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进展与趋势:对《体育社会学杂志》(SSJ)的内容分析

2012-12-29 06:18金春光车旭升姜允哲
体育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者论文

金春光,车旭升,姜允哲

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进展与趋势:对《体育社会学杂志》(SSJ)的内容分析

金春光1,车旭升1,姜允哲2

运用内容分析和计量统计的方法,对《体育社会学杂志》(SSJ)自1984年至2008年所发表的454篇文章,从研究主题、研究者、研究方法等方面分别给予详细描述与分析。这对于国内体育学者,尤其是体育社会学研究者进一步了解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动态及其进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意义。

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主题;研究者;研究方法

西方国家对体育社会学研究给予关注并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始发于20世纪60年代,是伴随着体育运动大众化、精英化和商业化而产生的[4]。西方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从分散、随机、不自觉的状态走向有组织、有目的、自觉发展的轨迹,是体育社会学自我发展的觉醒[3]。近年来,西方体育社会学者紧跟体育现象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扩大化与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使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并注重研究主题的多样性,更加关注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体育社会现象,探索体育学术界的前沿性问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参与到体育社会学研究,跨专业和跨国合作研究不断增加。而在学科建设方面,则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合作,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丰富自身学科理论。总之,体育社会学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随着其理论体系的日益健全而走向成熟,体育社会学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我国体育社会学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虽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还不成熟,与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学术差距较大[2]。我国体育社会学仍处在引进、吸收阶段,国内众多学者指出:目前,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亟需对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完整的翻译及介绍工作[5]。有鉴于此,揭示与探讨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发展热点及趋势,对我国体育社会学学者把握国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动向,及时了解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前沿问题和促进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国际体育学界具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体育社会学期刊主要有《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IRSS)、《体育社会学杂志》(SSJ)及《运动与社会问题杂志》(JSSI)。其中,在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NASSS)的赞助与支持下,《体育社会学杂志》于1984年正式创办,以促进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与交流。在分析体育现象方面,SSJ更是做出了巨大贡献,刊载了诸多研究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文章、札记、评论、文献题录与书评等。随着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不断上升,SSJ日益主导该领域的研究和学术发展,并已成为国际体育学界最具有权威的体育社会学专业期刊。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和计量统计的方法,将《体育社会学杂志》从1984年创刊到2008年发表的454篇论文按发表时间划分为3个时期: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至今。尽可能克服传统文献分析的主观性,力求准确地反映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状况①中国体育社会学家仇军等人在“从混沌走向自觉:西方体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发展”一文中,按照西方体育社会学者的3代划分西方体育社会学发展的3个阶段,即第1阶段(诞生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第2阶段(发展阶段,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第3阶段(成熟阶段,80年代至今)。韩国体育社会学家林繁藏在《体育社会学概论》中,把国际体育社会学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诞生阶段(1951—1964年),交流阶段(1965—1972年),集群阶段(1973—1978年),专业化阶段(1979年至今)。《体育社会学杂志》1984年创刊以来,都处于西方体育社会学走向成熟或专业化阶段,经查阅资料(也有可能受查阅资料的范围)没有发现对这一阶段(80年代中期到至今)更为细致的划分时期。本研究划分这一专业化(成熟)阶段时主要考虑了各时期主题的变迁、研究方法的流变、理论观点应用程度等3个因素。以此为依据,以1984—1989年、1990—1999年和2000—2008年3个年代作为3个时期,对SSJ刊载454篇论文分进行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984—2008年近25年间SSJ发表的454篇学术论文(不含札记、评论、文献题录与书评)展开研究。25年间,SSJ平均每年刊载论文18.16篇,平均每期刊载4.54篇论文。2000年之后每年刊载论文的数量比90年代平均多3篇左右,这相当于平均每期多1篇左右的论文。1995年、2001年、2005年和2008年刊载论文数量都超过20篇,这与当年SSJ发行特刊有关。如2001年,特刊上有“残疾人体育”为主题的7篇论文;2005年,特刊上以“白种人与体育”为主题刊载8篇论文;2008年的特刊上,刊载了以“肥胖”为主题的7篇论文,说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健康、肥胖和残疾人体育都给予了愈来愈多的关注。虽然最近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语言逐渐减少,但是,许多体育运动中仍然存在种族歧视问题。从90年代末开始,体育社会学界日渐重视身体和认同问题,说明在后现代主义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后结构主义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影响下,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出现了明显的转向;2007年,以“认同”为主题的特刊讨论文化认同感、运动过程中身体认同及其理论化等,显示了国际体育社会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趋势。

