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视野下的湖南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012-12-27 06:10陈志军
关键词:温泉湖南旅游

杨 洪,孙 跃 ,陈志军

(1.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湖南 汉寿415900;2.湖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低碳旅游”视野下的湖南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杨 洪1,2,孙 跃1,陈志军2

(1.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湖南 汉寿415900;2.湖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旅游业是低碳产业,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符合低碳、“两型”要求的低碳旅游产品体系,充实旅游产品要素低碳内涵,近期重点培育自行车骑行体验之旅、生态漂流探险之旅、森林休闲度假之旅、地质科考探险之旅、温泉养生休闲之旅、乡村观光体验之旅、拓展训练之旅等7个低碳旅游精品,积极策划壶瓶山湖南屋脊生态漂流、张家界森林公园、红石林地质探险、灰汤温泉城、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国银都”工业观光、坐龙峡探险、军规训练营地等8个低碳旅游重点开发项目。

低碳旅游;旅游产品;开发;湖南省

旅游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带有明显的低碳、绿色产业性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十分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绿色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培育,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发展低碳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湖南省正加速推进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国家“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验区建设。湖南省旅游业也正以超常速度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实现产值1099亿元,成为全省第七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2010年再上台阶,实现产值1380亿元,跻身全国前十强。在此背景下,探讨湖南省旅游产品的低碳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旅游发展理念解读

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即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将排碳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的绿色旅行。低碳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碳排放,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高效、可持续的旅游产品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一种面向未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以较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低碳经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1]。低碳旅游不仅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旅游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游客修养水平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低碳旅游的实质就是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为旅游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发展低碳旅游,不仅仅只需考虑如何降低、减少“碳排放”,同时还需考虑“碳中和”(指二氧化碳释放总量的中和,即旅游业排放多少碳就进行多少补偿措施,以达到平衡),来进行“碳补偿”。低碳旅游的核心要义就是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进行“碳补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才能促进旅游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旅游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旅游业的必然选择。同时,发展低碳旅游也符合旅游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提高产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推行节能减排的低碳化、循环化发展,将进一步压缩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旅游消费者而言,降低物质消耗的绿色化旅游消费,更加亲近自然的节俭化旅游消费,可以获得更多精神体验,且符合世界环保运动和生态文明潮流,成为时尚甚至高品位的象征。对于旅游区(旅游目的地)而言,发展低碳旅游,势必会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支付意愿,有利于旅游区尤其是生态脆弱旅游区通过旅游发展获得生态补偿,提升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2]。

二、湖南省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分析

(一)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优势

(1)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宏观地势格局表现为三面环山,向中部、北部逐渐过渡为丘陵和平地。本地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水系发达。境内大小溪河顺着地势切割,穿越山岭、盆谷,奔向湘、资、沅、澧四水。共有大小支流及分支流5 340多条,山高坡陡,河床比降大。水流清澈、景色清幽、流速和落差适宜漂流的河流很多,适宜漂流期长[3]。

(2)湖南林海莽莽,树木繁多。复杂而独特的亚热带自然条件,为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生境,也是古老植物的避难所,珍藏着许多古老孓遗植物。湖南拥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190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树种有108种。典型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随海拔增加,一般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低山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灌丛、草甸等。以国营林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森林公园中的森林是这些林分的典型代表。同时,湖南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668种、鸟类500余种、两栖类40余种、爬行类70余种,受国家重点保护的有83种,这些动物在森林公园中大多有分布。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典型场所[4]。

(3)湖南地质环境相当复杂,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大地构造的几经变化,海陆的不断更替,形成了众多不同时代的地质地貌遗迹景观,由此而建立的地质公园是这些典型地质地貌遗迹的荟萃之地。以张家界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喀斯特地貌、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地貌、台原峡谷峰林、震旦纪冰碛泥砾石湖泊、地质灾害遗迹、阶地、恐龙(芙蓉龙)化石、典型地质(“金钉子”)剖面最具特色,既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的基地,同时又成为较高科学品位的科学探险、观光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5]。

