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变化与原因分析

2012-12-27 06:07周命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总面积石漠化岩溶

周命义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510520)

广东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变化与原因分析

周命义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510520)

根据两次监测的结果,广东省岩溶区监测面积1 063 060.4 hm2,其中稳定型面积1 023 342.3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96.3%,顺向演替面积31 479.7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3.0%,逆向演替面积8 238.4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0.7%;对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及程度之间的动态变化做了分析,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石漠化;动态变化;原因分析

1 项目概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广东省分别于2005年6~7月和2011年9~10月对岩溶地区进行了两次监测,第一次监测采用1:50 000地形图及遥感影像结合实地核查,第二次监测采用1∶10 000地形图及遥感影像结合实地核查,由于遥感影像精度的提高,调查更加细致,使得两次监测的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因为技术手段的变化而有细微变化,这部分变化不做具体分析。

两次监测的范围一致且岩溶土地分类标准也一样,两期都是依据岩溶区基岩裸露度、植被综合盖度及植被类型等的不同,将岩溶区土地分为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和非石漠化土地[1]。

2 监测区概况[4]

2.1 自然地理

广东省石漠化监测区域包括清远市、韶关市、阳江市、肇庆市、河源市、云浮市6市21县(市、区),地理坐标为 21°56′~ 25°33′,东经 111°30′~115°06′。主要集中在粤西北,为广东省偏远山区,也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其中有连南、乳源两个瑶族自治县,居住着瑶族、壮族等大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岩溶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交通不便,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活用水贫乏。

2.2 社会经济

监测区2003年社会总产值710.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23.1亿元,林业产值37.48亿元,牧业产值94.1亿元,财政收入27.9亿元,人均产值6144元;2009年监测区生产总值为1736.9亿元,第一产业为338.4亿元,第二产业为834.9亿元,第二产业为563.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73.5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93.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18.4亿元。

3 岩溶土地动态变化

根据两次监测结果,广东省监测区岩溶面积1 063 060.4 hm2,稳定型面积1 023 342.3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96.3%,顺向演替面积31 479.7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3.0%,逆向演替面积8 238.4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0.7%,岩溶土地之间的动态变化见表1[2]。

表1 广东省石漠化状况动态变化Table 1 Dynamic chang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hm2

3.1 前期各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的变化情况

3.1.1 前期石漠化土地变化情况

广东省前期石漠化土地总面积81 450.6 hm2,本期监测转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9 693.5 hm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4.2%,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和治理因素,其中工程建设面积2 177.9 hm2,占变化面积的11.1%,全部为乐昌市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因素面积为17 515.6 hm2,治理因素分为封山管护(12 865.1 hm2)和人工造林(4 650.5 hm2)两种类型,占变化面积的88.9%。本期监测转变为非石漠化土地面积3 250.9 hm2,主要原因有工程建设、治理因素和其它因素,其中工程建设面积838.8 hm2;治理因素737.8 hm2,治理因素分为坡改梯工程(699.4 hm2)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8.4 hm2);其它因素面积1 674.3 hm2,其它因素主要是技术因素。

3.1.2 前期潜在石漠化土地变化情况

广东省前期潜在石漠化土地总面积404 955.4 hm2,本期监测转变为石漠化土地面积4 116.5 hm2,占前期潜在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0%,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灾害因素,其中人为因素面积3 305.7 hm2,占变化面积的80.3%,人为因素分为过度樵采(35.3 hm2)、火烧(229.3 hm2)、工矿工程建设(127.6 hm2)、不适当经营方式(1 191.4 hm2)和其它因素(1 722.1 hm2);灾害因素面积为810.8 hm2,灾害因素主要是2008年初的粤北雨雪冰冻灾害,占变化面积的19.7%。

本期监测转变为非石漠化土地面积6 687.5 hm2,主要原因有工程建设、治理因素和其它因素,其中工程建设面积1 956.6 hm2;治理因素179.8 hm2,治理因素分为坡改梯工程(163.0 hm2)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6.8 hm2);其它因素面积4 551.1 hm2,其它因素主要是前期误判(2 171.1 hm2)和技术因素(2 380.0 hm2)。

3.1.3 前期非石漠化土地变化情况

广东省前期非石漠化土地总面积576 654.4 hm2,本期监测转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 512.3 hm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0.3%,主要原因是前期误判(428.6 hm2)和技术因素(1 083.7 hm2)。

本期监测转变为石漠化土地面积834.9 hm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0.1%,主要原因是前期误判(286.7 hm2)和技术因素(548.2 hm2)。

3.2 前期各程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情况

3.2.1 前期轻度石漠化土地变化情况

广东省前期轻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14 123.7 hm2,本期监测转变为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1 043.5 hm2,占前期轻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主要原因是2008年初粤北雨雪冰冻灾害。