图1 《体育社会学杂志》1984—2008年刊载论文数量统计示意图

本研究以《体育社会学杂志》刊载论文的摘要、研究主题、研究主体、研究方法为主要分析重点,结合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部分分析研究。具体的分析内容与方法有以下4个部分:第一,研究主题。利用内容分析法进行主题分析的难点是分类标准的确立。研究主题分类是参考和借鉴美国体育社会学家杰·科克利(JayJ.Coakley)[10]在1987年分析SSJ时使用的13种分类标准和苏珊·格林多费尔(Susan L.Greendorfer)[28]在1998年分析SSJ时使用的24种分类标准以及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目的和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论文的特点修订而成;第二,作者的传记性信息。SSJ论文作者的信息在分析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动向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报信息,其作者的传记性信息包括作者数、作者的国籍与服务机构、作者的协作情况;第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面;第四,数据统计与讨论。使用Excel软件统计出各类别出现的频数,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再对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主题

2.1 研究主题数量分布

1984—2008年的25年中,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主题范围非常广泛。本研究在借鉴科克利(Coakley)和格林多费尔(Greendorfer)的分类标准基础上,通过对摘要、关键词、内容和结论部分的分析来确定每篇论文的研究主题,并对照主题分类表进行归类(表1)。

表1 《体育社会学杂志》不同时期研究主题数量分布一览表

表1显示,当今国际体育社会学对“社会化、性别与性别关系、文化与亚文化、种族、新闻”方面的研究最为关注。截止2008年,SSJ刊载的论文中以“社会化”为主题的研究居多,且这方面的研究主题出现频率最高,有63篇论文,占论文总数的13.9%。处于第2位的研究主题是关于“性别与性别关系”方面的研究,占到论文总数的11.7%。对于“文化、亚文化”方面的研究占10.6%,处于第3位。与此同时,研究数量较多的是“种族”方面的研究,占8.8%。而“媒体、新闻”方面的研究处于第5位。此外,“休闲、体适能、健康”,“体育社会学理论”,“政治、权利、政策”,“体育社团、体育组织与结构”和“兴奋剂、犯罪(delinquency)、偏离”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多见。国际体育社会学界最近10年非常关注健康与体适能、身体与认同、权力关系、体育组织、残疾人体育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身体”、“认同”、“残疾人体育”等问题引起了体育社会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研究论文的数量逐年上升。总之,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SSJ注重研究主题的多样性,探索体育学术界的前沿性问题。

2.2 热点研究主题分析

根据25年来SSJ发表论文的研究主题,从其分类、数量及最近研究动向方面,对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化、性别与种族、体育文化与媒体、健康与休闲及体适能、体育政策与权利及体育组织、身体与认同等热点主题分别进行深入分析。

2.2.1 体育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化方面

体育社会学理论方面的论文大部分发表在20世纪80~90年代。80年代主要研究体育学学科体系的发展、理论与方法论的发展和应用,90年代以文献研究为主,而2000年之后对此方面的研究甚少。80年代研究的内容可概括为: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对知识结构的批判,对批判理论的批判,体育领域中试图开发激进理论,体育社会学和休闲领域中探究批判性社会理论,体育社会学中对阻碍应用研究的因素进行探究等体育社会学特定理论的开发与应用可能性,以及对这些内容的批判与争论的相关内容;90年代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领域中文化研究的应用,体育文化研究中强调布迪厄(Bourdieu)理论的得体性及其应用研究[20];福柯(Foucault)的身体观与批判性话语相结合[6],体育和社会学及体育社会学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学科性质,体育社会学学者对市民社会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体育亚文化的社会学分析中探究体育社会学的得体性等体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和建构。

有关“社会化”为主题的文章主要刊载在20世纪80~90年代(52篇论文),而最近9年刊载了11篇论文,其刊载数量减少了一半。虽然对体育社会化方面的研究数量逐渐减少,但是,体育社会化仍然是今后体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社会化、通过体育形成的态度和人性及价值、再社会化和运动员退役等相关内容。80~90年代研究的主题更加注重体育运动的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效果、人生修养与习得的态度等功能主义方面的研究。

