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0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科研论文产出状况分析*

2012-12-25 07:42:30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8期
关键词:台网科研人员论文

吴 琼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2004—2010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科研论文产出状况分析*

吴 琼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以科学引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分析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2010年科研论文的产出状况。结果显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自2004年10月成立以来,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增强,发表论文的质量提高较快,论文的被引用量及下载量均大幅增加,不同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情况差别较大,地震预测预报、震灾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论文科研影响力较大。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科研论文;2004—2010

引言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成立于2004年10月,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测、数据信息分析处理与服务、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专门业务机构,也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的核心技术支撑平台和基础信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台网中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的速报、余震监测、趋势研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抗震救灾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自2004年成立以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点项目,如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性工作项目——地震科学数据共享项目以及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在科技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是评价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为系统地掌握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成立以来发表科研论文的状况,为台网中心今后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本文以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分别从发表论文的基本信息、各年被引量和下载量、不同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情况、第一作者被引排名以及h指数等几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科研论文的产出情况[1]。

1 数据资料

由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机构统计”栏目,设置统计条件为:机构名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机构匹配方式“精确”,出版时间“2004年到2010年”。共统计了发文量、各年被引量、各年下载量、h指数等指标。

2 结果与讨论

2.1 论文发表情况

2004—2010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各类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篇数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见表1。

由表1可见,不区分作者位次的总发文量从2005到2009年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而第一作者发文的比例、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占总发文量的比例以及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占第一作者的比例等3项指标从2006到2010年一直缓慢上升,仅在个别年份有所波动。尽管非第一作者论文同样反映了作者的付出及成果,甚至有些第二作者是第一作者撰写论文时的指导者,但毋庸置疑的是,第一作者发文比例的增加,反映了台网中心科研人员主导型科研活动的日益活跃。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占总发文量的比例以及占第一作者的比例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特别是2009年、2010年后者达到了近54%,表明科研人员产出的科研成果在数量增加的前提下,质量水平也逐渐提高。除此之外,参与合著的中文核心期刊占合著的比例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在合著的论文中有近2/3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也表明台网中心科研人员所参与的科研工作大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表1 2004—2010年发表论文的基本信息

2.2 各年论文被引频次及下载量

衡量科研成果影响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情况。2004—2010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见单位署名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作者(注:未区分作者位次)发表的论文被引用频次逐年上升,至2010年已达363次。图2为2004—2010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表论文的被下载情况,由图可见总体上署名单位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作者(注:未区分作者位次)发表的论文被下载频次逐年增加,至2009年已达7 028次,2010年有所下降。

图1 2004—2010年被引频次

图2 2004—2010年被下载频次

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广大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这个成立仅仅6年的机构,研究成果的影响力逐年上升,在为国家防震减灾事业提供科技支撑的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见突出,受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2.3 不同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统计的作者发文量数据并未按照第一作者的发文量排序。为更准确地反映台网中心在不同研究领域发表科研论文的状况,以下按照论文的研究领域、是否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以及仅限定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情况等3个方面重新进行整理,2004—2010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不同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统计结果列于表2。由表2可见,台网中心在不同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情况差别较大,地震预测预报方面的研究论文无论是发表论文的总数,还是中文核心期刊所占的比例都远远超过了其他研究领域,这与台网中心的中心工作及其在地震预测预报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有关。台网中心从事地震分析预报的科研人员除承担日常地震分析预报工作以外,还开展了大量的地震预测研究工作,产出了较多的研究成果。近几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还引进了较多高学历人员,他们在地震预测研究领域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不断有成果产出;新近毕业的博士、硕士也有较高的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反映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对于科技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2 各个研究领域发表论文的统计结果

2.4 被引频次前10名作者所属部门

因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未按照第一作者来统计作者被引排名的数据,为减少统计上的不确定性,更准确地反映台网中心各位作者科研论文的被引状况,本文按照2004—2010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第一作者被引情况及部门归属等2个方面重新进行整理排序,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可见第一作者被引排名前10名的12位作者中,地震预报部占5位、应急响应部占4位,说明这两个部门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受关注度较高,影响力较大。这12人中不乏30岁左右的年轻人,表明台网中心的青年人才正快速地成长,已成为台网中心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已成为年轻科研工作者快速成长的良好平台。

表3 被引频次前10名作者(12人)所属部门

2.5 论文数量与质量的综合评价h指数2005年美国物理学家Hirsch提出了一

个测量科学家个人科研成绩的新指标h指数[2]。h指数将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讲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采用h指数评价科研工作可以遏制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的不良倾向,同时又能够激发科研人员探索深层次科学问题的激情。h指数可以评价科学工作者的个人成就,也可推广应用到一个机构。某一机构的h指数是指该机构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34]。该数值的大小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该机构发表的科研论文整体水平及影响力的高低。本文选取2004—2010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来计算台网中心的h指数。如图3所示,首先将这些被引论文按照被引频次从高到低排序,编号为1,2,3,……,在坐标轴上做出被引频次分布曲线,该曲线与直线y=x交点处的坐标x=y=11,即是台网中心2004—2010年发表论文的h指数,它表明台网中心至多有11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11次。参考关于h指数的其他研究成果[3],中国地震台网中心h指数与某些高校相比虽然并不太高[4],但是作为成立仅仅6年的事业机构,h指数能达到11,已属于较高水平。

图3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h指数统计

3 小结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作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核心业务机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除了承担大量的监测、预报、应急等日常工作以外,还承担了多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产出了众多的科研成果。由以上统计结果可见:

(1)自2004年成立以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及比例随时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表明台网中心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及总体水平提高较快。

(2)台网中心产出的科技论文被引用的频次及下载量随时间逐渐上升,表明台网中心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在逐年增强,受同行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其中,在地震预测研究领域产出的论文的数量及质量均占明显优势。

(3)作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核心业务部门,地震预报部、应急响应部及地震台网部科研人员占被引用论文前10名作者的绝大多数,与其核心定位相吻合,也表明这些部门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受关注度相对较高,影响力相对较大。

[1] 毛文明,徐晓泉,郑俊海.温州医学院1998~2007年中文论文产出统计与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629-633

[2] 金碧辉.科学家为自己设计了一项评价指标:h指数.科学观察,2006,1(1):8-9

[3] 万锦垄,花平寰,赵呈刚.中国部分重点大学H指数的探讨.科学观察,2007,2(3):9-16

[4] 赵星,黄娟,彭晓东.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科研产出的h指数测度.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184):103-109

Statistic analysis on papers from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tween 2004—2010

Wu Qiong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Beijing 100045,China)

Based on the data from 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we had analysed all papers between 2004—2010 published by the staff from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CENC).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CENC was established on Oct.2004,the quality of the papers has improved fleetly,and the numbers of citation and downlo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statistic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CENC research divisions.The papers involved in earthquake forecast,disaster urgency rescue,etc.have more influence in scientific community.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papers;2004—2010

P315;

A;

10.3969/j.issn.0235-4975.2012.08.004

2012-02-29;

2012-06-24。

(作者电子信箱,吴琼:wq6412@sohu.com)

猜你喜欢
台网科研人员论文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地震研究(2021年1期)2021-04-13 01:05:30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传媒评论(2018年10期)2019-01-17 01:33:16
西藏地震应急流动台网浅析
西藏科技(2016年9期)2016-09-26 12:21:39
MRG9000媒资卫士在市级电视台全台网的应用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