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防控措施

2012-12-26 11:49刘浩然谢冬阳李浩东伏佩宣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形势心理

刘浩然 曾 一 谢冬阳 李浩东 伏佩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2623)

新就业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防控措施

刘浩然 曾 一 谢冬阳 李浩东 伏佩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2623)

在新就业形势下,公安院校失去原有的就业政策优势,就业压力陡增,这势必给公安院校学生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并可能诱发过激行为,社会应对这一现象予以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对所发现的问题做出相关调查,总结与概括不良的心理问题及行为,查阅并参考国内外的防控方法,结合我国公安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心理问题的防控措施,并就新就业形势对公安院校提出相关建议,力求能够帮助学校及学生应对新出现的问题,以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

新就业形势;公安院校;心理问题;防控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更趋于社会化、多样化和规范化。在就业社会化的大背景下,公安院校学生的就业也开始面临着新形势,其就业形势之新即表现在公安院校学生入警率极高的特殊政策不复存在,学生逐渐丧失就业政策优势,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公平公正的公务员招录制度。在这种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必须参加社会招考,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失去政策优势并非意味着失去就业优势,但由于目前公安院校学生应对招录考试的能力和准备不足,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陡增。

在新就业形势下,陡增的就业压力势必给公安院校学生带来许多不同于往届学生的新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极有可能诱发过激行为。面对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公安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及行为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并加以研究。

本文通过对所发现的问题做出相关调查,总结与概括不良的心理问题与行为,查阅并参考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控措施,结合我国公安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心理问题的防控措施,以及在这种形势下对公安院校的建议。

一、新就业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及行为表现

在新就业形势下,陡增的就业压力使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复杂,伴随着心理问题而产生的不良行为表现也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

(一)招录体制改革导致巨大心理落差

公安院校由于其特殊且长期存在的招警政策已不复存在,与以前公安院校的入警优惠政策对比,现在的公安院校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已经不能再做到近乎100%的进入警察队伍,甚至连就业都很难。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障碍性门槛,在旧有的招录体制下,学生觉得一旦考入公安院校就如同进入了保险箱,不再存在就业压力。然而招录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公安院校学生原有的心理预期,突然之间发现公安院校可能不再拥有往日的高就业率,甚至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前后之间的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加剧了学生心里的不平衡,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二)巨大心理落差产生各种不良心态和情绪

长期以来的招警模式形成的依赖心理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转变,绝大多数公安院校学生希望加入公安队伍,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但是在没有就业政策的保障后,这种单一的就业思路,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而这些心理问题又以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很多学生开始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对学习生活消极懈怠、对身边的事患得患失,有的学生甚至萌生了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极端想法。毕业班级学生面临此就业形势,忙于备考,导致了年级之间关于就业信息的交流减少;并且日益浮躁,甚至出现宿舍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这使低年级的学生受到了影响,他们承受心理压力的周期更长。这种长时间的心理压力,更容易转变为不良心态和情绪。

(三)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导致就业定位失衡

面对知识储备不足与社会化竞争带来的压力,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态。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渴望获得就业政策的同时,出于现实考虑,开始寻求正面的应对方式,萌生考研打算、参加多个省份的公务员考试。如今,更多的学生选择到基层去,甚至选择从事其他职业。然而,在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欠缺,依赖性强烈,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职业规划,公安院校学生的就业定位不再明晰。例如,08级学生巡考、弃考现象严重,热门岗位报名也出现扎堆现象,十分不利于自己的就业与发展。

(四)疏导缺失导致不当行为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必然会形成强烈的心理落差。由于缺乏有效的疏导,也势必会引起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不满情绪和过激行为。在此情况下,便有学生以各种形式宣泄心中不满。在就业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情况下,公安院校学生中抱怨现象、泄密现象、酗酒现象和暴力现象等不良现象激增。诸如在互联网发布不理智言论、故意向外散发一些涉密内容、消极对待警务化管理以及恶意批评公安院校,甚至酗酒闹事、辱骂斗殴等行为,都给公安院校的日常工作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对公安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及行为而进行的调查

(一)新就业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我们选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警学院、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江苏警官学院、重庆警察学院、广东警察学院等公安院校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设计并发放《新就业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心理状况调查》调查问卷,同时通过对学生的采访,调查公安院校学生在新就业形势下的心理状况,并以此归纳和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的防控提供思路。