2.2.2 性别与种族方面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体育社会学界特别关注性别与性别关系的研究。美国著名体育社会学家科克利(Coakley)[11]指出:自90年代以来,性别与性别关系成为体育社会学的最热门话题。本研究也证实了科克利的这一观点,25年中,SSJ刊载“性别与性别关系”的论文有53篇(占11.7%)。其中,80年代有7篇论文,90年代有22篇论文,2000年之后研究的论文有24篇,占到了最近9年SSJ刊载论文总数的13.7%(第1位)。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男性气质、女性气质、性别歧视与不平等、性别认同、性别形象、媒体对女性体育的报道方法、社会性别与体育参与的体验、性别意识形态等问题。唐·萨博(Don Sabo)[26]指出: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有关性别问题的研究不断增加,与体育社会学研究者中女性研究者的增加和她们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有关。

种族观念对体育运动具有重大影响。由于西方国家属多种族国家,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关种族问题的研究持续升温:SSJ刊载有关种族方面的研究有40篇论文,占论文总数的8.8%。科克利(Coakley)[1]指出: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接受或者挑战社会中主导种族或族群关系的场所。虽然,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中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语言逐渐减少,但许多调查研究指出,体育运动中仍然存在种族歧视问题[14]。丹尼尔·巴芬顿(Daniel Buffington)[8]分析了美国橄榄球运动中黑人与白人运动员的角色,认为黑人运动员被视为具有优越的身体条件与技术的“天生的运动员”,但是他们缺乏白人运动员所拥有的个性、坚毅、智力和精神。虽然黑人尤其擅长于跑步和接橄榄球,但不能期望他们担任指挥球队进行反攻的四分卫或成为防卫领袖,也就是说,黑人运动员很少在大型团体体育项目中处于所谓的“思维位置(thinking position)”。特别是在2005年SSJ特刊上刊载的以“白种人与体育”为主题的8篇论文中,认为白人取得非同寻常的体育成绩源于他们的坚毅、智力、道德品性和受到文明的教化。自90年代以来,种族与体育方面的研究论文大多是以种族逻辑、性别、社会阶层、团队中的聚集模式等角度研究体育与种族问题[23]。

2.2.3 体育文化与媒体方面

在《体育社会学杂志》中,以“文化与亚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比较多,刊载了48篇论文,占论文总数的10.6%。从刊载的数量看,20世纪80年代仅有6篇论文,90年代增加至23篇论文,而2000年到2008年近9年时间已刊载了19篇论文。尤其是进入到90年代,随着现代社会逐渐趋于多元化,体育环境中多种亚文化现象的出现使该领域的研究数量急剧上升。

在我们的生活中,体育与媒体是相互联系的,体育节目是媒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许多体育运动依靠媒体获得声誉和收入。由于受到后现代思潮和全球化及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体育与媒体”方面的研究不断升温。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分析电视、体育杂志、体育插图(illustrator)、日报、周刊、新闻杂志(news magazine)等媒体中的体育形象与信息。如尼尔·克里斯托佛森(Neal Christopherson)和米歇尔·詹宁(Michelle Janning)及艾琳迪亚斯·麦康奈尔(Eileen Diaz.McConnell)等人对1999年女子足球世界杯期间美国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了话语分析,主要讨论了媒体如何积极推动或建造某些性别意识,而这种性别意识又是如何促进事件的知名度[9]。研究体育与媒体的关系时大部分的注意力被放在了媒体对体育的影响上,而很少有人关注体育影响媒体这一方面,因此,这正是今后体育社会学家和社会学家以及与传媒相关的研究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2.2.4 健康(well-being)休闲、体适能方面

从SSJ刊载的论文数量中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7篇,90年代5篇,最近9年有13篇),国际体育社会学界从2000年开始非常关注“休闲、健康、体适能”方面的研究。这反映了人们对提高生活品质、提高生命质量、丰富生命体验等方面的需求。当今社会,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肥胖都给予了愈来愈多的关注。2008年,SSJ特刊上刊载的以“肥胖”为主题的7篇论文,特别强调了肥胖不仅是生物学问题,也是社会文化问题[24]。玛格丽特卡莱尔·邓肯(Margaret Carlisle.Duncan)[15]指出:在我们的社会和道德中,我们没有忽视过肥胖与体重、身体活动、健康、体适能、体型等相关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社会构成的视角讨论这些问题。

