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清,张俊香
(1.黄山学院 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2.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游客体育旅游风险认知及应对行为的调查研究
陈毅清1,张俊香2
(1.黄山学院 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2.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游客体育旅游风险的认知及应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着重从游客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基本属性入手,分析他们对风险认知的差异,从五个方面全面了解游客体育风险应对行为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体育旅游;风险认知;应对行为
如今体育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活动形式,如徒步旅游、骑马旅游、登山旅游、狩猎旅游、滑雪旅游、野营旅游、自行车旅游、自驾车旅游、探险旅游以及漂流、攀岩等旅游活动,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体育旅游爱好者。体育旅游,无论是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方面,还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体育旅游迅猛发展的同时,频频出现的安全事故使旅游者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障体育旅游者的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体育旅游活动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和体育旅游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
风险认知是个体对客观风险的主观感受或认识。本文拟以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的黄山、泰安、上海、杭州四地曾参与过体育旅游的人群为调查对象,旨在调查游客对多种体育旅游风险因素的认知状态,分析影响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因素,为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改善体育旅游风险意识和有效推进综合风险防范等公共决策提供依据,以保障体育旅游者的安全,降低体育旅游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
对部分游客进行预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游客对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大体状况,确定调查的范围,为后面编制问卷提供一定参考。
1.2.1 《游客对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调查问卷》的内容
《游客对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宏观上各因素对游客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影响程度;游客对不同的体育旅游风险因素的认知状况;游客对体育旅游风险的应对行为调查。
1.2.2 问卷调查的施测过程
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评价等级分为影响程度很低、影响程度低、影响程度适中、影响程度高、影响程度很高以及不可能、不太可能、可能、很可能、非常可能5级,1表示影响程度很低、不可能,5表示影响程度很高、非常可能,2、3、4分别表示中间的各等级。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对黄山景区、泰山景区、杭州双溪漂流景区内及上海体育场周边四地的游客随机发放问卷累计207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89.37%。
1.2.3 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方法
分析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时,按照各项因素的总得分排序,然后逐一进行分析。
分析游客对不同的体育旅游风险因素的认知状况时,首先对总样本进行显著性分析 (Kruskal-Wallis test检验),检验公众对于不同的风险因素是否具有显著的认知差异,然后按照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等基本属性分别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显著性水平0.05)。此外,使用因子分析法对体育旅游风险因素认知矩阵进行分析,以揭示导致参与者对风险因素认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分析游客对体育旅游风险的应对行为时,运用简单的百分比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运用SPSS Statistics17.0以及 WORD软件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调查研究游客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我们深入剖析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形成及发展趋势,对提高游客的风险意识、有效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按照总分排序,结果见表1。
表1 体育旅游风险认知影响因素排序一览表
结果显示,在列出的可能影响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7个因素中,自己亲身经历的风险会严重影响游客对体育旅游风险的认知。一个人亲身经历意外伤害事件后,当他再去从事这类活动时,总是心有余悸;媒体对相关意外事件的报道、朋友亲人等对相关意外事件的讨论这两个因素分列第二、三位,说明信息信任是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之一,尤其是媒体对相关意外事件的报道宣传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对专家、专业机构或某个团体信任较高的人往往比没有这种信任的人有能力去认知风险 (Siegrist和Cvetkovich,2000)[1];体育旅游自身的魅力、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和拥有的良好装备也会影响游客对体育旅游风险的认知程度,只不过与上述三项因素不同的是,这两项因素会降低游客对风险的认知水平。