共发放问卷760份,收回713份,采访各地公安院校学生27名。经过对问卷和访谈的整理分析,得出如下调查结果。

1.惯性思维对新就业形势的反应与预估

新就业形势主要表现在公务员考试政策的改变和地方公安机关招录方式的改变。通过调查,大部分同学在入学的时候才知道就业形势的改变,逐渐体会到新就业形势带来的压力,心里产生了较大的落差感。93.2%的学生短期内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就业形势(如图例1)。有54.7%的学生认为,由于部分公安机关在招警过程中缺少政策优惠,使得自己的公安专业优势不能在就业中得到发挥(如图例2)。对于就业前景的态度,75.1%的学生对于就业所持的态度是偏悲观的。通过访谈和观察,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狂躁、逆反心理,甚至表现为酗酒、暴力等极端行为(如图例3)。

2.就业规划充斥盲从心理

在调查中,28.9%的学生没有想过为自己制定就业规划,而只有5.4%的学生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并依此执行,65.7%的学生表示新就业形势下就业规划难以实现(如图例4)。由于学生的就业规划难以实现,所以在就业选择上就容易产生盲从心理。在现实就业问题上,尽管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大多数学生依然偏向于毕业后直接就业,没有考研打算。选择找适当职业就业的占调查总人数的92.7%;选择考研的占总人数的4%(如图例5)。学生普遍希望加入公安队伍,较少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绝大部分认为经过多年的公安教育,毕业了只能从事公安事业,从事其他职业就没有优势,这种观念也影响了学生树立多种渠道就业的观念。

与此同时,公安院校普遍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根据调查,各地公安院校08级考研人数比例大幅上升。这说明08级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希望更好就业,但却苦于找不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使得考研成为推迟就业的无奈选择。

3.自身定位导致期望值过高

谈及压力的来源问题时,45.2%的人认为是自己过高的就业预期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自身的巨大压力(如图例6)。这说明公安院校的学生的就业心理预期普遍较高,而且在新就业形势下的自我定位也有失偏颇。

沿海城市仍然是大多数公安院校学生就业的首选,占全部统计的30.7%。其次,也有部分公安院校学生选择在“中西部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就业,占全部统计的25.7%。再次,学生选择“回家乡就业”,占全部统计的42.6%。最后,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在“乡镇、农村”就业,占全部统计的1.0%。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留在发达的沿海地区就业,还有部分学生愿意回到自己家乡工作,只有很少的学生愿意去西部发展工作。公安院校学生在择业时,“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好”仍然是大多数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占全部统计的66.3%;“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空间”是公安院校学生择业时考虑的第二大因素(如图例7)。基层岗位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不过迫于现实考虑,多数人已经能够接受到基层工作。

4.依赖心理引起的等靠思想

在求职过程中,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82.1%的人选择了通过学校提供的渠道获取就业信息,93.7%的公安院校学生选择了通过经常与老师或师兄师姐交流就业问题。

大多数公安院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措施主要为“深入公安部门实践”,占全部统计的46.7%;“就业政策、形势分析”占全部统计的40.3%(如图例8)。另外“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占5.3%,“求职技巧与培训”占4.6%,“就业心理指导”仅占3.1%。对于就业心理指导,45.6%的人选择了“必不可少”,30.5%的人选择了“比较重要”。所以对学生心理与行为影响最大的就是学校(如图例 9)。

可见新就业形势转变下,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能满足学生要求。同时,数据也反映出学生对学校的期望较大,期待学校能够提供更加满足学生需求的就业指导以及就业信息。

5.性别因素产生的影响

在调查中,女生所占的比例约为23%。公安院校的女生对于就业问题的焦虑普遍高于男生,并且认为在就业中存在着性别歧视问题。尤其对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男女职位比例问题更为注重,认为公安院校的女生在就业时存在着显著的劣势。女生在新就业形势下,要进入同样职位的面试线可能要比男生高20分左右,并且用人单位对女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只占男生岗位的10%左右,这都使得就业面更狭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传统的警务管理模式对新就业形势的不适应

调查表明,公安院校学生在就业形势发生转变时出现了一系列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心理问题及行为,学校对此方面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努力,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传统的警务管理模式对新就业形势不能及时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公安院校在公安专业教育中的一个瓶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公安院校学生的自我调适和就业政策的转变。我们必须看到大学阶段是人生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并定向。因此在探讨新就业形势下的公安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时,公安院校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本文中,我们选取学校这个专门角度说明公安院校招录培养模式在公安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1.招录就业矛盾

公安院校的专业教育体现了其办学的特殊性,公安院校学生在教学之初便依照警察标准进行管理和培养,而这也决定了公安院校的学生只能面向政法系统。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招警制度的社会化,公安院校毕业生被推向社会,按照统一的社会录用标准进行考核、参与竞争,无法充分显示公安专业特长,致使许多学生不能被录取到公安机关工作。所以,公安院校招生并依照警察标准培养的模式与学生就业去向的不确定形成了矛盾。与此同时,公安院校学生缺乏有效的就业信息,容易错失就业机会。以上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公安院校学生从事公安工作的坚定性,并且也由此引起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对于学习的懈怠。