2.2.5 体育政策、政治、权利与体育组织方面

关于“政治、权利、政策”方面的研究有19篇论文,占论文总数的4.2%。其中,有关权力关系的论文有8篇,政治论文有6篇,政策论文5篇。在政治方面主要研究了与奥林匹克相关的问题,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政治性、国际间关系、抵制奥运会、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丑闻等问题。在政策研究方面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体育政策,不同国家之间体育政策的横向比较,西方国家在竞技体育政策和运动员培养政策方面的异同等。比如米克·格林(Mick Green)在“权力、政策、政治:竞技体育在加拿大和英国的发展”一文中比较分析了加拿大和英国在发展竞技体育方面的权力与政策的不均衡[16]。米克·格林(Mick Green)和巴里·霍利汉(Barrie Houlihan)在“国家体育组织管理的治理性与现代化:澳大利亚和英国田径运动”一文中分析了澳大利亚和英联邦政府部门国家体育组织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17]。

从SSJ刊载的论文数量中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3篇、90年代3篇、有11篇文章是在最近9年间刊载),进入到新世纪,国际体育社会学界非常注重“体育组织、社团、结构”方面的研究。其中,体育组织、体育社团、体育结构在SSJ中分别发表了10篇、4篇、3篇论文。在这些研究中,大部分是关于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体育组织研究。

2.2.6 身体与认同方面

国际体育社会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身体”这个新的研究主题。诸多学者开始认识到,单纯从生物学视角理解身体是片面的,需要从社会和文化视角理解和解释身体,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身体[12]。特别是福柯(Foucault)的研究成果,即训育过程和权力及顺从等方面的身体概念给体育社会学学者提供了研究身体的核心观点。

参加体育活动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认同感,如国家认同感、团体认同感、文化认同感等。如今,这些不同的认同感成了国际体育社会学界的热门主题。萨曼塔·金(Samantha J.King)和玛丽·麦克唐纳(Mary G.McDonald)[19]指出:认同(identity)是当今社会讨论体育现象时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涵盖着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自我模型、主张体育文化的包容性与排他性、测定体育潜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认同”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90年代只发表了2篇论文,其中一篇是研究基督教徒运动员的基督教意识与运动员身份[30];另一篇是研究参加不同级别比赛的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身份[13]。从2000年开始,体育社会学界日渐重视“认同”问题,在2007年,以“认同”为主题的特刊上,主要讨论了如何建构经济与阶级关系的认同、文化认同、运动过程中身体认同及其理论化。截止到2008年,已发表了11篇关于认同方面的论文,研究的主题概括为:体育参与者通过体育消费和生活方式形成的文化认同,体育爱好者对地区的认同感象征方式,残疾人运动员建构精英身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受伤运动员在康复过程中采用的认同效果进行理论化等相关内容。

3 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者

研究者所处国家(地区)、专业背景、所属机构、研究者之间协作是体现研究者特点的重要方面。因此,主要围绕这些方面对研究者进行分析。

3.1 研究者所处国家(地区)

在SSJ上发表论文的研究者国籍(地区)分布非常广泛。454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来自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及亚洲的24个国家(地区),其中,北美和西欧国家发表论文数量最多(表2)。从发表的国家(地区)来看,美国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共有232篇论文(占51.1%);其次是加拿大,有93篇论文(占20.5%);第3位是英国,有60篇论文(占13.2%);新西兰有13篇论文(占2.9%);澳大利亚有12篇(占2.6%);法国有10篇(占2.2%),其他国家有荷兰、挪威、德国等。在亚洲地区中,以色列发表了4篇论文,香港地区发表了2篇论文,日本和韩国及中国大陆各发表了1篇论文。

整体来看,90%的论文来自北美和西欧,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外,其他每个国家(地区)所占的比例不足1%,或者更少。这种地区间的不均衡除了可能受到语言、经济和学术刊物的影响之外,重要原因还在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程度不同。目前,在该领域中,北美和西方国家最为发达。

