的相邻乡镇负荷,打破了以乡镇为单位的供电模式,避免线路迂回,配网合理环网、互带负荷容易实现,同时符合乡镇、村村之间分散密集型居住的模式。建议新建输配电线路考虑20kV配电网供电方式,对于原有10kV电网逐渐完成升压改造,线损降低的同时也可减少变电站的配网出线间隔,使站内设备维护工作量减少,经济效益明显。
采用该办法可以避免有站址,但线路通行困难的弊端。根据区域负荷预测结果确定配电线路条数,变电站布点参照负荷预测分布和配网线路接轨,并综合考虑进线的可能性、避免迂回,尽量临近公路。新农村建设内容和标准已有明确要求,县级供电企业要和当地规划部门充分配合,提出农村输电走廊概念,即在农村规划时要预留电网建设用地,提供输配电线路通道。走廊要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多条线路的架设,解决“三线”(电力线、通讯线、有线电视线)混架的问题。对于农村标准化小区,在建设规划中一般已包含配电设计,预留了线路通道,通常采用直埋电缆和箱式变电站方式,达到环境美观的要求。对于农村乡镇设立的工业园区,为了满足工业用电需求,要预留变电站用地,线路通道走廊一般采用架空线路,也要规划预留。
多年来实践证明,农村电网的发展需要统一规划,这是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新农村电网规划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确立统一和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十分重要。农网规划中通过采用灰色负荷预测、减少电压等级等措施,综合考虑变电站布点和线路走廊预留,与地区建设规划相统一协调是提高农网规划建设水平、避免重复建设的最有效方法。
[1]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11,4.
[2]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
[3]电力系统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