例如蹦极、攀岩、徒步探险等运动的风险系数很大,但参与这些运动的人却越来越多,就是因为这些运动带给参与者精神以及身体上的愉悦体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这些运动的风险认知水平。体育旅游团体内部的影响排在第五位。团队是所有旅游参与者、领队等形成的一个临时性的组织,这样的团队在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往往出现些不稳定的因素,例如所有成员之间是否已经形成团队的观念、成员之间是否有个人摩擦、成员以及领队之间的交流是否畅通、成员之间是否有过度竞争、团队对成员个体关注是否充分等都会对整个体育旅游活动造成一定风险。如果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会立刻暴露出来,进而造成一定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2];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总是带有怀疑和害怕的态度,不了解某一体育旅游项目会使得他们对风险的判断和感受产生偏差。这项因素排在七个影响因素的末尾,得分也仅有3.189,说明本研究中这项因素对游客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影响程度较低。
2.2.1 总样本分析
本研究根据体育旅游本身的特征及分类,共列举了11项风险因素,分别是碎石 (因素1)、天气与气候 (因素2)、动植物 (因素3)、地形 (因素4)、体育旅游参与者自身特征 (因素5)、装备 (因素6)、旅游景区管理者管理不善(因素7)、司机 (因素8)、整个团队 (因素9)、技术 (因素10)、体育旅游领队 (因素11)。
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公众对于不同的风险因素具有显著的认知差异 (p=0.000)。调查结果显示 (表2),11个风险因素中有5个因素的平均分值达到了3.5分以上,构成了相对的 “高风险因素群”,它们分别是:天气与气候、地形、旅游景区管理者管理不善、装备、技术。
表2 不同风险因素的描述统计量一览表
在自然界中,恶劣的天气往往容易造成山洪、滑坡、泥石流、暴风雪、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人们外出旅游在预测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时,总是做的不够好。如2011年8月13日,黄山市黟县桃花源漂流景区内,因上游突发洪水,致使游船失去控制,导致一名7岁男孩不幸溺水身亡[3];2011年10月4日,45名外地游客驾驶17辆小车自驾游,行至海南省白沙县细水乡坡山水库山路路段,因台风和降雨造成山体滑坡和水库、河水水位暴涨,造成游客被困细水乡山上公路[4]。
游客在体育旅游的过程中,也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且会给人造成伤害的地形,这样的案例非常多。如2010年12月12日,来自复旦大学的18名学生登黄山探险时,因对地形不熟迷路,导致一名救援警察牺牲[5];2007年3月,11名 “驴友”在北京门头沟登山途中迷路,其中一名女子死亡,另一名男子因虚脱和视力受损被送往医院[6]。
旅游景区管理者管理不善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景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游乐设施的安全,如项目和设施设备建设前期的立项、审查、批准和验收不符合规定;项目的设计和建造者资质不合格;景区内部管理混乱,造成旅游设施营运管理混乱;操作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和专业操作技术培训,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理知识;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没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和严格的安全信号指令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等。如2011年8月13日,江苏宜兴竹海景区导致了4名游客死亡、24名游客受伤的滑道事故就被指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
在体育旅游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发生与体育旅游者缺乏一定的技术有很大关系。只有掌握了在危险处境下如何自救和集体救援的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地化险为夷。可喜的是在本研究中的大部分调查对象也意识到了技术对体育旅游安全的重要性。不管从事何种体育旅游,良好的装备会影响着整个活动的进程,对活动的顺利开展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2 被调查者基本属性对风险认知的影响
将风险认知水平同公众基本属性分别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2.2.2.1 性别对不同风险因素认知的影响
将性别分别同11种风险因素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包含方差齐性检验。经方差齐性检验,各组的方差皆具有齐性,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见,11项风险因素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性别对风险认知的影响差异在0.05水平上不具有显著性,即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对11项风险因素的认知水平区别不大。
表3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风险认知水平的方差分析表
2.2.2.2 年龄对不同风险因素认知的影响
经方差齐性检验,因素3、因素6、因素8三项风险因素的各年龄段的方差不具有齐性,故不再分析这三项数据。从表4可知,因素1的P值为0.004小于0.05,因素4的P值为0.003小于0.05,因素5的 P值为0.011小于0.05,因素9的P值为0.015小于0.05,因素10的P值为0.024小于0.05,说明不同年龄段调查对象对碎石的风险认知差异具有显著性,对地形、技术、整个团队、体育旅游参与者自身特征的认知同样如此。而从得分均值来看,处于29—40岁成熟期年龄段的调查对象的得分总是大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人的风险认知水平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对个人的风险认知有很大影响,风险知识经验水平越高,风险认知水平越低。因此,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人和41—48岁年龄段的相比,他们参与的体育旅游活动或者经历更少;另一方面,和18—28岁年龄段的相比,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体育旅游活动。
表4 不同年龄段调查对象风险认知水平的均值及方差分析一览表
2.2.2.3 职业对不同风险因素认知的影响
同样经方差齐性检验,因素3、因素4、因素5、因素6、因素9五项风险因素的方差不具有齐性,因此不再分析这五项数据。
表5 不同职业调查对象风险认知水平的均值及方差分析一览表