表2 《体育社会学杂志》作者所在国和地区统计一览表

3.2 研究者所属机构

20世纪末,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分支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不断加快。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在研究领域方面的区分也日益趋于模糊。体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和体育学的分支学科也体现了这一趋势,这种趋势通过SSJ刊载454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所属机构的多样性可以体现出来(表3)。在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者中,运用社会学的视角研究体育现象的体育学科研究者为215名(占总人数的47.4%),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社会学研究者为95名(占20.9%),而这两个学科的研究者占到了近2/3。体育运动还吸引了其他学科研究者的目光,如社会科学、社会/人类学、传媒/传播学、体育/社会学、教育学、经营/经济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者。除此之外,还有29名(占6.4%)研究者未注明所属机构。值得注意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人类学、政治学、生活科学、文化学、环境学、伦理学、艺术等学科的研究者也参与到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这更加体现了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者的所属机构和专业背景的多样化。

表3 《体育社会学杂志》作者专业背景人数统计一览表

乔治·塞奇(George H.Sage)指出,自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成立以来,会员绝大部分是由体育学和社会学专业的学者组成。在1980-1998年16名学会会长中,有7名会长是社会学专业的学者,这说明了社会学学者对体育社会学的关心程度[27]。SSJ汇集了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体育运动方面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使人类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体育运动。

3.3 研究者之间协作

研究者之间协作是指论文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作者合作撰写。统计结果表明(表4),当今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以独立研究为主,两位作者协作为辅。在454篇论文中,有266篇(占58.6%)论文为独立研究,有188篇(占44.4%)论文为合作研究。其中,2名研究者合作研究的论文有136篇(占30.0%),3名研究者合作的有36篇论文(占7.9%),4名研究者合作的有12篇论文(占2.6%),5名以上研究者合作的论文只有4篇(占0.9%)。从研究者之间协作情况的变化趋势看,在不同年代和年份里,2人或3人合作研究的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

跨国合作研究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体育社会学也不例外。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体育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需要通过跨文化和跨国间的合作研究,以发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环境中体育问题之异同,学者之间也可以做到优势互补。

表4 《体育社会学杂志》论文合作情况统计一览表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跨国合作研究进行了统计。SSJ创刊以来,跨国合作研究的论文共有30篇,20世纪80年代只有1篇,90年代有11篇论文,2000年之后,跨国合作研究的论文达到18篇。从中不难看出,跨国合作研究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跨国合作研究的数量的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图2 《体育社会学杂志》不同国家作者跨国合作研究论文数示意图

在跨国合作研究中,从国家参与程度看,美国学者参与跨国合作研究的程度居高,达到18篇论文,其次是加拿大、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分别排在第2位至第6位(图2)。从研究者所在学校的参与程度看,新西兰的奥塔哥大学居第1位,参与6篇论文的研究;第2位是美国的迈阿密大学,参与4篇论文的研究;第3位是加拿大的渥太华大学,参与了3篇论文的研究。从国家之间的合作看,美国和加拿大学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有9篇论文,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学者与欧美国家的研究者之间合作研究的倾向十分突出,特别是澳大利亚学者倾向于与英国学者合作,而新西兰学者倾向于与美国和加拿大学者合作。

4 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除了单一使用定性方法或定量方法外,也有一部分学者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因此,本研究将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3种。

统计结果表明,有344篇论文使用定性研究(占75.8%),其中,有147篇论文使用了文献研究。其余110篇论文中,有93篇论文使用定量研究,只有17篇使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占20.5%和3.7%。从上述3种研究方法的使用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以定量研究居多,从90年代开始定性研究的论文增多,目前,国际体育社会学界中定性研究占主流地位(表5)。

表5 《体育社会学杂志》发表论文各阶段使用研究方法统计一览表

为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动向,还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对更加具体的研究方法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发现,在93篇定量研究论文中,只有16篇论文使用了假设检验方法,分析资料时使用的统计方法呈多样化。统计方法有回归分析(31篇)、相关分析(29篇)、卡方检验(24篇)、多变量分析(17篇)、频度分析(17篇)、因素分析(9篇)、多元回归分析(9篇)、t检验(4篇)、路径分析(3篇)。

