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选择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

2012-12-28 05:21周忠祥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周忠祥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基于教育选择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

周忠祥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教育选择是指受教育者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参加教育机构某种类型的考试、考核、认证和分类,对教育资源的品质、类型等进行的一系列选择来获得更好的教育,以图在未来发展中进而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的过程。如果职业教育能够给社会成员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好处,家长们基于理性判断有可能做出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决策。

教育选择;职业教育;教育收益;吸引力

随着生源减少及实现“深化内涵、提升质量”的形势变化下,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问题。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充分发挥教育选择的“参照群体效应”,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中,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民生需求的迅速发展,必须改变那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实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改变过去经济发展中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增长、低回报的被动局面,增加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降低对能源资源的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就势必要求从业人员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人口红利的降低或消失、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以及社会财富的增加也为以获取谋生手段为最根本特征的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并带来了强大竞争压力。人们对优质职业教育和个性化的在职培训需求有很高的期待,我国职业教育在未来10年将进入一个深化内涵、提升质量的新阶段,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它与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建设有着更紧密、更直接的联系,具有现实性、广泛性、经济性,同时具备覆盖面大、实用性强的特点。但是,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却发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原本与社会、市场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种类,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兴旺发达。有调查显示,希望自己的子女进入中高职学校学习的家长不到5%;自愿选择到中高职学校就读只有10.5%的学生;在被调查者当中,真正想到中职和高职就读的学生分别只占0.3%和0.6%。可见,当前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即使是在普通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着“回炉”培训的当下,职业教育依然不是人们的理想选择。关于“就业”,48.3%的学生表示“看好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但有64.1%的在校生对目前职校生的就业状况不满意。原因主要有:一是因为就业层次较低;二是工资待遇不理想;三是工作缺乏稳定性;四是工作太苦太累;五是社会缺乏对职校生的尊重。家长花钱送子女到职业院校读书,本身就是对家庭、孩子的一种投资行为,是为了得到将来的“收益”和“价值”。但目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和服务业人员,也就是说,职校生未来毕业后往往会成为各用人单位的“一线”工作者,处于职业的底层,这些很难让家长们接受。在“教学质量”方面,46%以上的职校生表示“非常不满意”。对于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认为职业院校专业知识没有特色,只是本科院校课程的原版或翻版,学不到什么真本领;有的感觉技能课与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就业技能掌握的明显不够。访谈中,也有部分学生指出,“目前普通高校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工作,不如先学一技之长”。此外,还有23.3%的学生认为“有学上,总比没学上好,学点东西不吃亏”,另有7.9%的学生感到“不读书会被人看不起”。人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职业教育,实属一种“无奈的”策略。还有就是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选择职业院校的原因是“学习一技之长,早些就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当家庭对教育预期收益有很高的期望而进行教育选择时,现实表现却对他们的梦想泼了冷水,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过早地选择退出升学竞争。

从现实表现讲,近些年来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且“技工荒”和经济结构的升级都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但我国的职业院校却始终在低迷的状态中前行,始终很难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和普遍认可,更是陷入了“入口不旺、出口不畅”的境地,职业教育的发展步履维艰,职业教育潜在价值与实际表现的“倒挂”问题日益凸显。

二、教育选择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

所渭教育选择是指受教育者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参加教育机构某种类型的考试、考核、认证和分类,对教育资源的类型、品质等进行的一系列选择来获得更好的教育,以图在未来发展中进而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的过程。现代社会,学校是进行考试分级和授予某种教育资格的最大场所,是社会选择的重要机构。在此,韦伯认为,教育场域中的竞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选择。譬如,获得受教育机会或者获得较高质量的学校教育的机会和凭借不同的教育文凭资格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等都可能成为人们在教育场域中竞争不止的原因。而人们努力争取这样的机会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为了实现各种眼前的或长远的利益目标,或者说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生计需求和发展需要。如果职业教育能够给社会成员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好处,家长们基于理性判断有可能做出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决策。否则,人们便尽可能地选择接受普通教育而放弃职业教育。有研究者把学生的选择称为“个人教育选择”,并认为:“个人教育选择是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冲动在教育领域的行为表现,体现着对个人教育意愿的尊重和个人利益的张扬。”由于对教育预期无法掌握到充分的信息,对于是否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则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这些“价值”往往来源于受“参照群体效应”的影响,及其与接受其他类型教育人员发展境况的对比来判断哪种教育选择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再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出抉择。一般来说,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知识、文化的要求及有改善自身社会地位的期望,也力求使自己及其子女能够接受在未来能够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的教育。