从表5可知,因素1、因素7、因素8的P值分别为0.001、0.049、0.000,皆小于0.05,说明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分别对碎石、旅游景区管理者管理不善、司机这三项风险因素的认知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职业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风险因素的看法。从这三项风险因素的得分均值来看,公务员和教师的得分均比学生和企业员工高,说明公务员和教师的风险认知水平较高。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或者经历的体育旅游活动相对较少,对于一些风险因素缺乏戒心;企业员工对风险因素的认知水平也不高,在因素1和因素7的得分中均为最低;教师、公务员因为有稳定的收入和保障,他们表现出了较高的风险认知水平。
2.2.2.4 学历对不同风险因素认知的影响
因该问卷调查表的填写需要一定的文化程度才能完成,因此笔者经过访谈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为大学及以上学历。最终有效问卷中包含的学历主要是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对这两个学历的调查对象分别同11种风险因素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经方差齐性检验,11组的方差均具有齐性。方差分析的结果见表6。从表6可知,各项因素的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说明不同学历的调查对象对各项风险因素的认知水平的差异不具显著性。
表6 不同学历调查对象风险认知水平的方差分析表
2.2.3 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确定KMO值和进行Bartlett球度检验,以表明这些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计算,体育旅游风险因素认知状况的KMO值为0.844,且Bartlett检验的结果,P=0.000<0.01,说明对这些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具有合理性。
为了使提取的因子含义更加清楚,采取主成分分析和最大四次方值法对因子进行旋转等手段,得出体育旅游风险因素认知维度的碎石图和成分矩阵,见图1和表7。
图1 体育旅游风险因素认知因子特征值碎石图
表7 旋转后的体育旅游风险因素认知成分矩阵一览表
碎石图显示,从第二个因子开始,碎石图趋于平稳,即可分为2个维度。从表7中也可得知:因子1的高载荷变量分别是因素5 (0.512)、因素6 (0.763)、因素7 (0.793)、因素8 (0.779)、因素9 (0.697)、因素10 (0.731)、因素11 (0.701);因子2的高载荷变量分别是因素1 (0.402)、因素2 (0.684)、因素3 (0.617)、因素4 (0.733)。列表如表8所示。
从表8可见,因子1的高载荷变量都与人为有关,我们将它称为人为因子,该因子所能解释的风险因素为体育旅游参与者自身特征、装备、旅游景区管理者管理不善、司机、整个团队、技术、体育旅游领队;因子2的高载荷变量都与客观因素有关,我们将它称为客观因子,该因子所能解释的风险因素为碎石、天气与气候、动植物、地形。
表8 因子分析表
本研究对游客体育旅游风险应对行为的调查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具体内容如下:
2.3.1 游客每次出游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
体育旅游项目众多,游客每次出游前都应针对不同的项目做好充分准备。一般来说,需要的装备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装备,如食物、服装、背包、垫子、睡袋、鞋、帐篷、水具、地图、指南针、照明设备、太阳眼镜、刀、防护药品等。二是不同运动需要的专业性很强装备,如探险队的卫星定位器GPS、自行车鞋服、登冰山用的冰镐或冰锥、潜水运动的潜水器材等。本次调查中,选择出游前做了充分准备的游客有5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7%;选择很少能做好充分准备的89人,占48%;而选择没有准备的46人,占25%。从调查结果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2.3.2 游客对政府及相关团体的危机处理能力的信任程度
(1)在列出的可能影响体育旅游风险认知的7个因素中,按照影响程度的高低 (得分高低)排序,分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风险、媒体对相关意外事件的报道、朋友亲人或同学对相关意外事件的讨论、体育旅游自身的魅力、您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和拥有的良好装备、体育旅游团体内部的影响、不了解某体育旅游项目。
(2)公众对于不同的风险因素具有显著的认知差异,其中,天气与气候、地形、旅游景区管理者管理不善、装备、技术五项风险因素构成了相对的高风险因素群。
(3)性别、学历对风险因素的认知水平影响不大;29—40岁成熟期年龄段的风险认知水平高于18—28岁青春期和41—48岁壮实期;公务员和教师的风险认知水平较高,学生和企业员工的风险认知水平较低。
(4)因子分析得出,导致参与者对体育旅游风险因素认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人为因子和客观因子。
(5)大部分的游客出游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政府在处理体育旅游伤害事件时还没有得到公众的充分信任;体育旅游伤害事件会影响人们的出游习惯;网络和电视是人们获取体育旅游伤害事件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报纸和朋友亲人也成为人们获取这类信息的主要途径;大部分游客的保险意识淡薄。
政府及相关团体的危机处理能力主要是指相关部门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能否迅速作出反应,并能否成功实施救援的能力。选项分别是信任、大部分信任、部分信任、不信任、非常不信任。选择信任的有24人,占13%;选择大部分信任的有38人,占21%;选择部分信任的有97人,占52%;选择不信任的有17人,占9%;选择非常不信任的有9人,占5%。由此可见,政府在处理此类事件时,还需作出努力。
2.3.3 游客体育旅游风险应对行为的脆弱性情况
游客体育旅游风险应对行为的脆弱性主要是指游客对类似伤害事件再次发生的恐惧程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以后的出游习惯。此项调查的选项分别是影响很大、影响一般、没有影响。选择影响很大的有82人,占44%;选择影响一般的有95人,占52%;而选择没有影响的仅有8人,占4%。这与一些社会理论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即过去的知识经验对个人的风险认知有很大影响。如Leon等人提出了模仿会影响个人的风险认知,人们会根据环境中其他人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2.3.4 游客获取体育旅游伤害事故信息的主要途径
