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转变问题及对策

2012-12-28 05:21郝书池姜燕宁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工作

郝书池,姜燕宁

(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贸系,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转变问题及对策

郝书池,姜燕宁

(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贸系,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毕业实习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在实习中同时拥有“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角色,导致出现角色定位不明确、角色转变不及时、角色适应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构建一个包括学生自己、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和学生组织的“六位一体”管理模式将有利于解决学生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毕业实习;实习生;角色转变

一、实习生的社会角色转变

人的社会角色是人在一定社会背景中所处地位或所起作用,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会产生矛盾,甚至遭遇失败,主要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角色冲突:各个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2)角色不清:角色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和怎样去做。(3)角色中断:一个人前后相继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矛盾,一般是由于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者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4)角色失败: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继续。毕业实习中,学生的社会角色发生了较大改变,参加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在校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准员工,在实习过程中肩负着学习和工作的双重任务,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常常会带来很多方面的问题。

二、社会角色转变带来的相关问题

(一)心态方面的问题

1、角色定位不明确。实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要身份仍是在校大学生,其行为仍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但由于学习场所搬至企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学生”身份极易淡化,且“实习生”的身份又容易被过度强化为企业的“员工”身份。不少学生对自己到底是学生还是企业员工认识模糊,不能接受实习生也要和企业其他员工从事同样的工作,接受同样评价和考核的做法。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角色没有客观且理性的评价,势必会引起心理上的无助感,不能全神贯注的学习和工作,遇事缺少自己的想法与主见,不明确实习目的。

2、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茫然。刚进入社会和企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的新鲜感,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感到单调、乏味,认为公司简单重复、枯燥无味的一线劳动不是大学生干的事情,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失去信心。少数学生目光短浅,比较浮躁,急功近利,实习过程中把待遇看得太重,而没有关注自己能否学到更多、更有用的东西;有些缺乏对自我的完整认知,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不清楚自己擅长干什么;有的学生心气很高,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单调的一线工作,想趁年轻出去闯一闯,但对于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又很茫然。

3、期望值过高带来的失落感。大学生由于年轻涉世不深,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周围的环境尤其对社会了解不够,认为大学生就应该是白领,而不是到企业的一线去干活,更不是去当廉价劳动力。但是,毕业实习往往是根据工作的需要把学生固定在某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有的学生认为上班尽干些简单机械的工作,毫无技术可言,学不到真正对专业有用的东西;有的认为所干工作和专业没有什么关系,学不学都一样,觉得没有什么价值等等。

4、毕业实习中自信心丧失。实习过程中,企业一般会让学生直接在生产一线锻炼一段时间,借此达到熟悉企业环境,了解工作性质、任务和具体内容,熟悉业务操作流程等目的。学生需要运用相应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特定岗位完成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企业有时候布置的工作超过了学生目前的能力,加上学生对企业生产的工作流程不清楚,导致学生刚上岗时不能立即熟练操作,往往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让学生们在工作中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这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5、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学生在企业实习,如果表现优秀的话,很有可能毕业后顺利留在企业里工作,这对自己来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习中提高工作效率、能与同事融合在一起的基础,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等于拥有了更多成功的机遇。但是,目前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上比较单纯、任性、自我,缺乏社会性;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胆小、不大方,常常一开口就语无伦次;有些学生在工作中不注重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出现很大的障碍。

(二)工作方面的问题

1、缺乏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宠,家境条件优越,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学生在工作中纪律散漫,我行我素,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朴实的工作作风。有些学生对实习工作挑三拣四、嫌脏怕累、拈轻怕重,提出了很多企业不能接受的条件,如工作时间不能太长、不需要加班和上夜班等;有的甚至对伙食、住宿条件和工作环境不满而要求退出实习。

2、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每一个岗位都有它特有的作用,作为一名即将踏人社会的学生,要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素质。人的职业适应性,主要取决于人的职业素质是否达到了职业对人的各种具体要求,如果一个人缺乏素质优势,即使职业岗位给人提供的条件再好,也将无济于事。职业素质的缺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缺乏职业意识,不能根据职业目标和现实以及未来社会的要求进行职业素质分析和专业能力分解,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二是缺乏职业道德,即缺乏公民职业道德、依法就业和从业的职业品质;三是缺乏对职业地位的客观认识,缺乏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遵守法律和行规、能与人合作和沟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心态。