在197篇定性研究(除文献研究)中,62篇论文使用文化记述,53篇论文对新闻、杂志、照片、电视等内容进行分析,27篇论文使用了其他研究方法①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国家有387篇论文,其中24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有2个国家。,还有55篇论文没有明确说明研究方法。在定性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也呈多样化(除文献研究),其中,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体育社会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在197篇定性研究中,利用内容分析法有60篇,访谈法有57篇,参与观察和访谈法有41篇,观察和访谈及内容分析法有15篇,访谈和内容分析法有14篇论文。由此可以看出,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对于“访谈与内容分析”方法的热衷。SSJ创刊以来一直关注“文献研究”,其刊载的论文有147篇,占论文总数的32.4%,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体育现象,如体育政策、社会话语、探究文化意义、诊断社会问题、应用理论分析现象、探讨方法论等问题。

从研究对象的国家来看,387篇论文中②在其他方法中,有事例研究8篇、叙事6篇、传记4篇、阐释学方法3篇、扎根理论和自传各2篇、现象学和符号学各1篇论文。,以美国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最多,有210篇论文(51.1%);其次是加拿大,有77篇论文(18.7%);第3位是英国,有50篇论文(占12.2%);然后是新西兰(2.7%)、澳大利亚(2.4%)、法国(2.2%)、荷兰(1.2%)等分别排在第4到第7位。还有以亚洲的部分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13篇,其中,研究以色列和日本[33,25,27,18]的论文各有4篇,研究韩国的论文有2篇[7,22]。值得一提的是,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3篇[31,21,32]。从整体来看,SSJ 刊载论文的研究对象涉及29个国家。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论文研究了美国和加拿大,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从2000年之后研究的范围扩展到欧洲和大洋洲及亚洲地区。

5 结论

SSJ刊载论文的研究者国籍(地区)分布非常广泛。北美和西欧国家发表论文数量居多,其次是大洋洲,而亚洲国家(地区)发表论文数量很少。就国家(地区)而言,美国在国际上是体育社会学研究最活跃的国家,其次是加拿大,再次是英国,亚洲的以色列、日本、韩国、中国及香港地区也发表了少量论文。

当今国际体育社会学对社会化、性别与性别关系、文化与亚文化、种族、媒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最为关注。除此之外,身体和认同以及残疾人体育的新兴研究领域引起了体育社会学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的热点因国家和地区及社会文化的不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有所不同。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不久的将来,一些国际体育社会学中出现的体育社会问题也可能出现在我国。所以,对热点问题和趋势我们应该加以理性地思考和对待。

研究者的专业背景和所属机构呈现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参与体育社会学研究。其中,以体育学科学者为主,其次是社会学、社会科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体育社会学研究还吸引了人类学、政治学、生活科学、文化学、环境学、伦理学等学科研究者的目光。从研究方法来看,定性研究占主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定量研究为主,从90年代开始定性研究逐渐增多。在定性研究中,“文化记述”的论文较多,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是最为常用的收集资料方法。大部分研究以独立研究为主,其次是两位作者合作,而且跨国合作研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1]科克利.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M].管兵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11.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进展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1-5.

[3]仇军,佟鸣,罗锦文.从混沌走向自觉:西方体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5,25(1):66-70.

[4]仇军,徐茜.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问题引论[J].体育科学,2006,26(7):67-70.

[5]苏小霞,吴贻刚,张军献.近10年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7,28(5):7-14.

[6]ANDREWS D L.Desperately seeking michel:foucault's genealogy,the body,and critical sport sociology[J].Soc Sport J,1993,10(2):148-167.

[7]AN MINSEOK.The golf boom in south Korea:serving hegemonic interests[J].Soc Sport J,1992,9(4):372-384.

[8]BUFFINGTON D.Contesting race on sundays:making meaning out of the rise in the number of black quarterbacks[J].Soc Sport J,2005,22(1):12-30.

[9]CHRISTOPHERSON NEAL,JANNING M,MCCONNELL E D.Two kicks forward,one kick back:a content analysis of media discourses on the 1999women’s world cup soccer championship[J].Soc Sport J,2002,19(2):170-188.

[10]COAKLEY J J.Sociology of sport in the United States[J].Int Rev Soc Sport,1987,22(1):63-79.

[11]COAKLEY J J.Sport in Society:Issues and Controversies[M].New York:McGraw-Hill.2007:330.