(4)湖南温泉旅游资源丰富,据省国土资源部门开展的“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调查显示共有温泉130处。湖南省温泉旅游资源水温高、流量大、水质优、综合质量优,具有良好的温泉旅游利用价值,开发前景非常广阔。长沙宁乡的灰汤温泉资源独特,享有“国汤”、“天然药泉”等盛名,总面积48km2,泉水水温高达89.5℃,水温最高达102℃。与西藏的羊八井地热和台湾的北投温泉并称中国三大高温复合温泉。是开展温泉养生休闲的理想之地[6]。

(5)湖南自古就有“芙蓉国”、“锦绣潇湘”的美称,以绿色生态环境与原汁原味乡土文化相叠加的乡村田园景观;以独特意境、能充分体现我国古代耕读社会文化形态特征的传统聚落和具有显著地域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景观;以综合反映乡村居民活动、居住、生活、休息场所的民居、宗祠及其他建筑景观;以展示大型农业机械操作的现代化农业色彩、显示山乡古、土、真、野风情的传统农业文化景观与大中城市郊区多样、优质、高效为特征的精耕细作农业相融合的农耕文化景观以及丰富多彩的涉及生产、生活、礼仪等诸多方面的乡村民俗景观,充分显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丰硕性和多样性[7-9]。

(二)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的品牌优势

湖南是全国率先开展漂流旅游的省份。1986年张家界永定区首创茅岩河橡皮舟漂流旅游项目,成为国内漂流旅游的首漂地。猛洞河漂流是继茅岩河漂流后的第二条漂流线,誉称“天下第一漂”,其冠名权1994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受理注册。现已形成以茅岩河漂流、猛洞河漂流、东江漂流、金洞河漂流四大漂流(均为国家4A级景区)为核心的国内影响力的知名漂流品牌[3]。

湖南1982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从此拉开了湖南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的序幕。现已建成各级森林公园97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0个,省级森林公园5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数量居全国第二。部分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5A级景区、我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4]。

湖南拥有我国首批(2001年)国家地质公园——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包括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永定区、桑植县)和我国首批(2004年)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区),现拥有省级以上地质公园20个,其中国家级地质公园8个。张家界武陵源和崀山同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为国家5A级景区,还有部分国家地质公园同时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称号。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已被命名为张家界地貌(2010年11月11日,张家界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上正式命名,今后,在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发现类似地貌,都可统称“张家界地貌”)[5,10]。

湖南的汝城温泉温度高达98℃,是湖南省最大的天然温泉,有“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的美誉。灰汤温泉水温89.5℃,是我国三大著名高温复合温泉之一,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43家“中国旅游业面向21世纪优先发展项目”之一。2000年,灰汤温泉纳入国家计委首批旅游国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植的重点项目,现为国家4A级景区[11]。

湖南是内陆发展乡村旅游最快的省份之一,以投资省、收效快的“农家乐”旅游捷足先登,开发了“竹乡农家乐”、“湖乡农家乐”、“花乡农家乐”、“樵乡农家乐”等系列“农家乐”旅游产品。现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0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1个[11]。

(三)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的政策优势

中发[2006]1号文件刊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展低碳化的乡村旅游符合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2]。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化产业,以旅游为先行,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12]。

国发[2009]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低碳旅游产业,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国家旅游局将开展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试点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工作。

湖南省旅游局2010年7月29日决定在全省实施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即从2010年起,通过3年重点建设,在全省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0 000个乡村旅游区(点)。形成覆盖全省的乡村旅游格局和休闲旅游市场网络,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做大做强湖南旅游产业。

湖南省旅游局在2010年12月制定的《湖南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绿色(低碳)发展原则,即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树立“绿色湖南”理念,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绿色旅游,推行绿色饭店和绿色景区建设,促进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推动全民的低碳教育,倡导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旅游经营和消费方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发展低碳旅游,开发低碳旅游产品,能够得到全省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

三、“低碳旅游”视野下湖南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低碳旅游产品体系

充分依托低碳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低碳旅游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要求,配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构建自行车骑行体验、生态漂流探险、森林休闲度假、地质科考探险、温泉养生休闲、乡村观光体验、徒步山地探险、旅游地拓展训练等为特色的低碳旅游产品体系(图1)[12]。