3、缺乏安全意识。在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出行安全,有的实习单位不提供住宿,学生每天需回学校住宿,在搭乘公交车上下班的途中,容易出现偷盗、抢劫或者是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有的实习单位比较远,学生要在公司附近租房住宿,学生只能通过网络、电话等通讯手段与学校和老师联系,加上其自律性较差、个人空间自由度大、经验不足,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同时也容易陷入传销组织或社会不法组织。二是人身财产安全,有的学校没有与实习单位以及学生签订毕业实习安全责任协议;有些学校虽然签了安全责任协议,但是协议里的安全责任模糊不清,根本无法执行和落实到位;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规避安全责任,很少会主动与学校或学生签订需本方承担责任的安全协议,如果要签,它们会选择不接纳实习生。

4、缺乏法律意识。实习中普遍存在法律保障不足的问题,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非常大,学校的风险成本比较高。通常情况下,只是通过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的整体实习合同来约定学生和实习单位实习期间的权利和义务,但实习单位并没有和实习生签订书面协议,更不用说签劳动合同。实习生与单位的正式员工有着本质的区别,用人单位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参加实习的机会,不可能享受到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待遇。实习期间,学生实习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学生是“在校生”的身份,并不是劳动法中定义的“劳动者”,在实习过程中如果和实习单位发生劳动纠纷,不受《劳动法》保护,而是受《民法》的调整和规范,从而导致维权难。

三、“六位一体”的系统化管理模式

学生在实习中的角色如何转变、角色转变的适应度如何取决于学生自己、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和学生组织六个方面的共同影响,因此通过构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多维联动、多重覆盖、充满人文关怀的“六位一体”管理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管理。如图1所示。

(一)学生组织方面

1、强化班级概念,要做到形散神不散。实习前,班级可以举行座谈会、辩论、演讲、模拟职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就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育,进行苦乐观、幸福观、价值观教育,进行责、权、利教育,进行安全和相关法律教育。2、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干部本身也是实习生,要认真组织他们参加实习管理工作,并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3、成立就业小组。可以根据实习的地域分布,成立若干个就业服务小组,校内指导教师任命小组组长,并要求各小组成员每周定期向小组长反馈实习情况及联系方式的变更情况,由小组长汇总后反馈给校内指导教师,以便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及时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家庭方面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有权力参与学生实习管理和监控,也有义务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实习前,家长可以就子女实习的条件、待遇、时间、地点等问题提出要求,家长、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实习方案。实习中,一是建立实习的表现反馈机制,学校和实习单位应通过家校通、QQ群、电子邮件、飞信、电话等现代通讯手段及时将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状况向家长及时通报,让家长时刻参与到子女的实习教育和管理中来。二是建立家庭汇报机制,要求学生定期将实习情况向家长汇报,以便家长及时掌握情况,发挥家庭的自教育和自约束功能。

(三)学生个人方面

1、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学生在实习期间扮演着“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角色。作为员工,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并为其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会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在实习期间的心态,通过实习把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培养自己专业综合素质、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心态调适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性,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学会自我调节,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要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注重培养自己的情商、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保持情绪良好、心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会了解和控制个人心理需求;要善于应变,如果发现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实现,就要及时调整目标,使制定的目标变得可行和现实,争取成功率,从而增强自信心;要客观公正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主动克服,完善自我;在学校积极参加各项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前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企业方面

1、提高企业参与学生实习工作的热情。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出台有效的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教育的认识,让它们认识到接受和培养大学生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加强校企合作,企业要真正了解实习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评价体系等,与校方双方达成一致,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毕业实习才能有效地推行下去。

2、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企业文化,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企业文化内蕴的理解,并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要加强与学校沟通,实习过程中形成一种校企间的全程、全方位、全员的立体式文化融合。