2.心理辅导缺失

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安排有关人员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学生大多仍处于青春期, 因此在心理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数据表明公安院校学生中至少有10%以上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而大多数学生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一般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的心理问题处于隐形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就能解决。然而,就业形势的转变无疑放大了心理问题,使某些平常未表现出的心理问题突显,甚至出现新型的心理问题。所以,依靠目前公安院校的心理辅导措施已经不能应对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

3.警务化管理的惯性影响

警务化管理的核心是统一、规范、纪律,这多多少少违背了年轻大学生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意愿,压抑了个人的多样性发展,也容易使尚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形成逆反心理。而在新就业形势下,公安院校尽管对警务化管理做了相应调整,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学生就业压力陡增,对警务化管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触,甚至产生了“学校都不管分配了,凭什么还要管我”的思想。再者,新就业形势要求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在应对公务员考试的准备上。在警务化管理的惯性影响下,让许多学生觉得时间被占用过多,时间的利用效率低下,缺乏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自身专业课程都不能有效完成,更何况参与广泛的社会竞争。

4.涉密专业就业的特殊要求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一方面公安院校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多是涉密的,如果部分学生没有被安排到合适岗位,没有顺利从事公安工作,那么他们的心理就可能会发生种种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很有可能朝不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可能运用公安知识实施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公安院校有的专业涉密性非常强,如国家保卫、网络监控、禁毒等专业,如果学生没有被合理分配,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很可能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学校在教学中害怕涉及公安业务机密内容,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正常教学,也使公安院校学生的业务能力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出于对新就业形势的不满和报复心理,利用网络泄露反侦查技巧,并且出现了私卖教科书的现象。

5.警务训练中警械警具的问题

公安院校的特殊性质使其拥有枪支弹药以及其他管制物品作为教学用具,因此在公安业务教学或警务训练中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因为就业方向的不确定,警械警具的使用便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如果公安院校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可能会由于经常接触具有危险性质的警械警具而丧失危险意识并形成暴力倾向。在警务训练工作中,公安院校学生能够轻易接触与使用警械警具,但是就业形势的转变却使得公安院校学生的身份定位出现了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警械警具的管理漏洞,为产生心理问题而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学生提供实施过激甚至犯罪行为的机会,公安院校应当做到未雨绸缪,防止危害自身或他人的危险行为发生。

三、国内外学校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做法

公安院校以前在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甚少,而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同时,国内较早意识到学生心理问题的其他高校,如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一)日本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

日本大学生由就业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相当严重,心理问题又转化为行为,如自杀、他杀等极端行为,还包括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产生。日本对这些心理问题的防控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日本的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现已步入了心理素质教育专业化的发展阶段。在日本,主要由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学校心理工作者和学校教育心理咨询促进委员会成员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问题,这些心理咨询机构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生及其监护人在教育方面进行咨询;2.为学生建立个别指导档案,设计具体的指导计划;3.提高学生对自己身心发展的理解;4.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向学校提供问题分析以及指导和咨询对策。

(二)美国对大学生心理问题采取的措施

美国资深心理学家罗伯特·伯尼教授说:“大学不仅仅应该教给学生知识、技术,教给他们如何应付将来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人生目标,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控制情绪。”美国大学生校园枪击案频发,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不少美国大学都在制定计划,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对于预防校园突发危机对大学生的危害,预防大学生伤害自己与他人的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主要包括:1.创造有利于心理疾病治疗的校园文化环境;2.均衡处理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学业发展问题;3.注重各方的合作与信息交流,建立危险评估制度。

(三)香港大学的心理辅导中心

为协助学生尽可能发展智力与个人潜在能力,尽可能消除不利因素,促进优良品质的发展,香港大学专门建立了心理辅导中心。十几年来港大辅导中心帮助学生解决了诸多心理问题,消除了不少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港大心理辅导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矫正性服务。即解决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个人问题及学习困难;2.预防性或发展性服务。它侧重于帮助学生认识他们自身的潜在能力,指导学生对即将面临的成人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清华大学的危机干预模式

为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预防大学生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清华大学采取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这项危机干预模式所适用的重点对象主要是指由于学校或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出现严重不适应,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危机干预模式可进行如下划分:1.危机出现前的干预方式。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良好个性培养;2.危机过程中的干预方式。包括热线援助,认知治疗,行为治疗;3.危机处理后的干预方式。包括团体辅导,后期干预,压力调试。

上述学校在心理问题的防范上各具特色。日本高校主要是通过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然后由心理咨询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进行心理疏导;美国主要是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并注重学生人格发展,建立危险评估制度等有效措施预防校园突发危机;香港大学则是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清华大学的危机干预模式则较侧重于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预防其不良行为的产生。