家长为子女进行教育选择的分析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院根据社会成员拥有的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组织资源的多寡做过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专题研究。依据他们的划分,职业教育所培养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应该是社会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当前的职业教育很难保证学生顺利获得就业所需要的能力或创业技能,因而其毕业生往往不能顺利进入中间阶层,而是处于中下层,很难跻身上层,从而较易陷入清贫的劳工阶层。因为职业直接体现着人们的社会位置和对应的收益。在对职业的追求中,人们发现,文凭靠后,排在“招生队伍”之尾的人将最后接受服务,甚至有时一点机会都没有。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其在改变人们社会地位的预期上的局限性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时下不会如人们期望的带来多大的好处,职业教育遭到冷遇无疑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教育选择实质上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你现在选择的教育就是你在选择未来的职业和与之相应的社会地位。现实中人们发现周围社会阶层地位高的人拥有比社会阶层地位低的人有丰富得多的社会资源,就是因为手头掌握的教育资源的类型、品质不同,有时就表现为“文凭”的不同。生计的压力和未来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了人们这样的“思维定势”:只有选择普通高等学校,才能依靠知识改变个人命运以至家庭命运。如果接受职业教育,就只能重复父辈的曲折道路甚至可能步人清贫的“一线”劳工阶层。此外,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个人自己的职业性向、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的不同在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中进行选择,然而,在与上个世纪职校生的“干部”身份和令人艳羡的“工人”身份相比的落差,加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官本位”传统思想熏染下,以及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虽位列同班,但等而下之”的现实情况下,与岗位联系紧密的职业教育明显处于不利的境地。所以,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育类型的异同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低下,而生源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这将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三、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对策思考

通过接受教育获得较好的职业所需的资格和品质,是取得个人未来好的境遇所必需的条件。因此,任何人进入社会系统之前,都必须经过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多个层次的教育选择,教育选择已成为个体社会化的必经阶段。职业院校应努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的要求以彰显其“价值”。

(一)坚持“大力发展”的政策导向,形成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全社会弘扬一种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让职校生毕业后不仅受人尊重,而且工资和福利都着实优厚、体面,让人感到有奔头。首先要确立“大力发展”的政策导向,加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把职业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法》,加大经费投入,从法律角度提供较为充分的教育供给。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来设置和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把重点放在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来。在过去的规模和基建任务大致完成后,把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内涵建设的重点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做实,如在高职坚持以大学精神为魂,以企业精神为根,寻求两者有机结合的模式,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要及时总结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和经验,让人知晓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宣传其积极作用和贡献;同时,切实重视对职业教育比较性研究,追踪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力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先进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上,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体验真实职业,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与协作,培养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实现职业教育的“有序衔接”,做到可持续发展

教育类型的不平等对人们选择职业教育有重大的影响,比如,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无论是在观念上、影响力还是在条件上,应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都不应该是“二流教育”。但是在高校招生中,高职是高校录取工作中“末班尾座”,大部分家长因此认为“高职教育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此外,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职业也趋高级化和智能化,人们的教育需求也就不断上移。职业教育的高移化是经济结构升级换代对教育结构优化提升的必然结果。从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发展和建构来看,可以打通中专、中技、职高对口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形成“直通车”,扩大比例,才能为职业教育拓宽路径。所以,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普职沟通、中高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前后,“有序衔接”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一种趋势,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将呈现出共同发展的态势。“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有不同的层次,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要有专科、本科之分”,“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因此,要以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为基础,逐步建立起中职-(高职)大专-(技能)学士-(职业)硕士”的职业教育学历框架体系,建立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培训相贯通的课程标准与培养体系相统一的技能教育规范。教育部刚刚出台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已指出,将修订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

(三)拓展“资格空间”,完善资格证书标准化

职业资格标准化是一种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场域之间信任关系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和市场认可、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没有建立起与市场衔接且具有权威性的标准认证体系,缺乏信任的基本依据,因此始终无法取得自身的“资格空间”的合法地位,仅具“形式上”东西。在德国,起源于企业标准的职业资格认证相当严格并要求明确,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完全表明受训者对某种技术的掌握情况,并有非常清楚而确定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身份。德国明确规定雇主不得雇用无职业资格的人工作,这样,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就较容易找到工作。鉴于此,我们首先应严格厘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加强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使其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证书获得者的技能水平与职业素质;其次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根据就业准入制度的基本要求,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应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第三,要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为全面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奠定基础,使不同的行业和工种都有明确的任职标准。第四,建立健全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管理机制。出台法律法规确定证书考核机构,完善监督机制,防止“证出多门”。

[1]庄西真.教育偏好和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科学,2006,(2):69-72.

[2]李健.学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4:2、4-7.9.16.18.21.

[3]周建松.面向2020年的高等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1,(12):44-46.

[4]周正.个体选择职业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92.

[5]张力跃.中等职业教育困境:从农民为子女进行职业教育选择的视角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34):67.

G719.2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2)01-0029-04

2012-02-15

周忠祥(1963-),男,安徽滁州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辅导员,助理政工师。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PHONEY WAR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