本调查选项提供了五种获取体育旅游伤害事故信息的途径,分别是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周围朋友亲人等,题中注明可多选。结果显示,选择网络的125人次,选择电视的90人次,选择报纸的50人次,选择周围朋友亲人的42人次,选择广播的15人次。这说明,网络和电视是人们获取这类信息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报纸和朋友亲人。
2.3.5 游客每次出行前是否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
在旅游过程中,可能出现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游客应根据出游频率和期限选择不同承保期限的保险产品,从而为自己的旅程系上 “保险绳”。需要注意的是,攀岩、漂流、潜水、滑雪、蹦极、冲浪等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是被排除在一般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承保范围外的,因此旅行者应购买危险性运动意外伤害险。本调查选项提供了:是、没想过要买、想过但没买三个选项。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是的有74人,占40%;选择没想过要买的有47人,占25%;选择想过但没买的有64人,占35%。说明大部分游客的保险意识淡薄。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为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推进体育旅游综合风险防范和进一步改善体育旅游风险意识等公共决策提供参考。
第一,体育旅游行政组织、体育旅游行业组织、体育旅游企业要加强公众体育旅游风险意识教育。体育旅游中的伤害事件并不可怕,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才真正可怕。增强游客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关键是各级组织机构要大力开展体育旅游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开展此类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广泛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积极报道近年来出现的各类体育旅游伤害事件,大力宣传体育旅游风险的预防、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
(2)在开展体育旅游安全知识讲座,介绍可能的致险因素时,可从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分别讲述,要重点强调天气与气候、地形、旅游景区管理者管理不善、装备和技术等高风险因素群。
(3)尤其要对风险意识淡薄的学生和企业员工强调体育旅游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第二,体育旅游组织者应联合体育旅游景区管理者,严格组织控制,按照既定的方案流程进行项目活动,及时提醒体育旅游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并且有条不紊地施行。
第三,在出现体育旅游安全事故之后,体育、卫生、社会治安、消防等政府部门要根据 《涉旅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参加体育旅游安全事故处理工作,参加紧急救援并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展开事故调查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在事故发生地召开分析会,责任单位要做出深刻检查,并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在旅游行业内通报事故情况,杜绝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1] Siegrist,Cvetkovich.Perception of hazards:The role of social trust and knowledge[J].Risk Analysis,2000,2(5):713-719.
[2] 徐广海,倪恰.论体育旅游的风险及风险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18-21.
[3] 吴永泉.黄山黟县一漂流艇突遇洪水倾覆,致南京一七岁男童溺亡[N].新安晚报,2011-08-15.
[4] 付美斌,魏云飞.海南45名驴友自驾游被困山中[EB/OL].(2011-10-05)[2011-12-01].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1-10-05/content_3979020.htmlcontent_4.html.
[5] 成展鹏.18名复旦大学生黄山探险迷路1名搜救民警遇 难 [EB/OL].(2010-12-13)[2011-05-13].http://news.qq.com/a/20101213/001478.htm.
[6] 梁宁.驴友野外遇险事件又发,外出旅游需注意安全[EB/OL].(2009-08-17)[2010-05-09].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09/8/17/0817150955.htm.
A Research Survey on Tourists’Perception of Sports Tourism Risk and Coping Behaviors
CHEN Yi-qing1,ZHANG Jun-xiang2
(1.P.E.Department,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2.Tourism College,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e paper makes survey research on the tourists’perception of sports tourism risk and coping behaviors.The authors focus on studying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tourists’gender,age,profession,diploma and so on and analyse their risk perception differences.From five aspects,the paper t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ourists’coping behaviors of sports tourism risk.It analyses the impacting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ports tourism;risk perception;coping behavior
G80-052
A
1008-3596(2012)03-0038-06
2012-01-18
陈毅清 (1977-),男,山东泰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旅游和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