综合来看,学校不但要建立心理档案,也要建立心理评估,还要建立心理咨询,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还应及时进行危机干预。这有利于学校及时、有效地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对公安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控措施

以上内容对新就业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阐述了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乃至不良行为,指出了公安院校的一些不足和漏洞,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汇集起来不论对学生本身还是公安院校发展都造成了冲击。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依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讨论对公安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控措施。

(一)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控思路

采取防控措施的目的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缓解新就业形势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减少这种心理问题形成的不利于自身和社会的行为;二是保障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秩序;三是对公安院校以后的培养模式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对比国内外高校关于防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公安院校的实际情况,使其更加符合新就业形势和警察职业的要求。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的防控措施提出以下思路:

1.对公安院校学生群体的心理防控

(1)开展学生心理测试。定期、分阶段地开展和组织心理测试,实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尽可能地发现公安院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及时做出应对。

(2)开展心理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咨询。如今,几乎所有公安院校都有心理咨询室等类似的机构,一方面由于学生不愿咨询,另一方面学校鼓励不够,因此收效甚微。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以便更好地应对就业中的盲从、依赖等不良心理。

2.对有过激行为倾向学生的防控

对于某些特定的学生群体来说,其因就业政策变化而引发的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合理的宣泄,极易造成内心矛盾激增,由此引发不良行为。因此,公安院校应对其进行重点防控,具体如下:

(1)建立特殊的心理辅导机制。对具有过激行为倾向的学生建立心理辅导方案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工作。这种特殊的心理辅导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预防性辅导,指及时发现重点防控学生的不良行为倾向,从源头制止危害自己或他人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是矫治性辅导,指对这类学生已表现出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协调各方共同致力于此类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控。针对出现此类问题的学生,学校应协同相关部门通过帮教、加强沟通、定期组织宣传教育等应对措施,联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此类同学的心理防控工作。

(二)对公安院校的几点建议

新就业形势下,由于部分公安院校培养模式跟不上招录体制的改革,从而引发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因此,我们针对当前形势对公安院校提出一些建议,对学生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公安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警务技能,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会出现能力越大危害越大的问题。公安院校是培养共和国预备警察的摇篮,因此其应有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丢失。公安院校的学生依然应当以一名人民警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牢把握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保持对公安职业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2.创新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招录不对口的情况,我们比照上海招警的模式认为,公安院校可以先进行招警再进行警察培训,减短警察培养周期,尽可能快地建立以“职业资格教育+职业继续教育”模式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察教育培养体系。这样可以避免公安院校学生培养出现“供大于求”的矛盾。

3.更为人性化的警务化管理体制

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重要特征,是应当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这一体制对学生警察素养的培养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旧有体制中不合理的因素需要适时地改善和创新。建立人性化的警务化管理体制就是指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控制管理幅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公安院校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就业意识。让学生明白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公安院校学生进入警察队伍从事公安工作的门槛较以前大幅提高,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其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5.建立透明化的就业信息系统

新就业形势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就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并非封死了公安院校学生所有的就业渠道。很多地方公安机关对公安院校学生依然有政策扶持,但学生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量与学校无法相比而失去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公安院校应提供更多方便学生的就业信息平台,让学生切实了解就业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消除学生就业的迷茫心理。

6.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指导

公安院校应当定期对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对警察这一行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程序,掌握求职技巧。公安院校还应该帮助他们科学调整就业期望值,弄清用人单位的需求,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价值观,摆正就业心态,增强在未来公安岗位招录中的竞争能力。

7.协同解决就业问题

公安部、各地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之间应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公安院校学生的就业。解决公安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最终需要依靠就业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然而解决公安院校学生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问题,必须依靠多方协同才能做到。

[1]罗明娅,夏坤.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校报,2008,(3).

[2]周静舫.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3).

[3]蔡蓉英.公安院校学生压力的成因与缓解策略[J].文史博览,2006,(5).

[4]邱学林.转型期公安院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福建高等警官专科学校校报,2003,(6).

[5]邵晓枫.对公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校报,2009,(3).

[6]解秀新.日本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M].日本问题研究,2006,(2).

[7]黄玉祷.学生的良师益友——访香港大学心理辅导中心[J].中国心理卫生,1990,(2).

[8]王晓东,刘永强,马玉峰.对公安院校学生就业观的调查分析[J].法制与经济,2011,(1).

D631.1

A

1672-6405(2012)03-0076-05

刘浩然,曾一,谢冬阳,李浩东,伏佩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级治安系学生。

2012-08-05

张钦]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形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心理感受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