本期监测转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2 991.7 hm2,占前期轻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1.2%,主要原因有工程建设和治理因素,其中工程建设面积752.6 hm2为乐昌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治理因素2 239.1 hm2,治理因素分为封山管护(862.5 hm2)和人工造林(1 376.6 hm2)。

本期监测转变为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981.6 hm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0%,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治理因素和其它因素,其中工程建设33.9 hm2;治理因素737.8 hm2,治理因素分为坡改梯工程(699.4 hm2)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8.4 hm2;其它因素(209.9 hm2)主要是技术因素。

3.2.2 前期中度石漠化土地变化情况

广东省前期中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30 423.7 hm2,本期监测转变为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868.1 hm2,占前期中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9%,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自然演变因素和治理因素,其中工程建设面积448.3 hm2为乐昌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自然演变因素83.5 hm2为自然修复;治理因素336.3 hm2为人工造林。

本期监测转变为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595.5 hm2,占前期中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0%,主要原因人为因素,其中过度樵采415.9 hm2其它因素179.6 hm2。

本期监测转变为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12.9 hm2,主要原因是过度樵采。

本期监测转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6 075.0 hm2,占前期中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0.0%,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和治理因素,其中工程建设1 395.1 hm2为乐昌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治理因素4 679.9 hm2,治理因素分为封山管护(3 136.3 hm2)和人工造林(1 543.6 hm2)。

本期监测转变为非石漠化土地面积1 565.4 hm2,占前期中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5.1%,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和其它因素,其中工程建设566.4 hm2为石漠化土地经工程建设转为建设用地,其它因素999.0 hm2为技术因素。

3.3.3 前期重度石漠化土地变化情况

广东省前期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36 414.2 hm2,本期监测转变为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482.1 hm2,占前期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3%,主要原因弃耕。

本期监测转变为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417.5 hm2,占前期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1%,主要原因封山管护。

本期监测转变为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122.8 hm2,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灾害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分过度樵采(74.7 hm2)和不适当经营方式(22.1 hm2);灾害因素(26.0 hm2)为2008年初粤北雨雪冰冻灾害。

本期监测转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0 626.8 hm2,占前期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9.2%,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和治理因素,其中工程建设30.2 hm2为乐昌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治理因素10 596.6 hm2,治理因素分为封山管护(8 866.3 hm2)和人工造林(1 730.3 hm2)。

本期监测转变为非石漠化土地面积684.1 hm2,占前期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9%,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和其它因素,其中工程建设218.7 hm2为石漠化土地经工程建设转为建设用地,其它因素465.4 hm2为技术因素。

3.3.4 前期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变化情况

广东省前期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489.0 hm2,本期监测转变为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80.1 hm2,占前期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6.4%,主要原因是封山管护。

本期监测转变为非石漠化土地面积19.8 hm2,主要原因是石漠化土地经工程建设转为建设用地(水泥厂取料场)。

4 变化原因分析

石漠化变化原因除前期误判和技术因素外分两类,分别是顺向变化原因和逆向变化原因,根据本次监测结果,广东省顺向变化原因有治理因素、工程建设和自然修复;逆向变化原因有人为因素和灾害性气候[3]。

4.1 顺向变化原因

4.1.1 治理因素

治理因素具体细分为封山管护(育林)、人工造林、弃耕、坡改梯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1)封山管护(育林):对天然下种或具有萌蘖能力的疏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或造林措施,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封山管护(育林)是石漠化治理投资较低、效果较好的有效治理方式。广东省石漠化地区大部分林地都纳入了省级或以上生态公益林,获取生态公益林专项财政补偿,实行封山管护(育林),广东省石漠化地区封山管护(育林)面积523 645.1 hm2,占石漠化治理面积的92.7%。

(2)人工造林:采用人工的方法利用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的造林,广东省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选择在基岩裸露度30%~50%的轻度及中度石漠化区域进行人工造林。人工造林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阔叶树种,主要有任豆、香椿、山葡萄、马尾松等。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成本相对较高且成活率不高。广东省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面积17 100.9 hm2,占石漠化治理面积的3.0%。

(3)弃耕:土地具备耕种条件,但是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故意不进行耕种的行为。近年广东省实行生态移民工程及劳动力转移,致使部分高寒山区的耕地无人耕种,自然生长地带性灌木和杂草。

(4)坡改梯:对坡度在5°~25°之间的中低产坡地,因地制宜,通过修筑水平梯田、治理坡面水系与地力培肥等工程措施,使地貌呈阶梯型,降低基岩裸露度,以防止水土流失的活动。坡改梯工程量大,工期长,投资大。广东省坡改梯工程只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乐昌市实施了862.4 hm2。