(二)充实旅游产品要素低碳内涵

推行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充实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产品要素低碳内涵,全面倡导低碳化旅游(图2)。低碳饮食:尽量使用本地应季蔬菜,自备水具,不喝瓶装水,不用一次性餐具。低碳住宿:全面创建低碳旅游饭店,克服饭店浪费现象,减少资源能源使用量和污染物产生量。饭店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物品尽可能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多采用传统交通工具,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低碳游览: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以低碳为理念,合理安排路线,创建生态型景区。政府要通过宣传、引导、鼓励旅游者选择低碳化的旅游方式,途中回收废弃物,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尽量不在景区留下自己的痕迹。低碳购物: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及包装简单的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尝试以货易货。低碳娱乐:大力开发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的娱乐项目。减少开发大型实景演出和文化演艺类活动[2]。

图1 湖南低碳旅游产品体系图

图2 低碳旅游产品内涵架构简图

(三)培育低碳旅游精品

1.自行车骑行体验之旅

依托长株潭三市湘江风光带(图3),将其培育成为集自然观光、文化教育、生态休闲、湖湘美食、特色商品于一体,综合带动功能强的“自行车骑行体验”低碳旅游精品线路。即将全线接通的长株潭三市湘江风光带,北起长沙香炉洲,南抵株洲空洲岛,全长156.3 km(其中防洪景观道路全长约71.7 km,图4),是一条以湘江为纽带,集防洪、生态绿化、旅游为一体的景观道路。湘潭昭山、金霞山等滨江景观区,长沙杜甫江阁、湘潭窑湾等历史文化区,长沙新河三角洲、株洲河东等现代片区均被沿江风光带拉动。长株潭三市沿岸30多个景点凸现湖湘文化特色,是一个历史感与现代感共存的休闲旅游景区[12]。

图3 湘江风光带示意图

图4 长株潭防洪景观道 路示意图

2.生态漂流探险之旅

以湘西地区漂流河段为基地,以湘南漂流河段为重点,以湘中、湘东北漂流河段为发展翼,充分发挥“中国首漂线”、“天下第一漂”的品牌效益,大力开发有舵漂、双人漂、独漂、情侣漂、夜光漂、冬漂、地下河漂、全天候漂等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漂流产品,同时,整合区域内自然风光、绿色生态、历史文化、红色传奇、民俗风情、宗教名胜等资源,打造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探险漂流精品游线[3]。

3.森林休闲度假之旅

以长株潭三市郊野森林公园为中心,以张家界森林公园为龙头,积极依托城镇或较大的旅游区,倡导“超级大氧吧”理念,结合森林公园生态资源优势,围绕生态休闲主题,构建突出森林公园特色,游乐浪漫性、参与体验性强的森林生态休闲体验产品体系。同时,与方便的交通和植物园、体育活动项目、科学考察、始祖遗地、宗教名胜、历史遗迹、革命纪念地等相融合。打造国内独具魅力的森林生态休闲精品游线。

4.地质科考探险之旅

以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为基地,以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载体,以省级地质公园为重要节点,依托张家界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喀斯特台原、峡谷、峰林、溶洞地貌、丹霞地貌、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地貌、花岗岩地貌、震旦纪冰碛泥砾岩、“金钉子”剖面等典型性、稀有性和观赏性十分突出的地质遗迹景观,构建地质遗迹景观科考观光、教学研究与科普教育旅游、“登山、攀岩、速降、洞穴探险”等特色体育运动旅游、徒步观光旅游产品。并与周边的生态漂流探险、森林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休闲、乡村观光体验产品相融合,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质科考探险精品游线。

5.温泉养生休闲之旅

以灰汤温泉为基地、以郴州温泉为龙头、以张家界和邵阳温泉为西北、西南两翼,坚持温泉休闲养生主题,产品开发注重天人合一,天、人、水合一,亲近自然,通过温泉养生休闲产品开发带动旅游景区、度假、会议休闲、生态农庄、综合游乐及旅游地产等一系列相关休闲产业的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把温泉养生休闲旅游开发与“两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我省温泉养生休闲精品游线[6]。