3、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实习期间,由于工作辛苦和枯燥,如果学生除了工作之外没有其他的业余活动,就会比较浮躁,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企业应该积极组织学生与企业职工一起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打球、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拓展训练等。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能有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与同事之间的了解,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另外,让学生体会到企业的关心与包容,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4、发挥企业优秀员工的榜样作用。实习期间,企业的介入在增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企业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来启发和教育学生,这比纯粹的课堂理论灌输效果要好很多。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与指导老师和优秀员工朝夕相处,让他们学会在企业里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逐步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五)学校方面

1、加强面对挫折的自我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学生实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要受到种种条件限制,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实现既定目标,因此学生对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形成正确的挫折观。当遇到挫折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乐观地面对自身的遭遇;要以豁达、坚强的态度直面挫折;要保持冷静的态度,理智地分析挫折成因,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加上我国教育对心里健康问题的忽视,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比较高,我们应该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个别学生。首先,学校应当在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的初期开设心理教育的课程,提高学生环境适应与调节、自我认知和调控、人际交往知识与技巧、健康人格塑造的能力;其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培训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通过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疾病;另外,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交际、适应社会。

3、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职业生涯是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及职业角色的发展道路,它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大学教育阶段恰好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和自身定位。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可以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职业礼仪、基础能力要求、行业通用能力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好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从而避免实习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现象。

4、建立多方的信息互动机制和平台。由于实习单位多且分散,加上工作时间的不统一,与学校直接联系不容易,导致信息不畅通,因此学校、家长、教师和企业共同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掌握学生身体和心理状况,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确保实习学生安全和稳定。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通讯技术,指导老师时刻保持和学生联系畅通,把握实习生思想和心理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和辅导工作,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学校可以定期检查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企业要求和学生的工作情况等;实习单位可以按照要求认真向学校、家长做好有关情况的沟通和反馈;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心理状态,并随时与老师、企业和学校保持沟通。

5、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实习前,必须对参加实习的指导教师、学生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纪律教育。针对实习特点,通过具体的案例,借助视频和PPT课件,进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安全、治安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同时,编写并向学生发放实习安全知识读本,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并通过考试、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实习安全知识测试,只有测试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后的学生,才能走出校门参加实习。进入实习单位后,还要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请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再进行安全教育。

(六)政府方面

1、健全学生实习工作的法律法规。各个学校在学生实习的管理上都各行其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由于学生与实习单位是非劳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法律关系与其他群体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重性。对于实习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能否作为工伤处理,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等问题,目前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中都定性不明确,仍存有分歧。因此,国家或相关部门亟需制定、出台学生实习的法律法规,规范学生实习工作的管理。

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应急预案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处理工作的行动指南,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发生之前、之中以及之后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以及具备相应的工作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实习期间,当遇到类似学生伤害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学校必须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救治,并稳定好事态,及时向受伤害学生家长通报事情的相关信息;对于特别重大的事故,学校应当按相关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同时对其他实习地点和环节进行预防性检查,杜绝事故隐患和苗头。

四、结语

学生实习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实习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由于学生身份、学习场所和人际关系等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很难转变角色,出现一些心理上或工作上的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实习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要建立一个包含学生组织、家庭、学生本人、企业、学校和政府等方面的多维关怀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因角色转变而带来的不适应性。

[1]王莹华,许文彬.高等职业学生毕业实习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分析[J].校园心理,2011,(4):104-105.

[2]朱程.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实习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192-195.

[3]姚从明.高职学生毕业实习中的心理困扰及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6):88-89.

[4]吴猛.高职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9):37-38.

[5]高琳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2-23.

[6]向群英.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实习期的职业心理辅导[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7):46-49.

[7]郭志勇.影响职校学生毕业实习的德育问题及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66-68.

G71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2)01-0012-05

2012-01-18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2010tjk189),广州大学2011年教改课题《毕业实习长效机制研究——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

郝书池(1975-),男,湖南常德人,讲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姜燕宁(1977-),女,山东烟台人,讲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物流规划。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工作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不工作,爽飞了?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选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