[12]COLE C L.Body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sport:a review of the field[A].COAKLEY J,DUNNING E.Handbook of Sports Studies[M].London:Sage Ltd:2000:439-460.

[13]CURRY T J.The effects of receiving a college letter on the sport identity[J].Soc Sport J,1993,10(1):73-87.

[14]DAVIS L R,HARRIS O.Race and ethnicity in us sports media[A].WENNER L A.Media Sport[M].New York Press,1998:154-169.

[15]DUNCAN M C.The personal is the political[J].Soc Sport J,2008,25(1):1-6.

[16]GREEN M.Power,Policy,and political priorities:elite sport development in Canada an the United Kingdom[J].Soc Sport J,2004,21(4):376-396.

[17]GREEN M,HOULIHAN B.Governmentality,modernization,and the“disciplining”of national sporting organizations:athletics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J].Soc Sport J,2006,23(1):47-71.

[18]HORNE J D.Sport and the mass media in Japan[J].Soc Sport J,2005,22(4):415-432.

[19]KING S J,MCDONALD M G.Identity and sporting cultures: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J].Soc Sport J,2007,24(1):1-19.

[20]LABERGE,SUZANNE.Toward an integration of gender into bourdieu's concept of cultural capital[J].Soc Sport J,1995,12(2):132-146.

[21]LEE FRANCIS.Spectacle and fandom:media discourse in two soccer events in Hong Kong[J].Soc Sport J,2005,22(2):194-213.

[22]LEE NAMMI,JACKSON S J,LEE KEUNMO.South Korea's“glocal”hero:the Hiddink syndrome and the rearticulation of n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dentity[J].Soc Sport J,2007,24(3):283-301.

[23]MCDONALD M G.Mapping whiteness and sport: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Soc Sport J,2005,22(3):245-255.

[24]MURRAY S.Pathologizing“fatness”:medical authority and popular culture[J].Soc Sport J,2008,25(1):7-21.

[25]MUSCH J,HAY R.The relative age effect in soccer:cross-cultural evidence for a systematic distribution against children born late in the competition year[J].Soc Sport J,1999,16(1):54-64.

[26]SABO DON.White science and methodologies of separation:politics of commitment in sport sociological research[J].Soc Sport J,1995,12(3):237-251.

[27]SAGE G H.Physical education,sociology,and sociology of sport:points of intersection[J].Soc Sport J,1997,14(4):317-339.

[28]SOOWEON LIM,GREENDORFER L S.The status and the current directions of sociology of sport in North America[J].Kor J Soc Sport,1998,9(1):1-24.

[29]SPIELVOGEL L G.The discipline of space in a Japanese fit-ness club[J].Soc Sport J,2002,19(2):189-205.

[30]STEVENSON C L.The christian-athlete:an interactionist developmental analysis[J].Soc Sport J,1991,8(4):361-379.

[31]STONE E.Disability,sport,and the body in China[J].Soc Sport J,2001,18(1):51-68.

[32]TAN ZHANG,SILK M L.Recentering Beijing:sport,space,and subjectivities[J].Soc Sport J,2006,23(4):438-459.

[33]YAMAGUCHI Y.A cross-national study of socialization into physical activity in corporate settings:the case of Japan and Canada[J].Soc Sport J,1987,4(1):61-67.

Study on Progress and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Sport Sociology:Analysis of the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JIN Chun-guang1,CHE Xu-sheng1,JIANG Yun-zhe2

This paper applies methods of content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to give 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n 454pieces of paper which were published on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SSJ)from 1984to 2008from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theme,researcher and research method.It has a significant academic reference value for domestic sports scholars,especially for sports sociologists,to make a further study of the trends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ociology.

internationalsportssociology;SociologyofSportJournal;analysis

G80-05

A

1000-677X(2012)03-0074-07

2011-11-24;

2012-02-06

南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W042)。

金春光(1978-),男,朝鲜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Tel:(0513)85015901,E-mail:jcg0451@ntu.edu.cn;车旭升(1972-),男,吉林通化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E-mail:xsche113@hotmail.com;姜允哲(1956-)男,吉林延边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学,E-mail:jiangyz@hotmail.com。

1.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07;2.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1.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07,China;2.Yanbian University,Yanji 133002,China.

猜你喜欢
社会学研究者论文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