6.乡村观光体验之旅

以当代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世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农耕始祖——神龙氏炎帝及炎帝陵、神农谷为载体,整合道县玉蟾岩、澧县城头山等相关旅游资源,建造“中国农耕文化大观园”,打造中国农耕文化精品游线。以湖南卫视“乡村发现”栏目为引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及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展示平台,跟着“乡村发现”观赏新农村风貌、感受新农村变化、享受新农村生活、体验新农村魅力,打造乡村观光、生态体验精品游线[7,12-13]。

7.拓展训练之旅

以韶山红色拓展学院为拓展训练基地,围绕“拓展红色激情、寻访红色记忆”主题,将毛泽东纪念园内红色革命景点连成一道新颖的“革命之路”,通过高空、树林、水上、场地等60多个项目,重现和演绎红军的各种历史场景,激发红色激情,磨砺个人意志,拓展团队智慧。打造湖南最大的“红色历奇”——军事体验型拓展训练精品。以凌鹰大围山激情体验拓展训练基地和山水行户外运动场为中心,以拓展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生存技巧等训练为宗旨,借助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野外生存技能等训练项目及各种场地训练设施,体验诚信、诚实、负责任、尊重,挑战心理、体能极限,打造湖南最大拓展训练精品[5,14-15]。

(四)策划低碳旅游重点开发项目

1.壶瓶山湖南屋脊生态漂流

湖南屋脊峡谷生态漂流——壶瓶山渫水漂流。漂流河段长22 km,落差近70m,滩险浪急,有惊无险。沿线地段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游程3小时。起漂点上端现已被国家体育总局确立为皮划艇急流回旋训练基地。要进一步疏浚河道,点缀两岸景点,完善漂流码头,修缮更衣室,设立安全救护中心(点)。在不断完善有舵手漂流的同时,积极开发自助漂流项目,丰富漂流内容,使之成为湖南省漂流项目中的顶级品牌[16]。

2.张家界森林公园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园近30年来,已成为国内著名的森林旅游胜地、湖南森林旅游的龙头,成功地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当前要推出“古树名木”观赏项目,重建张家界第一天险—朝天观,修缮龙凤庵,恢复当地传统的每年夏秋两次在此赶庙会的习俗,完善张家界国际森林节,精心设计推出林地漫步、森林负离子浴、山野营地、游憩驿站、森林趣苑、浪漫木屋、森林山寨、野趣体能营等项目,以丰富森林公园的游览内容。

3.红石林地质探险

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是目前全球唯一在奥陶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景区内遍布高大奇石,造型各异,颜色吧变化多端,且随天气、时间、季节变化而变化,晴红雨黑,阴转褐红,晨昏有别。旅游区融红、秀、竣、奇、绝、古于一身,堪称“武陵第一奇观”。红石林旅游区主要包括花篮红石林、自生桥、马列壕、坐苦坝四个景区。花篮红石林区位条件好,资源门类相对齐全,景观集中,宜优先开发。在该景区修建代表红石林形成年代的标志性广场——奥陶纪广场,展示红石林地质科普知识的红石林地质博物馆,开辟神秘石林观光体验和浪漫石林观光体验主题小区。自生桥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且天坑、自生桥、暗河等资源有一定独特性,其开发以自然观光、天坑和暗河的软探险为主。马列壕景区整体是一个以红石林为背景的空旷区域,宜建设成一个有特色的观光、休闲、体验场所。坐苦坝景区红石林景观集聚、变化感明显,伴有零星土家村落分布,以“神秘土家村落”为主题,发展有土家特色的乡村观光体验,展现原汁原味的土家村落、土家风情[5,17-18]。

4.灰汤温泉城

灰汤作为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面向21世纪优先发展的43个项目之一,要以建设成湖南、中部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温泉旅游目的地目标,挖掘温泉文化,创新湖泊文化,打造森林氧吧,构建以湖湘民居、反映温泉文化、湖湘文化为主题的、以宁静、温馨、自然、生态为特色的国内驰名的现代温泉旅游城;创新以温泉为中心、“温泉+旅游景区+会议休闲+生态农庄+综合游乐+旅游地产”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目前,要全力打造灰汤温泉华天城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金太阳现代生态农庄、湘电温泉山庄等的建设;建设好紫龙湾水库及基础配套设施,启动桃花谷、环山游道和山地自行车赛道等项目的建设;并按明清风貌、灰墙黛瓦坡屋顶的建设风格,整体完成镇域立面改造工程。通过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温泉度假区(村)、温泉小镇、温泉城[6]。