(5)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主要指在石漠化地区修建的小型引水渠和田头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投资大,但效果明显。广东省石漠化地区修建了“田头蓄水池”等小型蓄水工程175万个,增加蓄水440万 m3,基本解决了韶关、清远两市共171万人的饮用水困难和7.13万hm2保命田灌溉问题。

4.1.2 工程建设

近几年粤北山区经济快速发展,征占了大量山地修建厂房等,且由于人口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也征占了部分山区修建楼房。

4.1.3 自然修复

广东省监测区年降雨量1 200~2 000 mm,雨量非常丰沛,有效积温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且由于近年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和劳动力转移,部分偏远山区人迹罕至,植被自然生长,生态逐步修复。

4.2 逆向变化原因

4.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火烧、工矿工程建设和不适当经营方式4个方面。

(1)过度樵采:在广东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木材生产支持,岩溶地区作为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区,为省市经济建设输出了大量的木材,在木材采伐过程中,由于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导致原本茂密的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石山,过度樵采面积538.8 hm2,占人为因素的13.4%。

(2)火烧:岩溶地区部分区域人口多,耕地少,生活压力迫使人类活动向山地转移,烧山火种活动明显;另外由于中华名族的传统祭祀习惯,清明节野外用火很难杜绝,虽然命令禁止带火种上山,但是还是有部分零星小火发生,广东省石漠化地区由于火烧导致退化的面积为229.3 hm2,占人为因素的5.7%。

(3)工矿工程建设:岩溶地区蕴藏着大量的工业原料——石灰石,石灰石是工程建设的主要材料水泥的主要成份,水泥厂也是岩溶地区的支柱产业,水泥厂纳税是当地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工程工矿建设导致石漠化退化面积127.6 hm2,占人为因素的3.2%。

(4)不适当经营方式:岩溶区为广东少数民族瑶族主要集中的居住地区,由于民族生产、生活习性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岩溶地区生产经营方式还非常落后,这部分面积占人为因素的77.7%。

4.2.2 灾害性气候

灾害性气候主要是指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19个省区发生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这次灾害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受灾情况之重为历史罕见。

这次灾害天气肆虐我省达半个多月,尤其在粤北山区韶关、清远等高海拔岩溶地区雨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大量乔灌木、竹子折断、撕裂、连根拔起,甚至成片倒伏,经济损失惨重,森林生态系统遭到重创。由于灾害性气候导致石漠化退化的面积为1 880.3 hm2。

5 结 论

(1) 广东省岩溶土地稳定型面积1 023 342.3 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96.3%,顺向演替面积31 479.7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3.0%,逆向演替面积8 238.4 hm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0.7%,广东省岩溶土地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略有改善。

(2) 广东省石漠化地区封山管护(育林)面积523 645.1 hm2,占石漠化治理面积的92.7%,由于封山管护(育林)而顺向演替的面积13 362.7 hm2,占顺向演替面积的34.4%,封山管护(育林)成效显著,石漠化地区应继续实施封山管护(育林)措施,保护石漠化治理成果。

(3) 不适当经营方式占人为破坏因素的77.7%,广东省应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减少人为破坏。

(4) 火烧导致石漠化退化面积仍有一定比例,应加大宣传力度,控制火种上山,特别是清明节期间要加大宣传,严防死守,杜绝火烧山,保护石漠化治理成果,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1] 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2011年修订). 国家林业局,2011年3月.

[2] 薛晓坡,林 辉,孙 华,等. 长沙市区景观动态变化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1):64-68.

[3] 石军南,徐永新,刘清华. 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原因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6):18-26.

[4] 姜丹玲. 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特性与防治对策分析[J]. 广东林业科技,2008,24(2):109-114.

Dynamic changes and cause analysi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karst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ZHOU Ming-yi
(Institute of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

∶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wo monitorings, the monitoring karst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 is 1 063 060.4 hm2, of which the stable area 1 023 342.3 hm2, accounting for 96.3% of the monitoring karst area, the succession area 31 479.7 hm2, accounting for 3.0% of the monitoring karst area, reverse succession area 8 238.4 hm2, accounting for 0.7% of the monitoring karst area.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karst area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of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were explained.

∶ rocky desertification;dynamic changes;cause analysis

S718.5

A

1673-923X(2012)06-0097-04

2012-03-23

国家林业局全国石漠化动态变化研究的广东部分

周命义(1980—),男,湖南嘉禾人, 森林经理学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及森林资源监测等工作

[本文编校:吴 彬]

猜你喜欢
总面积石漠化岩溶
穿越岩溶
大连有座生蚝小镇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