5.百里侗文化长廊

“百里侗文化长廊”指通道县城双江镇(独岩民族风情园)至坪阳乡(马田鼓楼)双陇公路沿线70余里的狭长区域,俗称“百里侗文化长廊”。长廊内侗族村寨众多,寨寨相通,呈串珠状。这里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是我国侗民族族文化遗产资源丰度最高、保存最完整区域。长廊在开发中,要将丰富多彩的侗族建筑文化遗产和绚丽多姿的侗族民俗风情结合起来。长廊中各景区在产品开发和展示上要强化各自的功能特色,景区之间应进行综合协调。其中,独岩侗民族风情园:应充分发挥其城市公园的功能,依托现有世纪鼓楼、迴龙桥、松月楼、乐善楼,适当建设吊脚楼、小鼓楼和戏台,并进行园林美化,辟出开敞地作为旅游大型节庆活动的集会、表演场所,集中向游人全面展示侗民族文化和习俗。芋头侗寨:芋头侗寨民俗风情展现突出一个“古”字。皇都侗寨:皇都侗寨民俗风情展示突出一个“全”字,开辟特色商品和饮食文化一条街。阳烂侗寨:重点开发以侗族银饰为特色的旅游购物品商店。梓坛片侗寨:重点开发芦笙吹奏表演和生产、生活场景展示产品。各村寨应注重提高节目表演水平。坪稳侗寨:重点开发传统体育观光、体验产品[19-20]。

6.“中国银都”工业观光

永兴县当地没有银矿,却从工业“三废”中回收提炼白银,形成了一条从废旧资源回收、冶炼提纯、深加工的白银产业链。年产白银近2 000t,占全国总产量的1/3,被世界白银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银都”称号,成为全国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典范。永兴用充分依托“中国银都”这一品牌,深度开发“再生白银”工业,发展白银工业旅游。重点开发中国银文化观光、金银冶炼生产线与金银成品深加工生产线观光两类旅游项目。其中,中国银文化观光,即以“中国白银第一坊(银都坊)”为载体,让游客领略没有“银矿的银都奇迹”,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银文化”。金银冶炼、成品深加工生产线观光,即以鑫达银业有限公司——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载体,让游客领略以生产场景(包括粗银提纯、白银提纯、银制品加工)、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的工业生产线旅游环境[21]。

7.坐龙峡探险

古丈坐龙峡为“中南第一峡谷”,峡谷长约3 500m,最大高差达300余m,宽处不足丈余,窄处仅容一人通过。谷内绝壁纵叠,溪瀑横悬,崖树斜逸,异草丛生;出口处的土家山寨,保留了古朴独特的生活习俗。坐龙峡拥有我国第一条特种游道。全部游道均建于峡谷深处,依山取势,粗朴的板栗木栈道、精巧的跳墩、原质的石坎道、惊险的铁梯,既经细心雕琢却又浑然天成。近期,一是要重点打造峡谷攀岩探险、原始生态观光、土家民俗寻秘项目;二是加强游道的人性化设计,完善峡谷安全救助系统,保护和优化峡谷区域生态环境。

图5 “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景点分布示意图

8.军规训练营地

依托桂东县沙田镇“第一军规”颁布地的现有资源和生态自然环境,策划“第一军规”纪律文化拓展训练休闲营地。营地包括三个小区,即纪律文化展示区,用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借助声光电手段,展示我军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发展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无往而不胜的辉煌历程;红军生活体验区,游客在这里主要接受纪律教育,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拓展休闲训练区,活动开展以“纪律是胜利的保证”为主题,以“纪律、团结、协作、服从”为理念。项目设计要新颖、趣味、时尚,富有生活气息。使“第一军规”训练营地成为我国军纪军规教育、纪律拓展训练红色旅游大观园[22]。

[1] 蔡 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13-16.

[2] 杨 洪,李树琪,黄静.发展低碳旅游的理性思考[J].经济地理,2011,31(低碳经济与资源科学专辑):126-130.

[3] 杨 洪,黄 静,李树琪,等.湖南西部地区漂流旅游开发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5):486-488.

[4] 杨 洪,谢庭生.湖南森林旅游开发与森林公园保护[J].经济地理,2002,(4):501-505.

[5] 湖南国资厅宣传中心.湖南省地质公园情况[EB/OL].湖南国土资源在线(http://www.hngtol.com/news), 2009-04-20/2011-05-28.

[6] 杨 洪,袁开国,邹家红.湖南灰汤温泉旅游开发研究[J].资治文摘,2009,(6):16-17.

[7] 杨 洪.湖南农业旅游开发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3):174-176.

[8] 杨 洪,何俊阳,邹家红.洞庭湖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08,(10):164-167.

[9] 杨洪,邹家红.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3):49-52.

[10] 网易新闻中心. “张家界地貌”成为世界名片[EB/OL].网易(http://news.163.com), 2010-11-12/2011-05-28.

[11] 本网站讯.湖南省等级旅游区(点)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名录[EB/OL].豆丁网(http://www.docin.com), 2011-05-26/2011-06-06.

[12] 杨 洪,田银华,袁开国,等.长株潭试验区旅游业发展研究[J].管理学家·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09,(6):81-89.

[13] 杨 洪,袁开国,黄静.基于双重旅游经济圈视野的常德市旅游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09,(26):210-212.

[14] 杨 洪,邹家红,朱湖英.湖南省红色旅游优化升级研究[J].经济地理,2010,(12):2109-2115.

[15] 杨 洪,廖和平,李树琪.青少年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2):96-102.

[16] 杨 洪,刘建平,刘艳.壶瓶山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65-166,176.

[17] 杨 洪,陈亚召,袁开国.大湘西地区旅游一体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6,(5):867-870.

[18] 杨 洪,袁开国,黄静.湖南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3):48-57.

[19] 杨 洪,黄 静,李树琪,等.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研究[J].热带地理,2007,(5):466-471.

[20] 杨 洪,邹家红.湖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64-66.

[21] 杨 洪,李 蔚,黄 静.“中国银都”——湖南永兴“再生白银”工业旅游开发刍议[J].热带地理,2009, (5): 483-488.

[22] 杨 洪,袁开国,邹家红.“第一军规”诞生地——湖南桂东红色旅游开发研究[J].热带地理,2011,(1):93-99.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Products in Hunan Province from the Angle of the Low Carbon Tourism

YANG Hong1,2, SUN Yue1, CHEN Zhi-jun2
(1.School of Tourist Management, Hunan Golf Tourism Professional College, Hanshou415900, Hunan;2.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nan, Xiangtan 411201, Hunan, China)

Tourism is a low-carbon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ourism is the inner demand of tourist industry and the inevitable o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s tourism. The research proposes to construct tourist product series satisfying the low-carbon and “Two- Oriented Society” policy’s demands and enrich the connotations of low-carbon tourism. The seven emphasized short-term competitive tourist products include bicycling, ecological drifting and exploration,forest recreatio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hot spring recreation, countryside sightseeing, and outward development. And positive promotion should be made to development eight key projects including ecological drifting of Hunan’s Ridge, Hupingshang Mountain, Zhangjiajie Forest Park,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the red stone forest, hot spring in Huitang, 100-li cultural gallery of Dong people, industrial tour in “China’s Silver Capital”, exploration of Zuolong gorge, and boot camp of military regulations.

low-carbon tourism; tourist product; development; Hunan province

F592.6

A

1673-9272(2012)-02-0013-05

2011-12-26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部结合地带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编号:10BGL052);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

长株潭(3+5)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编号:09YBB147)。

杨 洪(1961—),男,贵州余庆人,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教授,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地理、区域旅游开发。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温泉湖南旅游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KAI BEPPU温泉酒店
三线建设在湖南
铭湖温泉
铭湖温泉
旅游
露天温泉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岁月
湖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